【易經543】談易經的卦序與卦名問題--從帛書本談起

Jack 發表於


《易經》歷經數千年的傳抄,一定有很多的舛誤,只是長久以來一直沒有對照本讓人做考證。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的出土震驚了考古界,也為許多古代文獻的研究帶來了豐富的資料,像是老子甲、乙本。再來就是現在我們所要談的易經。

帛書易經可以說是目前世傳最古老的《易經》版本之一(近期出土的楚簡本又讓時間往前推了),但卻與一直以來世傳的《易經》版本有很大的不同,這些不同點,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檢視與思考許多過去以來,或者說,在上個世紀以前,一、二千年來一直被學者認為理所當然的問題。

例如卦序問題,卦名問題,十翼、經文體例等....。這些過去被認為理所當然,顛撲不滅的真理,現在有了來自這個具體的對照本的挑戰。

卦序問題

首先是卦序問題,帛書本卦序不但與今本完全不一樣,而且不分上下經,是以類似「八宮卦」的方式在排列,以上卦為經卦,其經卦順序為乾(鍵)、艮(根)、坎(贛)、震(辰);坤(川)、兌(奪)、離(羅)、巽(筭)。

這個順序相當有條理,前四卦為陽卦,以乾父為首,領六子中的少男、中男,長男。後四卦為陰卦,以坤母為首,領少女、中女、長女。

接著在每一宮卦裡,下卦的首卦為該宮的經卦,下卦再依乾、坤、艮、兌、坎、離、震、巽的順序。這個順序和以上八宮的排列有點像又有點不像,主要差別在於打破陰卦和陽卦的分別,將其配對並列在一起:父母、少男少女、中男中女、長男長女。

如艮宮的順序為:艮(根)、大畜(泰畜)、損、蒙、賁(蘻)、頤、蠱(箇)。以上八卦的上卦都是艮,下卦的順序則是:艮、乾、坤、澤、坎、離、震、巽。其中艮原該與澤配對並列,但因為是經卦,所以被拉到最前面。

餘卦以此類推。如表:

1 2 3 4 5 6 7 8
1 鍵(乾) 婦(否) 掾(遯) 禮(履) 同人 无孟(无妄) 狗(姤)
2 根(艮) 泰蓄(大畜) 蘻(賁) 箇(蠱)
3 贛(坎) 襦(需) 䞿(蹇) 既濟
4 辰(震) 泰壯(大壯) 餘(豫) 少過(小過) 歸妹
5 川(坤) 嗛(謙) 林(臨) (師) 明夷 登(升)
6 奪(兌) 卒(萃) 欽(咸) 勒(革) 隋(隨) 泰過(大過)
7 羅(離) 大有 溍(晉) 乖(睽) 未濟 (筮盍)
8 筭(巽) (小畜) 中復(中孚) 家人

相較於帛書本卦序很容易推理而得,今本易經的乾、坤、屯、蒙、需、訟、師、比....一直到既濟、未濟,實在難以找到其條理,其卦序完全只有死記才能完整寫出。

雖說據說這個順序是依據天地生成與人文之發展而寫成,但實則缺乏清楚邏輯與框架可推演,我們只能大略看到乾坤為首是在立天與地,接著泰否(分屬第11、12卦)兩卦出現為天地的相遇,再到上經結束的坎與離(分別為第29、30卦)為天地陰陽的交合、交媾,坎離兩卦的出現也有立先天四正的意謂,或者是立後天之主。到下經結束既濟與未濟則是水火最終的交融相濟(分別為第63與64卦)。整個順序只可約略看出一個從立天與地之後陰陽相遇到交合、最終融而為一的創化過程,但是其間的其他卦卦序是如何安排進去的,《序卦》傳中的推理講的都頗為玄虛,邏輯性與說服力都相當薄弱。

帛書本可以說從根本上翻轉了今本易經的卦序,還有十翼中的《序卦》傳的存在意義,甚至幾乎可判斷其真偽問題。

關於卦序,原本就不是對錯問題,因此不能說那一個才是正確的卦序,但至少這告訴我們,易經的64卦的排序並不是有始以來就該依照今本編排的。今本的編排方式,很可能只是漢後某個人刻意安排之下的某種特殊排列方式,再作個《序卦傳》假託聖人之言以鞏固其地位。

因為若是在漢時就被認定今本卦序為孔子甚至更早的安排,甚至還為此安排寫了《序卦傳》,那麼做為聖人之作的書怎可如此隨意重新亂排?帛書本的出土,幾乎可以斷定《序卦》傳是漢後之偽作。因為若是真作,那麼不該出現帛書本這樣的編排。

但這並不能證明繫辭之外的其餘十翼為偽書,或直接否定了它們與孔子的關係。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這一段的「序」字後世多數情況下被解釋為《序卦》,顯然是誤解,依前後文意思,序字為動辭,當做「述」,講述來解釋,意思是說孔子晚年喜好周易,跟弟子講述(傳授)了彖、繫辭、象、說卦、文言等。太史公治史相當嚴謹,他會這麼寫當時應當有所見,掌握了一些資料。

另外,據《左傳》記載,春秋就有些今本的易傳文字當時被視為《周易》的一部份,例如現存於《乾文言傳》的四元德說,載於《左傳》襄公9年,被當作《周易》引用,而孔子則是出生於襄公22年,所以《文言傳》的此段記載並未標明「子曰」。《左傳.昭公元年》:「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此段顯然是對蠱卦的解釋,但不存於現行的易傳之中。可參考:「元亨利貞」探索 I -- 四元德說

因此今存的繫辭傳,文言傳,可能只是學生的上課筆記,是孔子弟子整理老師授課之後的成果,裡面夾著孔子的教材(像是文言傳的四元德說),以及孔子的見解。是孔子說的見解才會有「子曰」。而當時孔子在講述時,很可能就有底本,換句話說,他可能不是第一個注解易經的人。

後人所謂的孔子作十翼,與太史公的意思並不相符,實不能拿太史公的那段文字做為論證。太史公不但沒有說孔子「著作」或撰寫了以上的易傳,更沒有什麼十翼之說。歐陽修說:「十翼之說,不知起於何人,自秦、漢以來,大儒君子不論也。」顯然對十翼很不以為然。孔穎達則說:「其彖象等十翼之辭,以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異論。....鄭學之徒並同此說,故今亦依之。」看來孔穎達也只是和大家一樣人云亦云,久而久之習慣了就當作理所當然了,沒有什麼好反對的道理。

 

體例與十翼

帛書易經卦象陰陽畫卦的表達上,與今大同小異。但其陰(- -)的符號狀似「八」,也引起了考古學者將其與數字卦關聯在一起做研究。

再看編排方式。

今本《易經》是取經傳合一,卦辭 (彖辭) 下會附掛《彖傳》,及《象傳》,爻辭下則會有《象傳》。較特殊者為乾坤兩卦,卦爻辭後還多了《文言傳》。而最特殊當屬乾卦,乾卦和其餘63卦完全不一樣的是,它是經文的卦爻辭在前,然後後面才是《彖傳》、《象傳》、《文言傳》,而不像其他63掛,經文與傳文是夾雜在一起的。

但帛書易經每卦下只有經文,而沒有《彖》、《象》、《文言》等傳。

與《易經》一起出土的還有《繫辭》,但並不分上下,基本上大略含蓋了今本繫辭,但是缺少了中間部分章節,如「大衍之數」一段,還有「若夫雜物撰德」一段。

除了《繫辭》之外,並沒有今傳的其餘十翼,但另有逸書,學者分別依其開頭之文字命名為《要》、《繆和》、《昭力》、《二三子》、《易之義》等。

換句話說,前面提到的太史公所說的彖、象、文言,說卦,在當時是否存在也成謎團,但是否可以就此否定太史公的說法,恐怕也過於草率。

卦名大不同

雖然帛書本經文字數與今本相差不大,但卦名卻有很大的差異。

例如八經卦就完全不同,對照如下:

帛書
今本

餘卦可參考文前卦序一段所附的表。

其中艮、震兩卦或許可以直接簡單理解與當做是字的通假,其餘字,差別實在相當的大,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推理空間。

易經的卦名不只是卦名而已,其名字往往指涉了其卦的內涵,以及卦義的綱領,正所謂的名不正則言不順,卦名的正本清源,絕對有助於我們理解卦義。

以這八經卦為例,兌過去以來一直被理解為「悅」,就是喜悅的意思,但當我們在研究八卦的卦象與作用時發現到《說卦》傳以兌為「毀折」是最符合其卦性的,反而「悅」所傳達出的觀念套用到六十四卦上時很多地方很難解通。但拿「奪」的概念套到六十四卦中時整個吉凶的解釋就馬上讓人豁然開朗。像是履卦,何來「履虎尾」這樣的凶險?王弼以為是來自於六三的乘剛(三為履主,以柔履剛,履危者也),但柔乘剛的卦不計其數,而且為吉者更不在少數,為何獨獨履卦可以這麼解。但若就下體為「奪」來看,則其中險象更加一目了然,說服力也比王弼的說法還更佳。

因此帛書卦名與今本的差異,絕不能等閒視之,它在周易的研究上,絕對有非常高的價值。只可惜,目前個人所見的一些研究,開展性都嫌不夠,多數是以「帛書卦名就是今本卦名」的方向在走,而不是朝「不是」的方向去探索,因為只有朝著差異化的方向去尋根,才能找到新的可能。

我們以第一卦乾卦為例,帛書做鍵,而學者多是朝著「鍵」就是「乾」在研究,試圖證明鍵就是乾,而不試著思考,鍵並不是乾,乾只是鍵的假借字。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是以今本的乾為主,帛書本的鍵為假藉,所以最終對卦的詮釋還是回到傳統的乾。後者則是試圖找到一個可能性:可能卦名帛書本才是正確的,今本是假藉,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對於卦義的了解,有重新再來的必要。

在乾卦的例子裡,如果乾卦不應叫乾,其卦名一開始原本是名為「健」或「鍵」或「建」,反而乾只是聲音一樣而被拿來當假藉呢?其實《象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乾很可能古卦名原本叫「健」的線索,那麼我們順著這個線索或許可以得到除了健的卦義之外,還有建,就是樹立、建立。那麼「建」卦就有建立易之綱領,建立天地之道、建立人道之意義。它也有可能就是「鍵」,也就是關鍵的鍵,或許意謂著這是開啟天道之關鍵。反之,乾字就其原始字義來說,完全找不到任何與天道及各種論述相關的文字學源頭,難怪聞一多得將它視為「斡」字之誤來解釋。

再如離卦,傳統上都解釋為附麗,離明的意思。而學者可能也是朝著「羅」就是離假藉的方向在證明與解釋 ,一味向傳統看法靠攏,而如果我們朝著羅不是離,或者至少羅並不是傳統所理解的離,來思考,那麼我們會發現到,離的古字為离,离與羅兩字在甲骨文中有時候很像,畫的都是網子網到小鳥,只是离下方的網有一支像是大長桿還是柄的東西,是古禽字,擒獲的意思,因此離羅兩字在古代常被當做一樣的意思,《揚子.方言》就說「羅謂之離,離謂之羅」。這也可以解釋做為什麼《繫辭傳》這麼寫:「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關於甲骨文的闡述請參考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及劉興隆著《新編甲骨文字典》)

所以,最終雖然證明羅卦還是應該正名為離,但是羅這個卦名的出現,指引出一種新的思惟方向:離的原意是指擒獲小鳥,所以離卦最早的取材可能講的是狩獵之事,而「畜牝牛吉」這樣的卦辭,講的可能是由狩獵轉型為畜牧生活型態的故事。更可解釋為何離是一個吉卦,因為吉凶者明得失也,離是指狩獵上有所斬獲,當然為吉。

這樣的理解,不但讓我們對離能有更具體的概念,也更能夠把卦義連結到上古的生活型態及其畫卦立象制器時設計的初衷。

 

再談歸藏易

本文一開始所說的「對照本」,在卦序與卦名這裡個議題上,其實還有其他材料可供參考。

首先在卦序上,京房的八宮卦也可視為另一種卦序的排列。而《雜卦》傳也仿彿像是《序卦》傳之外的另一種卦序排列,但鮮少人去探究,至將它當做雜碎的樣子。

所謂的「歸藏易」則是一個同時在卦序與卦名上有些對照參考價值的古書,但只可惜該書並不傳世,但還有些瑣碎的文字零星出現在一些古籍當中,可提供我們一些細微的線索。

《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依這個說法,周易歷經三代的演變,夏曰連山,殷為歸藏,周為周易。如果這個說法為真,那麼所謂的文王演周易到底是什麼意思?或許文王只是將既有商朝傳下的歸藏易依據他的自己的想法加以編訂與修改而已。

據說,連山易是以艮卦(艮為山)為始,而歸藏易是以坤卦為首,有別於周易的乾為始。

《禮記‧禮運》記載:言偃復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孔子曾經想辦法去尋訪考證禮的源頭,為了解夏代的禮親自到杞,結果得到了《夏時》這本書,而為了考證商朝的,親自到宋地,結果得到了《坤乾》這本書。

後世以此而斷定商代歸藏易是以坤卦為首。而這一段記載又透露出一個有趣的線索,或許最早的易經,的確是與曆法有關的,《夏時》由其書名來看很像是曆法之書,而《坤乾》與其並舉,或者也有此關聯。這或許也能夠說明,為何古書記載中,一些重要事情選日子會用筮法。只是這種筮法已經失傳。

雖然歸藏易早已失傳,原貌如何無人能知。不過《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收錄李過《西谿易說》所整理出的一些古卦名,以及黃宗炎、朱元昇等大家的考證或見解。1993年出土的秦簡《易占》已被學者證實為《歸藏》,與《玉函山房輯佚書》有頗多可以相互印證之處。只是這究竟真的是商朝的歸藏,還是戰國之後,甚至秦漢之間的偽作,就有待商榷了。但它的卦名,絕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歸藏易有許多名稱與今本易經不同,但有些地方卻與帛書本可以相互印證。如:

  • 臨卦,帛書作林,歸藏易作林禍。
  • 咸卦,帛書與歸藏都作欽。

至於歸藏易的真假,以及《西谿易說》歸藏易古卦名有多少可信度?

至少知名甲骨文學者于省吾是非常推崇的,不但經常引證,在其《易經新證》一書釋坤卦如此說:「後人多斥為偽妄之書,誤矣。《西谿易說》所引六十卦名多存古義古字,證之於古籒文亦多脗合,雖非殷代之書,亦非秦漢以後人所偽託,亦可斷矣。」由這段話可推斷,于省吾也不贊同這就是商朝的歸藏,但他也認同這是很古老的筮書,早於秦漢,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戰國或春秋時了。

自古《易經》被儒家列為群經之首,被視為是自三皇五帝至三代以及孔子古聖人一脈相傳的聖經,因此一切都被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容挑戰。

但透過帛書與歸藏易,讓我們了解到以「懷疑論」來看待這部經典是何其重要:至少在卦序與卦名兩個基本的問題上,我們不應視為理所當然的真理。

而所謂的懷疑論,並不是要我們去否定今本易經以及易學幾千年積累的成果與內涵,而是要我們去思考更多可能,這些可能,或許有助於我們解開部份前人所無法解開的謎團。

雖然漢代比我們接近上古早兩千年,但是試想,漢代距三代也是以千年計,所能記憶者也是有限,特別是在沒有印刷術以及知識是貴族之專屬的年代裡。

我們現代擁有考古學科學利器,是古代所沒有的。在現代考古的幫助下,我們反而對於研究易經等古經典有比古代更大的優勢。帛書易經、新出土的一些古竹簡,以及甲骨文就是相當好的兩個現代材料。

 

文章分類

敝人畢業於台科大自控所,大學時念電腦科學。科學上有兩個很重要的定理: 1.朔時性 2. 可重現性。

易經追朔的話就會到河圖洛書,如同版主所言,卦序的編排,我們也無法把伏羲氏,周文王,Johnny Con叫起來問了...

先天八卦的編排用立體的圖像表示...非常合乎於科學。上天,上澤(雲氣雨水),上巽(風吹),中間離坎(火與水控制溫度使萬物生長),下震艮坤(大地山峰與震動)。

後天八卦用來表示方位...在科學上的座標表示東南西北,本來就可以用ABCD或是離艮兌坎表示...他們用卦名也合於科學。

但是重點來了,這就馬上牽涉到後面,不論是先天卦或是後天卦(數-象-數)的爻辭解釋與吉凶判斷。

六爻在電腦科學上是最早的二進位,乾->坤卦,可以用二進位的減法獲得卦象。

六爻 = 2 x 2 x 2 x 2 x 2 x 2 = 64 這也符合科學。

只有卦序的編排...敝人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了

Chen兄:

您是否想過,如果易經的編排順序,一開始就不是用「序」這個邏輯去編?所以如果我們一直用「序」去思考,是不是會落入死胡同之中?

如果不是「序」,您是否有想過其他的原因?還是您認為通行本易經的編排一定來自於數理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