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傳研究】旁通古法的重建 I—從漢易到焦循

Jack 發表於

【彖傳系列文章】


乾坤如何演生成六十四卦?《彖傳》背後其實有著一套綿密的邏輯與法則。這一套法則不但可以推算出六十四卦,還可以解釋很多經文的問題。例如,為何只有七卦有元亨利貞?為何小畜卦經文長得很像「復」卦?....

而在深入研究之後我發現到,這些法則最核心與重要的是旁通,這也是乾坤始造萬物的開始。乾坤旁通之後才開始啟動了陰陽的消息與卦變,最後形成了六十四卦。在系列文章裡,我將會逐步把彖傳背後的這些邏輯呈現出來。因此這裡所要探索的第一個重大議題是「旁通」。

但在開始重建彖傳「旁通」法之前,首先需要解決很多基礎問題:「旁通」概念在易學史上大致的發展,還有「成既濟」(既濟定)的概念。

源起

「旁通」一語出自乾《文言傳》:「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本文易學網版權所有。)

李鼎祚《周易集解》中常見虞翻提起「旁通」一語,意指卦象的陰陽相反。例如,屯卦說「與鼎旁通」,革卦說「與蒙旁通」,謙旁通履,夬旁通剝,比與大有旁通,小畜與豫,同人與師,隨與蠱,臨與遯,姤與復…。

但在某些漢易學家的陳述裡,「旁通」似乎是指乾坤兩卦的陰陽交換,然後演生出易經六十四卦。例如陸績注《文言傳》:「乾六爻發揮變動,旁通於坤。坤來入乾,以成六十四卦,故曰旁通情也。」

但不論是虞翻的注解,還是陸績的說法,「旁通」這個概念似乎在後來的易學發展中逐漸被淡忘,並不具象數義,而且幾近無存在感。絕大多數易學家對於《文言》這句話的注解也多是輕輕一語帶過。例如,孔穎達:「言六爻發越揮散,旁通萬物之情也。」朱熹:「旁通,猶言曲盡。」

即使後來的一些象數學家,也沒人在提旁通。甚至黃宗羲所著《易學象數論》及惠棟《易漢學》中也找不到任何相關資料。

至來知德以「錯」總稱卦之陰陽相對之後,現在已成易學標準。

清代焦循則是旁通的再發現者。焦循以旁通、比例,中行等原則架構起他自己的一套旁通理論。只可惜,理論極為瑣碎繁雜,難究經義,為此焦循還發展出更為繁瑣的假借法。

根據焦循所建構起的旁通原則,陰陽相反的兩卦,不當位的爻位會交換而往既濟發展。交換時是以乾二與坤五,乾四與坤初,乾上與坤三陰陽交換。而否卦與泰卦則是在自卦裡,下體的初爻與上體的四爻、下卦二爻與上卦五爻,下卦三爻與上卦的上爻陰陽交換,這就是所謂的比例原則,也就是泰與否是乾與坤旁通的比例。這只是對乾坤旁通的比例,至於其他旁通卦的比例則更複雜。

 參考閱讀:焦循易圖略 易通釋

↓ 《易圖略》的旁通圖和比例圖摘錄。

關於比例圖:屯卦下有「井噬嗑錯」、「蹇无妄錯」,井上之坎與噬嗑下之震,蹇上之坎與无妄下之震,都成屯,因此其旁通或陰陽升降互為比例。

在提出我重建的方法之前,我們先來檢驗焦循旁通的理論基礎從何而來?

乾坤的陰陽交換法則

陰陽交換可以說是焦循旁通理論的核心之一。

例如,乾二坤五(簡稱 2-5)、乾四坤初(簡稱4-1)、乾上坤三(簡稱 6-3)。這個交換規則,其實是源自於漢易。(本文易學網版權所有。)

漢易注解中,有很多關於陰陽如此交易的說法,但都沒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甚至在虞翻的注解裡,旁通是旁通,陰陽交換是陰陽交換,他所指的旁通絕對不是焦循說的旁通,也就是不包含陰陽交換。

以下是虞翻談到陰陽交換的一些注解:

  • 謙:乾上九來之坤,與履旁通。(按:乾上九至坤三,成謙卦,謙卦與履旁通。)
  • 坎:乾二五之坤,與離旁通。(乾九二與九五至坤卦,成坎卦,坎卦與離卦旁通。)
  • 離:坤二五之乾,與坎旁通。
  • 既濟九三:乾二之坤五,故高宗伐鬼方。(乾卦九二至坤卦五位,坤卦上卦變成坎。)

從虞翻的注解可以看到,焦循的2-5, 4-1, 6-3 乾坤陰陽交換法則輪廓,但虞翻並沒有給它「旁通」的名稱,反而「旁通」指的是陰陽相反的另一個卦。

關於乾坤陰陽交換,也可見於荀爽。

  • 注乾《文言傳》「雲從龍」:謂乾二之坤五為坎也。
  • 注「與日月合其明」:謂坤五之乾二成離,離為日。乾二之坤五為坎,坎為月。

整合漢易學家的說法可發現,這種陰陽交換似乎比較局限於乾坤兩卦,而不是如焦循認為的,任何陰陽相反的兩卦都會陰陽交換。

既濟定

「既濟定」一辭源自於《雜卦傳》:「既濟,定也。」

虞翻注易常有「成既濟」、「成既濟定」的用語,講的是卦在陰陽變化之後成既濟。例如:

  • 井上六:謂初二已變,成既濟定,故大成也。(按:井卦初二兩爻交換,成既濟卦。)
  • 損六五:謂二五已變成益,故「或益之」…三上易位,成既濟,故「弗克違,元吉」矣。(按:損卦二五兩爻變,變成益卦,益卦六三與上九再陰陽交換,成既濟卦。)
  • ……

虞翻所說的「成既濟」並沒有一個定法,完全是很任性的,他想要那一個爻變陰就變陰,要變陽就變陽,要讓那兩個陰陽爻交換就交換,要旁通(指陰陽相反)就旁通……。但不管怎麼變,總是有兩個目標是不變的:一是湊出符合經文文字的卦象,二是達到「成既濟」。

從虞翻經常講「成既濟」也可看出,在漢易裡,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也可能是架構某些象數方法學的核心概念。

另一個有提到近似「既濟定」觀念的還有荀爽。

乾《文言傳》「雲行雨施,天下平也」荀爽注:

乾升於坤,曰雲行。坤降於乾,曰雨施。乾坤二卦,成兩既濟。陰陽和均,和而其正,故曰天下平。

從荀爽的注解可以看出,乾坤兩卦的陰陽交換,將會讓乾坤兩卦變成兩個既濟卦。他還以此來注解「雲行雨施」。這裡的「成既濟」與虞翻說的成既濟、成既濟定是同一個意思。

這裡還要注意的是,荀爽這裡使用了「升」和「降」其實有點混淆。荀慈明升降理論認為,陽在二當升五,陰在五當降二。(按:漢易認為,陽氣清輕而上升,陰氣濁重而下降。)這個原則有時是用在乾坤兩卦的陰陽交換,但有時又用於同一卦中,例如臨卦六五荀爽注:「五者,帝位。大君,謂二也,宜升上居五位,吉。」離九四:「陽升居五,光炎宣揚,故突如也。陰退居四,灰炭降墜,故其來如也。」

另外在《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荀爽注:

幽謂天上地下不可得覩者也,謂否卦變成未濟也。明,謂天地之間,萬物陳列,著於耳目者,謂泰卦變成既濟也。

這裡談的否泰兩卦中的乾坤陰陽交換另外點出焦循還有其他漢易學家鮮少談到的:除了「成既濟」之外,荀爽還另外帶出「成未濟」。只是他是用在否卦的乾坤陰陽交換上。

我們再把這裡所談到的所有觀念整合一下。

漢易中乾坤陰陽交換的設計,普遍都要讓乾坤兩卦變成既濟。而這正是焦循旁通的陰陽交換模式。

「旁通」做為一個漢易觀念或方法學來說,在虞翻是一種靜態的陰陽對反概念。但是綜合陸績與荀爽所留下來的蛛絲馬跡來判斷,「旁通」有時又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指的就是乾坤兩卦的陰陽交換,以至於到既濟定的歷程,而這歷程中會演生出六十四卦。

因此,焦循的旁通法,就其核心的2-5, 4-1, 6-3陰陽交換法則來說大致上是正確的,也符合漢易。但他認為任何兩個陰陽相反的卦都可旁通,例如震與巽也可旁通,就值得商榷了。

至於他另外提出的二五先行當位,一三先行失道,當位則吉,失道則凶的理論,還有相錯、比例原則等等,更屬於他的個人發揮。

焦循旁通比例解經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