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觀卦 風地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六二,闚觀,利女貞。六三,觀我生,進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卦名】
今本:觀 帛書:觀 歸藏:觀 秦簡:灌 清華簡:觀 海昏:觀
《說文》:「觀,諦視也。從見,藿聲。」段注:「《穀梁傳》曰:常事曰視,非常曰觀。凡以我諦視物曰觀,使人得以諦視我亦曰觀。猶之以我見人,使人見我皆曰視。」「觀,多也,此亦引伸之義。物多而後可觀,故曰:觀,多也。猶灌木之爲藂木也。」
觀原義為仔細看、用心看的意思。但這具有雙向性:展示給人仔細看是「觀」,仔細看人展示也是「觀」。所以段注說:「凡以我諦視物曰觀,使人得以諦視我亦曰觀。」我們常講「觀摩」也是由此意思而來,意指仔細觀看並摩倣。觀也可當作樓臺,可能是祭祀之用,也可能是宣告政事之用,或者是讓人登高望遠之用。觀也可能指的是灌祭、灌禮。秦簡《歸藏》卦名就作「灌」。
甲骨文觀作(雚)或(雈),畫的是一種長有毛角的貓頭鷹,卝字頭在甲骨文中畫的是一對毛角,吅則像是貓頭鷹的一對大眼,另一說法認為雈為本字,加吅作為聲符。卜辭中則有做祭名用者,可能就是灌祭。另最常用者為假借為「風」(《甲骨文字集釋》),這與觀卦取象風在地上是相符的。此為《說文》見部:「觀,諦視也。」以及雈部:「鴟屬,从隹从,有毛角。所鳴,其民有旤。凡雈之屬皆从雈,讀若和。」這兩字的共同字源。
觀也有「多」的意思,所以物眾多之後就說是「可觀」。《序卦傳》:「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段玉裁認為「觀」解釋為「多」是自「諦視」引申而來,但這引申得實在相當牽強。「觀」解釋為「多」比較可能是源自於《說文》艸部另一字源。萑:「,艸多皃,从艸隹聲。」此字在甲骨文中作或,上方的草字頭與雈上的形近而容易混淆。其草或作兩根、三根、四根不等,有時草也會寫作木,同樣也是二至四根不等。與在古文以及小篆中草與毛角的長相區別都相當清楚,但演變到楷書上面分別寫作艹和卝因此而更易混淆。至於是否在古文時就有形近而混淆的情況不得而知,或許又加聲符成就是要和區隔。
雖然《周易》中觀字同時兼具諦視(觀摩)、觀示與眾多(可觀)兩義,但是經文中應當以諦視,或者觀示來解釋。
【卦義】
觀摩學習、萬民觀仰,神道設教(觀示)。
就如「觀」的字義有兩面性:展示讓人用心觀看是觀,用心觀看展示也是觀。觀卦也有兩面性,而這個兩面性則是用古代的「灌」禮來體現,觀卦典故即源自於灌禮。
灌與觀同樣源自於雚字,觀亦假作灌。灌通盥、祼(音貫)。卦辭:「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王弼注引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灌禮是禘祭中在獻牲之前,以加了香料的酒澆到地面以求神降臨。這是因為周人重視氣味,認為香氣可以請神。《禮記.郊特牲》:「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既灌,然後迎牲,致陰氣也。」這裡的臭就是味道,《說卦》「巽為臭」,觀卦巽上坤下,巽為臭,為鬯臭澆於地也就是灌祭之象。
馬融:「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王道可觀,在於祭祀。祭祀之盛,莫過初盥降神。」古代國家大事不外乎祭祀和戰爭,而這兩項最可向百姓展示者就屬祭祀。古代聖王透過灌禮來展示王道,達到風行草偃的教化功效。這是以宗教上的祭祀來感化人心,也就是《彖傳》所謂的「神道設教」,這也是就君王的觀示而言。
臨卦陽爻在下,為君長監臨百姓;觀卦則是君長在廟堂之上,百姓仰觀。
觀又有施行命令之義。上為風,下為地,風行地上,巽為命,坤為眾為邦,為向眾人、向邦國發號命令之象。
木為地上最為可觀者,木在地上即為觀之象。《說文》目部:「相,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漢書.五行志》:「木,東方也。於易,地上之木為觀。其於王事,威儀容貌亦可觀者也。」
《序卦》:「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卦序上觀卦與臨卦為相綜的對卦,是繼有事(蠱)之後而來,為君子整飭蠱事,勵精圖治的時候,一是嚴格監臨,也就是臨卦;另一是令行天下,教化群眾,也就是觀卦。
王弼曰:「觀之為義,以所見為美者也,故以近尊為尚,遠之為吝。」觀卦告戒君子當多觀摩學習,多看少做。能夠自我反省,薰陶日久,自然可以水到渠成。而觀摩的吉道,在於能夠接近權力,誠心而莊重,有如觀看國家大典,越是離君王位置近的,越能對全貌觀看清楚,而越是用心觀看越能看出門道。因此卦爻的判斷上,以九五為君,觀示天下,亦為群眾仰觀之中心,與九五接近而能見其美者為吉。六四因最近九五之君,又能順承九五,因此說「觀國之光」,為全卦最吉者。而初六之為童觀,與六二之為窺觀,則因遠離九五。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 序卦: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
- 雜卦: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今解】
觀看祭典,就要看澆灌香酒請神最隆重的一段,這時與祭者最為虔誠而莊嚴。
至於後面奉獻牲禮開始就沒什麼好看的。此比喻觀禮要虔誠與用心。
【字義】
觀盥而不薦:觀看宗廟之禮主要是看前半段灌禮時的莊敬、虔誠,不是後段薦禮時的隨便散亂。盥或作灌、祼。灌與薦是君王祭天的兩個過程,灌禮在前,以香酒澆灌地面以請神,此時隆重而精神專一,眾人態度虔誠而莊敬,這也是整個典禮最為可觀的精華時段。待請神之後,神明降臨,則開始以牲禮敬獻,為薦禮,這時眾人已散亂而無秩序,態度隨便而不專一虔誠。所以《論語.八佾》孔子說:「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朱熹:「灌者,方祭之始,用鬱鬯之酒灌地,以降神也。魯之君臣,當此之時,誠意未散,猶有可觀,自此以後,則浸以懈怠而無足觀矣。蓋魯祭非禮,孔子本不欲觀,至此而失禮之中又失禮焉,故發此歎也。」馬融:「盥者,進爵灌地,以降神也。此是祭祀盛時,及神降薦牲,其禮簡略,不足觀也。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王道可觀,在於祭祀。祭祀之盛,莫過初盥降神。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此言及薦簡略,則不足觀也。」王弼:「王道之可觀者,莫盛乎宗廟。宗廟之可觀者,莫盛於盥也。至薦,簡略不足復觀,故觀盥而不觀薦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盡夫觀盛,則下觀而化矣。故觀至盥則有孚顒若也。」朱熹認為,盥是指灌禮前的洗手,還未澆灌香酒。《本義》:「盥,將祭而潔手也。」《朱子語類》:「盥只是浣手,不是灌鬯。伊川承先儒之誤。若云薦羞之後,誠意懈怠,則先王祭祀,只是灌鬯之初,猶有誠意,及薦羞之後,皆不成禮矣。」
有孚顒若:很虔誠而莊敬的樣子。孚,信實,這裡形容虔誠。顒,音ㄩㄥˊ,原意為大頭,頭很大的樣子。引申形容莊敬、虔誠的樣子。但顒若有兩種相反的解釋,一是形容君王在上,威儀莊重,受萬民景仰。宋明以前多作如此解釋,如虞翻:「顒顒,君德,有威容貌。…巽爲進退,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則下觀其德而順其化。上之三,五在坎中,故有孚顒若,下觀而化。《詩》曰:顒顒卬卬,如珪如璋,君德之義也。」朱熹:「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二是形容百姓瞻仰虔誠的樣子,例如程頤:「天下之人莫不盡孚誠,顒然若瞻仰之矣。顒,仰望也。」朱熹:「或曰:有孚顒若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
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先王藉以考察地方,觀察民情而據以設立教化。鄭眾:「從俗所為,順民之教,故君子治人不求變俗。」《九家易》:「天地氣絕,陰陽所去,象不化之民,五刑所加,故以省察四方,觀視民俗,而設其教也。言先王德化,光被四表,有不賓之民,不從法令,以五刑加之,以齊德教也。」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今解】
童僕或兒童的觀點,小人沒有罪咎,君子就很可鄙。
言初六之觀禮有如僕童或兒童,所觀膚淺、淺薄,從頭到尾不知道祭典在做什麼。小人如此無可厚非,故曰無咎。君子如此則不識大體,可鄙而有吝,吝者言其小疵而趨近於凶。
初六距離九五最遠,與上體又無繫應,無法觀祭的一爻,此有如小孩或童僕之觀看祭典一樣,完全是「外行人看熱鬧」,不知在看什麼。對小老百姓、小人來說,這原本就沒什麼罪咎可言,反正就是去湊熱鬧。但是對於那些高官、君子而言,觀看祭典卻遠離現場而不能進入狀況,則是很可鄙的事。
【字義】
童觀:童僕或兒童觀看祭典,形容觀看者愚昧而淺薄,不受感化。這種愚昧,於小老百姓是無可厚非的,但對於君子來說就是不識大體。童原指為奴之罪人。《說文》:「男有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古代有罪而為奴隸者男曰童,女曰妾,此為童僕、僕人之由來。後世亦以童為童稚、小孩之稱。鄭康成:「童稚也。」馬融:「童猶獨也。」獨言童子獨身,尚未有家室。童亦假為僮,《說文》:「僮,未冠也。」即童稚的意思。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今解】
從門縫看祭典,只適於女子的貞靜。
從門縫窺探祭典,所看非常偏狹而不完整。對女性而言,這樣的行為與胸襟無傷大雅,因此說有利於守貞守靜的女性。但此亦告戒君子,行為與心胸不當有如三姑六婆以窺探他人私事為業,應當志在四方,放眼外面的大世界,注重大的問題與事情。或者隱喻,君子看事不當以管窺天。
【字義】
闚觀:原意為從門內闚視。只從門縫看外面的世界,言所看的事非常偏狹。也可指在祭典上觀禮時,如女子只能在後方從人縫中窺探祭典的零碎樣貌。《說文》:「闚,閃也。」「閃,闚頭門中也。从人在門中。」闚為頭在門中,即透過門縫看東西,豐卦上六「闚其戶」。闚或解釋為小視,此借作窺。段玉裁闚字注:「此與窺義別,窺,小視也。」
利女貞:「窺觀」只適於女子之貞靜。女子、小人為吉,男子、君子為凶。此君子、小人是以有官位無官位區分。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今解】
開始觀看自己的行為,面臨進退的決定。
對於祭典既無法像小老百姓一樣漠不關心,又無法像國賓一樣直接參與,居於進與不進,退與不退的決定之間。
三已較初、二更近九五之君,又與上九相應,因此是可參與祭典者。但所應的上九並非主祭的君王,再加上六三以陰居陽不當位,代表身份參與祭典並不洽當。三又是多凶之位,上有互體艮山止於前,所以前往觀看有許多難處。因此有進退之象,只能視自己的情況而決定是否參與祭典。
【字義】
觀我生:觀察我自己的行為。觀我,觀察自我,即觀察自我的情況。對於是否參與祭典,就要看自己。生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朱熹以生為「行為」:「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占者宜自審也。」京房注上九「觀其生」:「言大臣之義,當觀賢人,知其性行。」這是以生為品性和行為,看法與朱熹相近。朱震認為生為動,動之所自出。虞翻認為是生民:「生,謂坤生民也。」「觀我生進退」指君王觀看生民百姓的進退。或指展示祭典之進退給百姓看。高亨認為生應為姓,官的意思。觀我生進退,即觀我國官員之進退。上九觀其生,即觀他國官員之行禮。另外,灌禮中有迎牲之禮,生或者為牲,觀我生指觀我之牲禮。
進退:不果貌。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今解】
觀看國家之光,受邀成大王的貴賓。
直接參與盛會的觀眾,也是祭典的上賓,所以可以目睹一切的慶典盛事。利於去拜訪別人的國家,將被視為上賓。
觀卦中能夠觀看祭典最清楚,位置最好的,就是六四一爻。因四為近君之位,就在國君旁邊,六四又承九五之君,因此為國家貴賓。所觀看者最近而最詳。
【筮例】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記載陳厲公為他兒子陳完問卦的故事,這一卦準確預測了十世之後姜齊將被田氏所取代。
陳國屬媯姓(媯音歸),陳國公子完(陳完)諡敬仲,因國內政爭而逃亡到齊國之後以「陳」改為田氏,因此又稱田完、田敬仲,他也正是「田齊」的始祖。
陳完剛出生時,他父親陳厲公(佗)遇到周史來見,於是請周史以《周易》筮了一卦,得到觀之否,也就是觀卦六四。周史說:
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嶽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意思大概是説,陳完(陳敬仲)將替代陳國而擁有國家嗎?不會在陳國當上一國之君,而是在他國;也不會在他這一世,而是在其後世子孫。而且會是在陳國衰敗之後於姜姓之國(齊國)崛起。
陳完逃到齊國後改為「田」氏,並受齊桓公欣賞而任「工正」一職,主掌百工。齊國懿氏想把女兒嫁給陳完時為此而占卜,結果大吉,曰:
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于姜。五世其昌,並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其後世子孫在齊國逐漸興旺,在這同時陳國亡國。
田氏在齊國經過幾個世代的經營之後,至田太公(田和)時,相齊宣公,宣公死後,子康公立。康公由於淫於酒色,不聽朝政,遭田太公放逐並軟禁在海上。田和自立為國君並得周天子答應,將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西元前386年田氏正式取代姜姓在齊國的政權,史稱「田齊」。
太史公讚歎這個筮例說:「蓋孔子晚而喜易。易之為術,幽明遠矣,非通人達才孰能注意焉!故周太史之卦田敬仲完,占至十世之後。」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今解】
自我觀察,自我反省,君子因此可免於罪咎。
九五是舉辦慶典的主人,也是大家所觀摩的對象,但是另一方面也在自我觀看。此言君子當反身自省,則可免罪咎。三與五同功,故皆曰觀我生。
【字義】
觀我生:觀看自己的行為。六三與九五都說「觀我生」,但兩者大不相同。六三是參不參與祭典都很尷尬,所以就自己看自己的情況,衡量是否參與,說「進退」。九五的看自己,是因為九五是祭典的主人,所以本身就是被觀看的對象,因此對於祭典,等於是在看自己的演出。因此也有自己反身自省的意謂。觀通解為觀察的觀,但或可解釋為觀示、展示的觀,讀作「灌」。觀我生,展示我之性行,即君王展示王道,此有如比卦之「顯比」。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今解】
觀看他人的行為,君子沒有罪咎。
上九雖然高而無位,但也是高高在上。此言上九觀九五之行為。
傳統以觀我生為君王之自觀,觀其生為君子或君王為民所觀。如王弼:「觀我生,自觀其道者也。觀其生,為民所觀者也。不在於位,最處上極,高尚其志,為天下所觀者也。處天下所觀之地,可不慎乎?故君子德見,乃得无咎。」程頤:「上九以陽剛之德處於上,為下之所觀,而不當位,是賢人君子不在於位,而道德為天下所觀仰者也。」
《漢書.五行志》引《京房易傳》:「經稱『觀其生』,言大臣之義,當觀賢人,知其性行,推而貢之,否則為聞善不與,茲謂不知,厥異黃,厥咎聾,厥災不嗣。黃者,日上黃光不散如火然,有黃濁氣四塞天下。蔽賢絕道,故災異至絕世也。」
【彖傳注】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大觀在上:九五主爻為大觀在上。觀有二義,一是諦視,仔細看,觀摩之義,讀做官。二是展示,示於人,朱熹所說的「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讀作灌。「大觀」在上應該是採第二義,乃上位者有以示人,在上而為人所觀仰。《爾雅·釋宮》:「觀謂之闕。」觀卦六畫大象像一艮,大型之門闕,為觀臺樓闕之象。
順而巽:以上下二體卦德解釋觀,下卦坤為順,上為巽,順而巽之象。
中正以觀天下:以九五主爻解釋觀卦,擴大引申大觀在上之義。九五處中而當位,具中正之德。下卦坤為邦國為眾人,九五大觀在上,有觀天下之象。觀讀作官或灌都可通。讀作官,為觀視,以中正之德而觀示天下。讀作灌,為觀示,以中正之德展現王道於天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解釋觀卦經文「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下四陰承九五之陽。此觀為諦視之義,音官。在下者諦視盥禮,虔誠而受教化。
按:觀卦為十二消息卦之一,從陰陽消息觀點來看,否卦九四陽退陰長成觀,因此觀卦主爻當為六四。觀卦也可能是四陰二陽之卦卦變的開始。然而《彖傳》並未以消息卦來決定觀卦主爻,否則當以六四為主爻才是。與觀卦旁通的大壯也是同樣的狀況。至於觀與大壯,《彖傳》為何不以消息卦來注解?這是值得探索的問題。而這兩卦如果不是消息而來,還有什麼方式?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注重大的問題與事情”應為“關注”。
“注重大的問題與事情”應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