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歸之于貞一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貢獻者:Jane


新刻四庫全書

周易集註卷十四

明 來知德 撰

繫辭下傳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重直龍反

八卦以卦之橫圖言。成列者,乾一兌二,離三震四,陽在下者列于左。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陰在下者列于右。象者八卦形體之象,不特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凡天地所有之象,無不具在其中也。因而重之者,三畫上復加三畫,重乾重坤之類也。陽極于六,陰極于六,因重成六畫,故有六爻。八卦成列二句,言三畫八卦,因而重之二句,言六畫八卦,至剛柔相推,言六十四卦,如乾為天,乾下變一陰之巽,二陰之艮,三陰之坤,是剛柔相推也。繫辭者,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辭也。命者,命其吉凶悔吝也。動者,人之動作營為,即趨吉避凶也。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過一剛一柔,九六而已。易有九六,是為之本。無九六,則以何者為本?故曰立本。易窮則變,變則通,不變則不通。有一卦之時,有一爻之時,時之所在,理之所當然,勢不得不然。趣者向也。

伏羲八卦成列,雖不言象,然既成八卦,而文王之象已在卦之中矣。伏羲八卦雖無爻,然既重其六,而周公六爻已在重之中矣。六十四卦剛柔相推,雖非占卜卦爻之變,而卦爻之變已在其中矣。各繫以辭,雖非其動,然占者值此爻之辭,則即玩此爻以動之,而動即在其中矣。繫辭以命而動在其中者何也?蓋吉凶悔吝,皆辭之所命也。占者由所命之辭而動,當趨則趨,當避則避,則動罔不吉,不然,則凶悔吝隨之矣。吉凶悔吝生乎其動,動以辭顯,故繫辭以命,而動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而變在其中者何也?蓋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有剛柔以立其本,而後可變通以趣其時,使無剛柔,安能變通?變通由于剛柔,故剛柔相推,而變在其中矣。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觀去聲,夫音扶

貞者正也,聖人一部《易經》,皆利于正。蓋以道義配禍福也,故為聖人之書。術家獨言禍福,不配以道義,如此而詭遇獲禽則曰吉,得正而斃焉則曰凶,京房郭璞是也。勝者勝負之勝,言惟正則勝,不論吉凶也。如富與貴,可謂吉矣,如不以其道得之,不審乎富貴,吉而凶者也。貧與賤可謂凶矣,如不以其道得之,能安乎貧賤,凶而吉者也。負乘者致其寇,舍車者賁其趾,季氏陽貨之富貴,顏回原憲之貧賤,凡殺身成仁,舍生取義,過涉滅頂,皆貞勝之意也。觀者垂象以示人也,道者天地日月之正理,即太極也。一者無欲也,無欲則正矣。孔子祖述堯舜者,祖述其精一也,故曰吾道一以貫之。又曰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曰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三一字皆同,孔子沒,後儒皆不知一字之義,獨周濂溪一人知之,故某不得已又作入聖功夫字義。

吉凶異象而貞勝,不論其吉凶也,何也?天地有此正理而觀,故無私覆無私載;日月有此正理而明,故無私照。天地日月且如此,而況于人乎!故天下之動,雖千端萬緒,惟貞夫一。能無欲則貞矣,有欲必不能貞,惟貞則吉固吉,凶亦吉。正大光明,與天地之貞觀,日月之貞明,皆萬古不磨者也,豈論其吉凶哉。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見賢遍反

確然健貌,隗然順貌,天惟有此貞一,故確然示人以易。地惟有此貞一,故隗然示人以簡。聖人作易,爻也者,不過效此貞一而作。象也者,不過像此貞一而立。使不效像乎此,則聖人之易,與天地不相似矣。此爻此象,方動于卦之中,則或吉或凶,即呈于卦之外,而功業即因變而見矣。功業者,成務定業也,因變而見,即變而通之以盡利也。若聖人之辭,不過于爻象之中,因此貞一而繫之以辭也。蓋教人不論吉凶,以貞勝而歸于一者。此則聖人繫辭,覺民之心情也,故曰情。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大德者,易簡貞一之大德也。生者天主生物之始,地主生物之成也。大寶者,聖人必居天位,方可行天道,是位者,乃所以參贊之功者也,故曰大寶。聚人者,內而百官,外而黎庶也。理財者富之也,九賦九式之類是也。正辭者教之也,教之以正也。三物十二教之類是也。禁非者,既道之以德,又齊之以刑,五刑五罰之類是也。仁義者貞一之理也。

天地有此貞一之大德,惟以生物為心,故無私覆私載。聖人居大寶之位,而與天地參,是以守其位,而正位凝命也,則以仁,曰仁,即天地貞一之大德也。居其位而理財正辭禁非也,則曰義,曰義,即天地貞一之大德也。仁以育之,義以正之,有此貞一無私之大德,所以與天地參也。易之為書,辭變象占,專教人以貞正而歸于一者以此。上繫首章,舉天地易簡知能之德,而繼之以聖人之成位,見聖人有以克配乎天地,此作易之原,易之體也。下繫首章,舉天地易簡貞一之德,而繼之以聖人之仁義,見聖人有以參贊乎天地,此行易之事,易之用也。

 

右第一章

此章論易,而歸之于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