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

Jack 發表於

儒曰,執中;道曰,守中,釋曰,虛中。中之一字,乃三教聖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經萬典,說來說去,只說的這一字,篆文中字從O、從|,在人即秉[  ]之良,爲至善無惡,圓明不昧之物,所謂先天真一之氣者是也。

O中有|,渾然天理,一氣上下,流行不息之義,且|在O之當心。"   ",左爲陽,右爲陰,即河圖左陽右陰。一氣上下之象,薛道光曰:"有物先天地,無名本寂寥,能爲萬象主,不逐四時調。"寂寥者,即O。萬象主,即|。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故謂中。

是中也,不偏不倚,無前無後,無背無面,無頭無尾,非有非無,非色非空,虛圓不測,無象而能主宰萬象,無形而能造化有形,生天生地生人物。在人,非四大一身之中,非中外之中,無方所、無定位,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古人推其理而肖其形,強名之曰"十字街",曰"四會田",曰"通衢路",曰"戊己門",曰"元牝門",曰"元關竅",曰"生殺舍",曰"刑德門',曰"生死關",曰"陰陽戶",曰"性命竅",曰"天地根",曰"人獸關",曰"懸胎鼎",曰"造化爐",名號多端,總而言之,曰"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亙古聖賢仙佛,皆從此中生出.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悟之者立躋聖位,迷之者萬劫沈淪。

蓋此"中",乃性命之根,在先天,性命如一,而爲中(圖);在後天,中分而爲性命(圖),其實後天中返出先天,性了命凝,性命歸根,仍是一中。

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謂元牝.元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紫陽云:"要得谷

神長不死,須從元牝立根基。"谷神,即中也。元牝爲陰陽,即性命也。谷神不死,中含性命,元牝之基,性命成中。守此中者,聖人也;失此中者,凡人也。聖凡之分,只在得失之間耳。

一切常人,爲氣質所拘,爲積習所染,性命分居兩處,中有虧損,日虧日損,性亂命搖,神昏氣濁,將中之原物全然失卻。中一有失,性命無本,形雖動而神已喪,焉能長久乎?三教聖人,以中爲本者;欲人執守此中,保全性命耳。

中之一字,爲修道者始終之要著,築基在此,採藥在此,烹煉在此,溫養在此,進陽在此,退陰在此,結丹在此,脫丹在此,七返九還,無一不在此。但這個"中",人不易見,亦不易知,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守。有心求之,則落於色相;無心守之,則入於空寂,均非中道。真正中道,非有非無,即有即無,非色非空,即色即空,不落O偏於恍惚中求,於杳冥內尋,庶乎近焉?

天下學人。不知此中是個什麽物事,或謂黃庭穴,或謂天谷穴,或謂百會穴,或謂絳宮,或謂明堂,或謂咽喉,或謂兩腎中間,執守幻身穴竅,便謂守中抱一,妄冀長生,不但不能長生,反而促死,哀哉!

儒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又曰:"不偏不倚之謂中."道曰:"前弦之後後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又曰:"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釋曰:"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無頭無尾,無背無面。"又曰:"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皆言中之實落處也。若人能於此等處留心,極深研幾,就正于真師,認得真正之中。將柱扙子穿在中鼻孔內,主登彼岸,絕不費力,從此直進大路,緩步而行,終有到家之日,經云:"得其一,萬事畢,"豈?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