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卦第二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坤卦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干寶曰:陰氣之始,婦德之常,故稱元。與乾合德,故稱亨。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故乾以龍繇,坤以馬象也。坤,陰類,故稱「利牝馬之貞」矣。

虞翻曰:謂陰極陽生,乾流坤形,坤含光大,凝乾之元,終於坤亥,出乾初子,品物咸亨,故元亨也。坤為牝,震為馬,初動得正,故「利牝馬之貞」矣。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盧氏曰:坤,臣道也、妻道也。後而不先,先則迷失道矣,故曰先迷。陰以陽為主,當後而順之,則利。故曰「後得主利」。

《九家易》曰:坤為牝,為迷。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崔憬曰:妻道也。西方坤兌,南方巽離,二方皆陰,與坤同類,故曰西南得朋。東方艮震,北方乾坎,二方皆陽,與坤非類,故曰東北喪朋。以喻在室得朋,猶迷於失道;出嫁喪朋,乃順而得常。安於承天之正,故言「安貞吉」也。

《彖》曰:至哉坤元,

《九家易》曰:謂乾氣至坤,萬物資受而以生也。坤者純陰,配乾生物,亦善之始,地之象也,故又歎言至美。

萬物資生,

《九家易》曰:謂萬一千五百二十策,皆受始於乾,由坤而生也。策生於坤,猶萬物成形,出乎地也。

乃順承天。

劉瓛曰:萬物資生於地,故地承天而生也。

坤厚載物,

蜀才曰:坤以廣厚之德,載含萬物,無有窮竟也。

德合无疆。

蜀才曰:天有无疆之德,而坤合之,故云「德合无疆」也。

含宏光大,

荀爽曰:乾二居坤五為含,坤五居乾二為弘,坤初居乾四為光,乾四居坤初為大也。

品物咸亨。

荀爽曰:天地交,萬物生,故咸亨。

崔憬曰:含育萬物為弘,光華萬物為大,動植各遂其性,故言品物咸亨也。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

侯果曰:地之所以含弘物者,以其順而承天也。馬之所以行地遠者,以其柔而伏人也。而又牝馬,順之至也。誡臣子當至順,故作易者取象焉。

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九家易》曰:謂坤爻本在柔順陰位,則利正之。乾則陽爻來據之,故曰君子攸行。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何妥曰:陰道惡先,故先致迷失。後順於主,則保其常慶也。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虞翻曰:謂陽得其類,月朔至望,從震至乾,與時偕行,故乃與類行。

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虞翻曰:陽喪滅坤,坤終復生,謂月三日震象出庚,故乃終有慶。此指說易道陰陽消息之大要也。謂陽月三日,變而成震,出庚。至月八日成兌,見丁。庚西丁南,故西南得朋。謂二陽為用*,故兌「君子以朋友講習」。《文言》曰:敬義立而德不孤。《彖》曰:乃與類行。二十九日,消乙入坤,滅藏於癸,乙東癸北,故東北喪朋。謂之以坤滅乾,坤為喪故也。

* 依前後文「用」當作「朋」。焦循《易通釋》卷十三引此句為「謂二陽為朋」。

馬君云:孟秋之月,陰氣始著,而坤之位,同類相得,故西南得朋。孟春之月,陽氣始著,陰始從陽,失其黨類,故東北喪朋。失之甚矣。而荀君以為陰起於午,至申三陰,得坤一體,故曰西南得朋。陽起於子,至寅三陽,喪坤一體,故曰東北喪朋。就如荀說,從午至申,經當言南西得朋;子至寅,當言北東喪朋。以乾變坤,而言喪朋,經以乾卦為喪耶?此何異於馬也。

安貞之吉,

虞翻曰:坤道至靜,故安;復初得正,故貞吉。

應地无疆。

虞翻曰:震為應。陽正於初,以承坤陰;地道應,故應地无疆。

《象》曰:地勢坤,

王弼曰:地形不順矣。

宋衷曰:地有上下九等之差,故以形勢言其性也。

君子以厚德載物。

虞翻曰:勢,力也。君子謂乾,陽為德動。在坤下,君子之德車。故「厚德載物」。老子曰:勝人者有力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

干寶曰:重陰,故稱六。剛柔相推,故生變。占變,故有爻。《繫》曰:爻者,言乎變者也。故《易》、《繫辭》皆稱九、六也。陽數奇,陰數偶,是以乾用一也。坤用二也。陰氣在初,五月之時,自姤來也。陰氣始動乎三泉之下,言陰氣之動矣。則必至於履霜,履霜則必至於堅冰,言有漸也。藏器於身,貴其俟時,故陽在潛龍,戒以勿用。防禍之原。欲其先幾,故陰在三泉,而顯以履霜也。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九家易》曰:霜者,乾之命也。堅冰者,陰功成也。謂坤初六之乾四,履乾命令而成堅冰也。此卦本乾,陰始消,陽起於此爻,故履霜也。馴,猶順也,言陽順陰之性,成堅冰矣。初六始姤,姤為五月。盛夏而言堅冰,五月陰氣始生地中,言始於微霜,終至堅冰,以明漸順至也。

六二,直方大。

荀爽曰:大者,陽也。二應五,五下動之,則應陽出,直布陽於四方。

不習无不利。

荀爽曰:物唱乃和,不敢先有所習。陽之所唱,從而和之,无不利也。

干寶曰:陰氣在二,六月之時,自遯來也。陰出地上,佐陽成物,臣道也,妻道也。臣之事君,妻之事夫,義成者也。臣貴其直,義尚其方,地體其大,故曰直方大。士該九德,然後可以從王事;女躬四教,然後可以配君子。道成於我,而用之於彼。不方以仕學為政,不方以嫁學為婦。故曰不習无不利也。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九家易》曰:謂陽下動,應之,則直而行,布陽氣,動於四方也。

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干寶曰:女德光於夫,士德光於國也。

六三,含章可貞。

虞翻曰:貞,正也。以陰包陽,故含章。三失位,發得正,故可貞也。

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虞翻曰:謂三已發成泰,乾為主,坤為事,震為從,故或從王事。地道无成而有終,故无成有終。

干寶曰:陰氣在三,七月之時,自否來也。陽降在四,三公位也。陰升在三,三公事也。上失其權,位在諸侯。坤體既具,陰黨成群。君弱臣強,戒在二國。唯文德之臣,然後可以遭之,運而不失其柔順之正。坤為文,坤象既成,故曰含章可貞。此蓋平襄之王垂拱以賴晉鄭之輔也。苟利社稷,專之則可,故曰或從王事。遷都誅親,疑於專命,故亦或之。失後順之節,故曰无成。終於濟國安民,故曰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崔憬曰:陽命則發,非時則含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干寶曰:位彌高,德彌廣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虞翻曰:括,結也。謂泰反成否。坤為囊,艮為手,巽為繩,故括囊在外多咎也。得位承五,繫於包桑,故无咎。陰在二多譽,而遠在四,故无譽。

干寶曰:陰氣在四,八月之時,自觀來也。天地將閉,賢人必隱,懷智苟容,以觀時釁,此蓋甯戚、籧瑗與時卷舒之爻也。不艱其身,則无咎。功業不建,故无譽也。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盧氏曰:慎言則无咎也。

六五,黃裳,元吉。

干寶曰:陰氣在五,九月之時,自剝來也。剝者,反常道也。黃,中之色。裳,下之飾。元,善之長也。中美能黃,上美為元,下美則裳。陰登於五,柔居尊位,若成昭之主,周霍之臣也。百官總已,專斷萬幾,雖情體信順,而貌近僣疑,周公其猶病諸。言必忠信,行必篤敬,然後可以取信於神明,无尤於四海也。故曰「黃裳,元吉」也。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王肅曰:坤為文,五在中,故曰文在中也。

干寶曰:當總已之任,處僭疑之間,而能終元吉之福者,由文德在中也。

上六,龍戰于野,

荀爽曰:消息之位,坤在於亥。下在伏乾,為其兼於陽,故稱龍也。

其血玄黃。

《九家易》曰:實本坤體,未離其類,故稱血焉。血以喻陰也。玄黃,天地之雜,言乾坤合居也。

侯果曰:坤,十月卦也。乾位西北,又當十月。陰窮於亥,窮陰薄陽,所以戰也。故《說卦》云「戰乎乾」是也。六稱龍者,陰盛似龍,故稱龍也。

干寶曰:陰在上六,十月之時也。爻終於酉,而卦成於乾。乾體純剛,不堪陰盛,故曰龍戰。戌亥,乾之都也,故稱龍焉。陰德過度,以逼乾戰。郭外曰郊,郊外曰野。坤位未申之維,而氣溢酉戌之間,故曰于野。未離陰類,故曰血。陰陽色雜,故曰玄黃。言陰陽離則異氣,合則同功。君臣夫妻,其義一也。故文王之忠於殷,抑參二之強,以事獨夫之紂。蓋欲彌縫其闕。而匡救其惡,以祈殷命,以濟生民也。紂遂長惡不悛,天命殛之。是以至於武王,遂有牧野之事,是其義也。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干寶曰:天道窮,至於陰陽和薄也。君德窮,至於攻戰受誅也。柔順窮,至於用權變矣。

用六,利永貞。

干寶曰:陰體其順,臣守其柔。所以秉義之和,履貞之幹。唯有推變,終歸於正。是周公始於負扆南面,以先王道,卒於復子明辟,以終臣節,故曰利永貞也。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侯果曰:用六,妻道也,臣道也,利在長正矣。不長正,則不能大終陽事也。

《文言》曰:

何妥曰:《坤.文言》唯一章者,以一心奉順於主也。

坤至柔,

荀爽曰:純陰至順,故柔也。

而動也剛,

《九家易》曰:坤一變而成震。陰動生陽,故動也剛。

至靜而德方,

荀爽曰:坤性至靜,得陽而動,布於四方也。

後得主而有常,

虞翻曰:坤陰,先迷後順,得常。陽出初,震為主,為常也。

含萬物而化光。

干寶曰:光,大也。謂坤含藏萬物,順承天施,然後化光也。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荀爽曰:承天之施,因四時而行之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虞翻曰:謂初。乾為積善,以坤牝。陽滅出復,震為餘慶,謂東北喪朋,乃終有慶也。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虞翻曰:坤積不善,以臣弑君,以乾通坤,極姤生巽,為餘殃也。

案:聖人設教,理貴隨宜,故夫子先論人事,則不語怪力亂神,絕四毋必。今於易象,闡揚天道,故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者,欲明陽生陰殺,天道必然。理國修身,積善為本。故於坤爻初六,陰始生時,著此微言,永為深誡。欲使防萌杜漸,災害不生,開國承家,君臣同德者也。故《繫辭》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是其義也。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虞翻曰:坤消至二,艮子弑父。至三成否,坤臣弑君。上下不交,天下無邦。故子弑父,臣弑君也。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虞翻曰:剛爻為朝,柔爻為夕;乾為寒,坤為暑,相推而成歲焉。故非一朝一夕,所由來漸矣。

由辯之不早辯也。

孔穎達曰:臣子所以久包禍心,由君父不早辯明故也。此文誡君父防臣子之惡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荀爽曰:霜者,乾之命令。坤下有伏乾,履霜堅冰,蓋言順也。乾氣加之,性而堅,象臣順君命而成之。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虞翻曰:謂二。陽稱直。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故直其正。方謂闢,陽開為方。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故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虞翻曰:陽息在二,故敬以直內。坤位在外,故義以方外。謂陽見兌丁,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故德不孤。孔子曰:必有鄰也。

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荀爽曰:直方大,乾之唱也。不習无不利,坤之和也。陽唱陰和,而无所不利,故不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荀爽曰:六三陽位,下有伏陽。坤陰卦也。雖有伏陽,含藏不顯。以從王事,要待乾命,不敢自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翟玄曰:坤有此三者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宋衷曰:臣子雖有才美,含藏以從其上,不敢有所成名也。地得終天功,臣得終君事,婦得終夫業,故曰而代有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

虞翻曰:謂陽息坤成泰。天地反,以乾變坤,坤化升乾,萬物出震,故天地變化,草木蕃矣。

天地閉,賢人隱。

虞翻曰:謂四。泰反成否,乾稱賢人。隱藏坤中,以儉德避難,不榮以祿,故賢人隱矣。

《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蓋言謹也。

荀爽曰:今四陰位迫近於五,雖有成德,當括而囊之,謹慎畏敬也。

孔穎達曰:括,結也。囊,所以貯物,以譬心藏智也。閉其智而不用,故曰括囊。不與物忤,故无咎。功名不顯,故无譽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虞翻曰:謂五。坤息體觀,地色黃,坤為理。以乾通坤,故稱通理。五正陽位,故曰正位。艮為居,體謂四支也。艮為兩肱,巽為兩股。故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虞翻曰:陽稱美,在五中,四支,謂股肱。

發於事業,

《九家易》曰:天地交而萬物生也。謂陽德潛藏,變則發見。若五動為比,乃事業之盛。

美之至也。

侯果曰:六五以中和通理之德,居體於正位,故能美充於中。而旁暢於萬物,形於事業,无不得宜,是美之至也。

陰疑於陽,必戰。

孟喜曰:陰乃上薄,疑似於陽,必與陽戰也。

為其嫌於无陽也,故稱龍焉。

《九家易》曰:陰陽合居,故曰嫌。陽謂上六,坤行至亥,下有伏乾,陽者變化,以喻龍焉。

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

荀爽曰:實本坤卦,故曰未離其類也。血以喻陰順陽也。

崔憬曰:乾坤交會,乾為大赤,伏陰柔之,故稱血焉。

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

荀爽曰:消息之卦,坤位在亥,下有伏乾,陰陽相和,故言天地之雜也。 

天玄而地黃。

王凱沖曰:陰陽交戰,故血玄黃。

荀爽曰:天者陽,始於東北,故色玄也。地者陰,終於西南,故色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