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蒙卦 坎下艮上
蒙卦下坎上艮。艮一陽止于二陰之上,故其德為止,其象為山。坎為水為險。內既險陷不安,外又行之不可,蒙之象也。水,必行之物,遇山而止,莫知所之,亦蒙之象。蒙次于屯。蓋屯者物之始生。物生必蒙。蒙者,物之穉。蒙昧未明,蒙所以次屯也。乾坤之後,屯主在震之初九,蒙主在坎之九二。此長子代父,長兄次弟之象。艮為少男,方有待于開發者也。此屯蒙次乾坤之義也。又屯之建侯,有君道焉。蒙之養正,有師道焉。天地既位,君師乃立。此又乾坤屯蒙之序也。六爻二陽四陰,亦以陽爻為主。然九二剛而得中,故能為蒙之主。上九過剛不中,則但可擊蒙禦寇而已。上下四陰爻皆因二以起義。五應二,則為童蒙之吉。初承二,則為發蒙之利。四遠二不明,則為困蒙之吝。三乘二不順,則不以蒙待之,故獨此爻不言蒙。此六爻之大略也。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凟,凟則不告。利貞。
物生之初,蒙昧不明。然蒙者不終于蒙,則有亨道。而卦之九二以剛居中,與六五陰陽相應,能發人之蒙,亦有亨道也。我,指二。童蒙,幼穉而蒙昧,謂五也。禮无往教,故非我往求童蒙,必待童蒙之求我也。其所以必待童蒙之求我者,何也。凡求教者,必其心精專而吾之言易入,故童蒙來求我則告之。若再三,則以我求蒙為褻凟。凟則雖告之无當,與不告同矣。凡若此者,蓋以蒙者為物所蔽,其中之正未亡也。俟其求發而告之,使歸于正,所以利也。若求蒙至再三褻凟,彼終不得其正,何利何亨之有乎。本義以初筮再筮為喻言。初筮指問者之精專,凟指問者之煩凟。于理固順,但易皆取象,不必作喻言。觀彖傳以剛中及凟蒙二語,似非指問者言。來註以初筮指二,再三指三四。說又近鑿。今按,蒙有九二之發蒙,則不終于蒙,有亨象。二不求五而五求二,有不求童蒙,童蒙求我之象。坎一陽為內卦,初筮所得,初筮告之象。艮一陽止于上,再三則不告之象。九居二,六居五,似非正矣。然二以剛中為正,五以應二為正,利貞之象。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山下有險。上峻而難升,下險而莫測。以卦象釋蒙之義也。內險則危殆不安,外止則窒礙難往。以卦德釋蒙之義也。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凟,凟則不告,凟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此以卦之體釋卦辭也。卦以九二當發蒙之任者。以亨行時中,謂九二以可亨之道,發人之蒙,所行皆得其時之中也。時者,當其可之謂。五之志未與二應而告之,非時也。再三而凟,亦非時也。蒙當養正,過此而後養,亦非時也。故下文皆言行時中之事。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志自相應也。初筮得九二,以剛居中,故告之,有節也。凟蒙則與不告同,以蒙不可凟也。人皆學為聖人,而聖學不外于養正。人惟當蒙之時,因時而告,則有以養之使正,即為作聖之功。甚言蒙之不可不養,而養之必以時,乃亨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泉,水之始出者。出而遇險,未有所之,故有蒙象。(文瀾本「故有」作「故為」)然泉之既出,勢有必行。君子體坎之剛中,以果決其行。水尚在山,涵蓄深沈。君子體艮之靜止,以養育其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初六以陰居下,蒙之甚也。欲發其蒙,利用刑人,謂痛加懲責,使知敬學也。用說桎梏,謂暫去拘束,以待自新。坎為刑為桎梏,故有其象。然坎初變為兌,則為毀折,又有脫之之象。桎梏用之未刑,刑時未有不脫桎梏者。若既刑又桎梏,一往而不舍,拘束太苦,則失敷教在寬之義,必致羞吝矣。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發蒙之初,法不正則人玩。故懲戒之,以正教之之法,蓋明刑以弼教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此一爻而具三象也。包蒙對上下四陰言,納婦克家皆對六五言。九二以陽剛統治群陰,當發蒙之任。然物性不齊,不可一概取必。唯剛而得中,故能有所包容而吉也。坎中陽而五陰,以陰應陽,二能納之,納婦之象也。五位尊,有父之象。二居下位而能任上事,又為子克家之象也。時解謂大臣能敷教以寬,以无負君之委任。善教之良臣,猶克家之肖子也。亦通。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程傳謂子而克治其家者,父之信任專也。二能主蒙之功者,五之信任專也。此重五之能接二也。本義但言指二五之應,謂剛柔往來相接也。二說本義為優,全卦不重在五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三變為巽為長女,有女象。九二陽剛得乾金之中爻,有金夫象。六而居三,陰柔而不中正,女之見有金之夫,而不有其躬以從之者也。取女得如是之人,何所利乎,故戒占者以勿取也。王註謂三應在上,有男女之義。三之動為女先求男,故有此象。不如大全合屯六二參觀,而以三趨二取象為優。蓋屯之六二,近初九之陽而正應在五。然震之性動而趨上,而所居又中正,故曰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蒙之六三近九二之陽,而正應在上。然坎之性陷而趨下,而所居又不中正,故曰「見金夫不有躬」。六五中正,故為可納之婦。三不中正,故為淫奔之女。六四質柔,雖困猶可教,故得稱為蒙。三狥欲趨利而忘身,併不得言蒙矣。故言勿用以拒之,亦不屑之教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順亦作慎。按《程傳》,作邪僻不順。亦可。捨正應之夫而從金夫,是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六四以陰居陰,既遠于陽,无正應,又在二陰之間,為困于蒙之象。蓋氣質既昏,錮蔽又甚,可羞吝之甚也。然能尊師取友,困而學之,猶或可免。終焉,則真吝矣。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陽實陰虛,唯剛明有實德者能發蒙,四獨遠之。欲從九二則隔三,欲從上九則隔五。又乏正應,異于初與五也。言獨,使反而知恥也。
六五,童蒙,吉。
艮為少男,有童象。所謂童蒙者,不失赤子之心。純一未發以聽于人,非幼穉之謂也。五以柔中居尊,下應九二,所謂童蒙求我,有可亨之道者,故吉。時解作幼主任賢,亦近之,勿拘。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中爻為坤順,變則為巽。順以爻之柔言之。舍己從人,順也。巽以志之應言之。降志下求,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艮為手,有擊之象。以剛居上,治蒙過剛,有擊蒙之象。艮止于上,不利為寇之象。應爻坎為盜賊,利禦寇之象。本義取必太過,攻治太深,則必反為之害。是猶為寇者矣,故不利。惟捍其外誘,以全其真純,則雖過于嚴密,乃為得宜。猶禦寇者也,故利。全卦取象以誨人言,程傳以用兵言,唯本義謂凡事皆然,不止為誨人也,得《周易》立象以盡意之旨。占者隨事以思其義可也。今以此爻合之彖辭。卦中二陽爻,二初筮之告者也,上之擊蒙,近于再三之凟者也。敷教在寬,非徒取于擊者。然如三之縱欲忘身,猶之寇也。擊之,禦寇之道。若一概施之他爻則凟,是上自為寇矣,又何利乎。禦寇,貞也。為寇,則非貞矣。如此解,則與彖意更相發明。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上陽爻,擊蒙者。下四陰,皆蒙也。上之剛不為暴,上之順也。下得擊去其蒙,下之順也。全卦有作師之道。大抵正蒙者,貴有剛中之德,而有所包容。不必過暴以為之害,此二之包蒙所以吉,而止之擊蒙但利于禦寇,不宜凟而至于為寇也。為蒙者,貴于柔順中正以聽于人,不宜自遠于剛明之德,尤不可縱欲以忘其身。此童蒙所以吉,困蒙所以吝。而見金夫不有躬者,併不得數于蒙也。初亦陰爻,宜言蒙,而言發蒙之道,宜痛懲而暫舍者,蓋亦因其材質之陰柔卑下,故正蒙之道宜如此。若能為五之童蒙,則刑可不用矣。六爻于正蒙之道,最為明白詳盡。然而聖人立象以盡意,不必專為一事而言。凡治己教人,一切應事接物,皆可推其意而悟之也。
勘誤
“一住而不舍”中“住”應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