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節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兌下坎上〉

水流無窮而澤有限,以有限而蓄乎無窮,猶水之在澤,盈則溢而平則容,節之象也。兌說坎險,說過則流險以止之,節之義也。凡事有節則裁制得中,自有亨道。過而不節,非中也。節而至於苦,人病其難行,亦非中也。處得中正,節而能通。天地之道,帝王之治,不外乎此矣。六爻大抵以當位為善,初四五,當位者也。故初无咎,四亨,五吉。二、三不當位者也,故二凶,而三嗟。上當位而亦凶者,當節之極,處上之窮,其義固殊也。又節之六爻,各相比而相反,初與二比,初不出而无咎,二不出而凶,二反乎初者也。三與四比,三不節而嗟,四安節而亨,三反乎四者也。五與上比,五得中而甘,上過中而苦,上反乎五者也。善節者,虛則蓄之,盈則流之,其權在澤而其用在水。節之時義大矣。

節亨。苦節不可貞。

此卦兌下坎上,澤上有水,其容有限,故名為節。卦辭言,節道貴於適中,而不可過也。節,有限而止也。

文王繫節彖辭曰:坎為流水而無窮,澤為止水而有限。澤上有水,滿則不容,有節之象,故為節。夫節則立身制用,各適其中而無過不及之偏,自可通行而無敝,有不亨乎。若過於節,則拂情逆性而失其中,是為苦節矣。不惟處世塞而不通,即在己之所行,亦不能以永久,豈可固守以為常哉。

按:節者所以適乎中而通行於天下,亦天地自然之限制也。若流於太過,則矯廉以鳴高,過潔以絶物,如申屠狄、陳仲子之流,其持身非不正,然不近人情,鮮合中道,不可以言節,亦不可以言亨也。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此《彖傳》,是釋節彖辭,而極言節道之大也。剛柔分,謂陰陽各半。剛得中,謂二五皆陽。當位中正,指九五。制,謂節制。度,謂法度。

孔子釋節彖辭曰:卦名節而辭繫以亨者,何哉?夫乾為剛而坤為柔,使剛柔偏勝,則豐儉無節矣。今以卦之全體言之,陰陽各半,而無過不及之偏,是剛柔均分也。以卦之二體言之,則二五皆陽剛而居中位,是剛得其中也。夫剛柔均分,則無一偏之患,而豐儉皆適其宜。剛而得中,是本陽剛之正道以為節,而節制皆得其中矣。此其所以亨也。夫節之所以亨,以其中也。若辭所謂苦節不可貞者,則失之於過而不得其中,必於天理有所不順,人情有所不堪。以道揆之,必至於窮矣。節道過苦,則窮而不通,固理勢之所必至。若節之所以通而不窮者,蓋以卦德為說以行險。夫人於所說而不知止,則易至於流;若見險難而思止,則其進有節而不至於流矣。節之義也。卦體九五當位以主節於上,其所節者,又皆中正而無過奢過嗇之患,可以通之天下而無阻,此節所以為善,而無不亨也。若推極而言之,天地之道,陰極陽生,陽極陰生,寒暑往來,氣序有節而不過,故二分二至2,四序不差,而歲功於是乎成矣。使天地不節,四時不且失其序乎?人君以節而立為制度,量入為出,既無過取,亦無泛用,有損己益人之實,而無剝下奉上之為。故無濫用而不至於傷財,自無橫征而不至於害民矣。使人君無節,則侈肆所致,有不傷財害民乎?凡此皆節道之通而不窮也。

按:天地節而四時成,王者節而天下富。自古開財之源,不若節財之流。文景之節儉,不勝武帝之黷武窮兵。隋文之節儉,不勝煬帝之窮奢極欲。天下之治亂安危,實係於此。故量入為出,不傷財矣。取民有制,不害民矣。聖人之言,真萬世制用之長策也。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此《象傳》,是言君子應用立身,皆當合乎中正也。數,謂多寡之數。度,謂隆殺之度。德,謂得於中者。行,謂發於外者。

孔子釋節象曰:澤上有水,水之所止有限,節之象也。君子以應用立身,皆不可以無節。故數有多寡,度有隆殺,則為制之。而自器用,宮室,衣服,各有定限,而不使之過,使賤不踰貴,下不侵上,則各安其分矣。德存於心,行見於事,則為議之。而自出處,進退,周旋,皆為商度,以求其中節,使其無過亦無不及,則各適其宜矣。

按:制數度所以定萬用之限,議德行所以嚴一身之限。賈誼以世侈靡相競,欲定經制,而令上下各有等差,奸人無所幾幸。蓋凡物之大小輕重,高下文質,皆有品節,使民截然不可踰者,此即禮也。至於歷代冠服等威之制,雖各有不同,要以準於古先聖王者為宜,此尤禮之所最急者。然聖人猶以制民之禮為未足,必貴反而議吾身之德行焉。故曰:「大禮與天地同節。」

初九,不出戶庭,无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此一爻是言,士不妄進,而能審所處也。戶庭,戶外之庭也。

周公繫節初爻曰:初九陽剛得中,居節之初,宜出者也。然有陽爻蔽塞於前,而所應之四又為坎體。既遇險難之人,則不可以出而有為矣。初能抱道自守,不妄出以求仕,有不出戶庭之象。夫當節初,即能知止,自無枉道辱身之咎矣。

孔子釋初象曰:時有通塞,通則當行,塞則當止。初九之不出戶庭,知時之塞而未通,故不出也。使時値其通,亦必出而用世矣。是初不惟知塞,而能知通塞者也。豈徒知塞而不知通者哉!

按:處節之道,不可膠於一偏。蓋節而能止者易,節而能通者難。呂望遇商紂則避北海之濱,遇文王則應龍彲之兆。是誠能知通塞者也。沮溺荷簣之流,豈可與孔子之仕止久速同日語哉。

九二,不出門庭,凶。

《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此一爻是明時有可仕不當以隱為高也。門庭,門内之庭也。極,甚也。

周公繫節二爻曰:九二當可行之時,乃出潛離隱之地也。而失剛不正,自固餒於進矣。且上無應與,又下能以獨進,是不仕而以隱為高者,為不出門庭之象。夫當可為之時,乃不出而為之,則知節而不知通,自失可為之機矣,不亦凶乎。

孔子釋二象曰:九二之不出門庭為凶者,何哉?蓋士君子幼學壯行,患不得其時耳。今幸有其時,乃執迷而不出,豈知時通變之士耶!其失時甚矣,安得而不凶也!

按:不出戶庭,不出門庭,一也。以初則无咎,以二則凶者,初在卦下為士,而二則臣位也。處補袞綴牘之任,而託隱默以求容。操決疑定難之權,而好遜讓以避怨,亦思其所處為何時乎?失時之譏,所不免矣。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此一爻是為不能知節者警也。

周公繫節三爻曰:六三當節之時,本不容不節者。以陰柔不中正,而居說極,則非能節者矣。故以之立身則不能守其節,而無以自立。以之制用則靡費於前,必至匱乏於後矣。至於傷財敗德,形為咨嗟而慨嘆,皆其所自致也,亦將何所歸咎哉。

孔子釋三象曰:六三之不節而嗟者,豈由外致歟?蓋既違節道,禍必及之,其無聊而發為咨嗟,實己有以取之耳,又將誰咎乎?

按:三本能節者,乃縱欲妄費,說極而悲,至於無所歸咎,則其失已不可追矣。故聖人深為致警云。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此一爻是言人臣能遵君制而無過也。安,順而無勉强之謂。

周公繫節四爻曰:九五主節於上,六四順正以承之。凡立身制用,無一不本乎天子之制。其為節也,出於自然,而無所勉强,是能安於五之節而守之以為常也。成法自式,而動無愆違,不亦亨乎。

孔子釋四象曰:安節之亨者,九五之所節,四皆承順而行之,此豈徒安為下之分乎?蓋九五之節,其道為中正以通之道,實所當承者。四能不作聰明以亂舊章,而惟順承其道,是以亨也。

按:《書》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又言:「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則凶害於家國,流禍於人民。」蓋《書》之明訓,節之道也。反是未有不及於敗者。安節之所由得亨,其深有合於《書》之義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此一爻是言人君有中正之德以為節也。甘,樂易而無艱苦之謂。

周公繫節五爻曰:節道貴乎中正,然非操節之權,亦不能以其道通於天下而可久。九五為節之主,而有中正之德,其所以為節者,無矯情拂眾之為,而有善俗宜民之道。不傷財,不害民,節之甘而不苦者也。以此為節,行之一己而自安,通之天下而皆適,何吉如之!且立法於一時,而即可垂範於後世,是不特吉,而且往有尚矣。

孔子釋五象曰:德惟中正,始能節而不過。九五甘節之吉者,以其所居之位在上爻之中,是本一中以存心,而制作皆極於盡善,化行俗美而有以成一世恭儉廉讓之風,此節之所以為甘也。

按:節卦他爻之節,節其在我者也。九五當位之節,是節以天下者也。夫節天下而使天下共以為甘而不苦,真能得乎節之道矣。漢史臣贊文帝:苑囿服御,無所增益。其有不便,輒弛以利民。身衣皁綈,帷帳無文繡,以敦樸為天下先。而朱熹亦稱文帝為「三代以下,恭儉之主」,豈非節之甘者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

《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此一爻是言節之太過而失其中正也。

周公繫節上爻曰:凡節之道,貴於得中。上六居節之極,是其所以為節者至纖至悉,一意求節而失於矯,是過於節而為苦節矣。夫節而既過,雖無越禮犯分之事,必有拂情逆性之傷,縱使得正,其能免於凶乎?然禮奢寧儉,雖有悔而終得亡其悔也。

孔子釋上象曰:苦節之貞而不免於凶者,何哉?蓋節之道貴通而不可窮,若上之苦節,是節而無制,不近人情,雖可以範一身,而不可以治一世。或可行之於一時,而不可垂之於永久,其道必至於窮也。

按:節惟中正,所以能通。故於三戒其不節,於上戒其凶者,過猶不及,其失均也。然苦節之悔,則終勝於不節之嗟矣。

日講易經解義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