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觀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欽定四庫全書

日講易經解義卷六

〈坤下巽上〉

觀化在民,所以為觀者在己。九五居上,四陰仰之,觀之位也。内順外巽,觀之德也。以中正示天下,觀之道也。然順巽與中正,實非有二。順則不假作為,巽則不露形迹,此皆渾然在中不可見者。中與正,即此不可見者。隱躍示人於聲臭之表,以默成中正之化。觀道也,即天道也,故謂之神。大抵卦以觀示為義,爻以觀瞻為義。下四爻皆所以觀人者,上二爻皆所以為人觀者。天下未有不觀諸己而能為觀於人者也,故五以君道觀天下,而必反觀我生;上以師道觀天下,而必反觀其生。其道要不外中正而已。蓋五之自觀,則曰生,出於我者也。自四觀五則曰光,達於國者也。初無二也,若初六之陰柔安於淺近,而為童觀。六二之闇蔽遺於見聞而為闚觀,不惟不能如四之觀國之光,亦且遠遜三之審於進退,豈得觀道者哉。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此卦坤下巽上,九五一爻,四陰仰之,有觀示天下之象,故名為觀。卦辭言,為天下所觀者,當盡其建極之道也。自上示下曰觀,自下觀上曰觀。卦名之觀去聲,六爻之觀平聲。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祭未有盥而不薦者,特假此以明慎重之義。孚,信也。顒若,尊敬之貌。

文王繫觀彖辭曰:人主以一身涖萬物之上,斯世無不尊而仰之。觀化者雖在於人,而為觀者實在於己。誠能精一執中,無為守正,冲然穆然,端拱於上,無俟制度文為,從事顯然之迹,而實德在中,自足建中表正於天下。猶祭者方盥手致潔,酒食未薦時,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也。蓋祭者以誠敬為主,未及於薦,則誠敬常存。至既薦之後,禮數繁縟,則人心散而精意不若始盥時矣。夫格神以誠不以文,觀民以心不以貌。在上者正其儀表,以為下民之觀,當莊嚴如始盥之初,勿使誠意少散如既薦之後可也。

按:四陽二陰之卦曰大壯,四陰二陽之卦曰觀。四陽之為大壯,以陽之盛言也。四陰何不以陰盛言,而獨取二陽在上為四陰所觀仰?蓋扶陽抑陰,聖人固有微意存焉。天下多者必受治於少,況陽實為陰所樂從者乎。但當盡其為觀之道耳。舜恭己南面,而天下自治。文王不大聲以色,而萬邦作孚,可以得此卦之義矣。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此《彖傳》,是釋觀彖辭而極言觀之道也。大觀在上,以卦體言。順巽,以卦德言。中正,以所觀之道言。下觀而化,以效言。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孔子釋觀彖辭曰:卦名觀者,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仰也。然無位則其道不尊,無德則其道不立,而難達乎天下矣。今卦體九五在上,其下四陰仰之。卦德内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焉。則是大觀之主,身居上位而為臣民所具瞻,所以為觀者有其位矣。温恭以宅心,而内焉於理無所乖;審察以制事,而外焉於理無所拂。所以為觀者,有其德矣。由是自一身以達庶政,一皆大中至正之理。為觀之道,天下皆得而見之,此其所以稱大觀也。夫觀道,以中正為極,而中正以民化為徵。中正為觀,一若祭者之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然,所謂建其有極也。其下皆服從而化,革面革心,所謂歸其有極也。此其間有不言而喻之機,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之?試觀天道,無聲無臭,氣化流行,道何神也?而春夏秋冬,不爽其序。試觀聖人,不識不知,民皆順則,道何神也?而一道同風,不顯其德。聖人之神道設教,一如天之神道也。觀之為道,豈不大哉。

按:中正以觀,即聖人之神道以設教也。下觀而化,即天下服也。卦辭取象於祭,故掲神道言之。視之弗見,聽之弗聞,體物而不遺者,神是也。聖人正身以率下,至誠所孚,非有聲音,非有象迹,而應感之機,捷於影響。蓋所存者神,則所過者化,豈人力之所能為者歟。

《象》曰: 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此《象傳》,是言先王體觀以為治也。

孔子釋觀象曰:坤下巽上,是風之行乎地上也。吹噓披拂,無物不徧,為觀之象。先王以身率人,固足以範民於中正之路。然慮天下之大,有難以遽齊者,於是因巡狩之期,舉省方之典,徧考其風俗而設教以示之。如國奢示儉,國儉示禮,使之一軌於中正。是其以道觀示天下之民,亦猶天之風行而及天下之物矣。聖治之同天者如此。

按:省方之典,虞夏商俱以五載,而周則十二年一巡。有疏數之不同者,蓋上古天子之出,車徒省少,供應簡略,不致勞民動眾,至周而其禮漸繁矣。漢唐以後,出入警蹕,儀物滋多,非復前代之簡易,豈能復循先王之舊乎?漢武微行,東方切諫。孝成媠出,谷永進規。深知萬乘之不可輕動也。人主誠能廣闢四門,達聰明目,則雖不下堂階,而自灼見萬里之外,亦何必古制之是泥哉。

【今注】

警蹕:天子出行時的交通管制。《說文》:「蹕,止行也。」蹕即禁止通行,交通管制。《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厲王以此歸國益驕恣,不用漢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為法令,擬於天子。」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 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此一爻是言陰柔無識,不獲觀光者也。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以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童觀,如童穉,不能遠見。君子小人,以位言。

周公繫觀初爻曰:九五以中正示天下,天下所樂觀者也。唯初六陰柔在下,既無自致之資,又處絶遠之地,不足以自振拔而觀大君道德之光,有如童穉之見,不能遠及。此在無位之小人,不足致咎。若有位之君子,當以天下國家為己任,而如是焉,可羞吝矣。

孔子釋初象曰:初六童觀,而曰小人无咎,蓋百姓日用而不知,乃草野之常分。小人之道固當如此,所以不足咎也,豈君子之所宜哉?

按:童之象,位陽而爻陰,陽則男,而陰則穉也。蒙之六五亦曰童蒙,但蒙者一聽於人,受教有地,故吉;觀者無識於己,仰德靡由,故吝。義各不同耳。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 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此一爻是言,在内者不能觀乎外,其所見者小也。闚,從門内而窺外。

周公繫觀二爻曰:凡人所見,貴乎遠大,故雖身居一室,而天地民物之事,無不周知,乃丈夫之觀也。六二以陰柔之質,居下卦之中,則其見不能及遠。天下之事,遺乎見聞之外者多矣,故其象為闚觀,乃女子之貞也。蓋婦無外事,則自門内以觀門外,乃分之常。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

孔子釋二象曰:闚觀特女子之貞耳,若丈夫以四方為志,而乃所見如此,局量褊淺,有負明時,寡見謏聞,醜孰甚焉。

按:大觀之主,雖以神道設教,然不能必天下之人盡知其所以為觀之道。初之童觀,二之闚觀,亦各隨其分量所至耳。聖人於童觀,名為小人;於闚觀,名為女子。正欲在上者衡鑒無爽,勿使小人女子之倫,冒昧進干高位。而在童觀、闚觀者,亦宜急審自處,而知所勵志焉。庶可自立於大觀之世矣。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 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此一爻是言,君子之出處,當自量也。我生,我之所行也。

周公繫觀三爻曰:士君子出處之際,既度之人,又度之己。六三居下之上,是其所處,在可進可退之間。然則,當何所取衷哉?惟反觀己之動作施為,能成天下之務,則從而進,時當通而通也;不能成天下之務,則從而退,時當塞而塞也。但取決於己可矣。

孔子釋三象曰:君子之進退,有道存焉,而要皆視乎我也。苟不度德量時,貿貿然旅進旅退於其間,則失道者多矣。觀我生以為進退,則其進其退,我皆得而主之,何至於有失哉!

按:聖人嘗言:「樂則行之,憂則違之。」又言:「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皆兼進退之義。此全視乎世以為去就者也。若大觀之主在上,惟患我之不能用世,不患世之不能用我。故不必問之世,而但當問之己。其殆古人量而後入之義乎!士君子出處之間,可以知所審矣。

【今注】

樂則行之,憂則違之:語出自《文言傳》引孔子注解乾卦初九:「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篇》孔子對顏淵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 觀國之光,尚賓也。

此一爻是言六四近光之盛,而示人以從王之義也。賓,言為王者所賓禮也。

周公繫觀四爻曰:六四于中正為觀之九五最為切近,凡大君之盛德,發而為邦國之光者,身得親炙其休,有觀光之象焉。夫遭逢聖明,此固一時遇合之盛。而凡豪傑之士,爭自奮興之會也。當斯時也,宜何如哉?已仕者,則利於朝覲以膺賓禮之隆;未仕者,則利於仕進以應賓興之典。皆思乘時委贄,而致身恐後矣,何其隆乎。

孔子釋四象曰:六四謂之觀光者,豈枉道以求合哉?亦尚乎人君賓賢之禮而已。蓋君子孰無効用之心,惟在上者無下賢之風,故在下者高不見之節耳。今九五以賓禮接天下之賢,則無論在朝在野,皆感慕興起,孰肯自外于折節之盛者哉!

按:古者諸侯入為卿士,或朝宗覲見于王,王以賓禮接之。既享以訓恭儉,又燕以示慈惠。故《蓼蕭》之詩曰:「既見君子,為龍為光。」此所以待已仕者也。鄉大夫以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獻賢能之書于王,王拜受之;論定,然後官之。此所以待未仕者也,而皆有賓之義焉。可見人君未有不以禮而能致天下之賢者,若徒以富貴爵祿,頤指氣使當世之士,則所得皆貪冒無恥,尸素保位之人矣。君子其肯為我用乎?

【今注】

鄉大夫以三物教萬民:三物,指六德、六行,及六藝。《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獻賢能之書于王,王拜受之:同上,為《周禮》記載的「鄉大夫之職」。

論定然後官之:《禮記‧王制》:「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 觀我生,觀民也。

此一爻是言,人君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觀仰也。

周公繫觀五爻曰:九五陽剛中正,大觀之主,巍然在上。其下四陰,仰而觀之,君子之象也。居是位者,必觀己之所行。凡出身加民者,陽剛而無委靡之失,中正而無偏頗之累,誠為履天位而不疚之君子焉。則足以觀示天下,而答四方之望矣。復何咎哉?

孔子釋五象曰:五之所以觀我生者,將以考一身之得失也。然欲考所行之當否,但當視民俗之善惡,所謂本身而徵民是也。不則徒觀諸己,而不觀諸民,其得其失曷從而驗之乎?

按:九五中正以觀天下,聖人繫辭,何不予之吉亨,而僅曰无咎?蓋人君一日二日有萬幾,行一事而違宜,必有一物失其所者矣;用一人而不當,必有一方受其害者矣。兢兢然臨深履薄,不遑暇逸。凡水旱之有無,遠邇之叛服,刑辟之多寡,財賦之贏縮,無非觀民以觀我生之事。能如五之无咎,足矣!敢以吉亨自詡為哉?

【今注】

刑辟:刑法。《說文》:「辟,法也。」《左傳》昭公六年:「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 觀其生,志未平也。

此一爻是言,上九居尊位之上,雖無事任,而亦當盡為人觀仰之道也。

周公繫觀上爻曰:上九以陽剛之德處於上,為下之所觀,而不當事任,是賢人君子,不在其位,而道德為世羽儀者也。故必反觀其身,果言出而為世則,行成而為人師,確乎無忝其生之君子焉。則模範以隆,無負師表之望,而可以无咎矣。

孔子釋上象曰:上九之觀其生者,蓋以人既望之為儀表,即宜自知戒懼,兢兢業業,期無負乎一世之觀瞻,豈以不當其位,遂晏然放廢而無所事乎。

按:上九所處,雖超人位之外,而志未嘗不在民與物。蓋觀,惟二陽為下所觀。五當其位,君也。上不當其位,師也。孟子曰:「聖人百世之師,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立;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誰謂一人之制行,遂不關於斯世斯民之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