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連山易-連山述意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欽定四庫全書

三易備遺卷二

宋 朱元昇撰

先天連山易

連山述意

夫連山者,三易之首也。案《周禮》疏》謂「夏曰連山」,又述杜子春謂「連山為伏羲易,夏因其名」,是知連山作於伏羲,夏后氏用連山,亦猶歸藏作於黃帝,商人用歸藏,其義一也。

夫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嗚呼!連山雖亡,夏時猶在。夫子《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者,實與河圖卦位相應。又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者,實與洛書卦位相應。雖河圖洛書,分方各異,為用不同,然即圖書卦位參夏時氣候,如以圭測景,以鍼定方,知其為无爽也。夫子之杞而得者,其此乎。連山之易可證者,其此乎。夫子《說卦》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杜子春謂連山作於伏羲因於夏后氏,不其然乎。愚於是述連山備遺。

伏羲始畫六十四卦之圖

《繫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一章夫子所以明伏羲畫卦之例,此一圖所以寫夫子此一章之旨。

夫太極,是此易本有底道理。儀象八卦,是此極自然生出底道理,非別有太極在易之外生儀象八卦。

故太極既判,奇偶始生,─者是為陽儀,- -者是為陰儀。

陽儀之上生一陽為奇者,太陽也。又生一陰為偶者,少陰也。陰儀之上生一陽為奇者少陽也,又生一陰為偶者太陰也。是謂四象。

太陽之上復生一奇一偶,即乾一兌二也。少陰之上復生一奇一偶,即離三震四也。少陽之上復生一奇一偶,即巽五坎六也。太陰之上復生一奇一偶,即艮七坤八也。是謂八卦。

夫以一加倍為兩,兩加倍為四,四加倍為八,而小成之卦備矣。

八卦之上復用奇偶加之,則以八加倍為十六,十六加倍為三十二,三十二加倍為六十四,而大成之卦備矣。此文公朱子所謂方圖。只是據見在底畫者是也。又謂:此圖本於自然流出,不假安排,乃易學綱領,開卷第一義者是也。

 

邵子傳授先天圖

文公朱子與門人言:「先天圖曰圓圖,是有些子造作模様。方圖只是據見在底畫,圓圖便是就這中間抝做兩截,恁底轉來底是奇,恁底轉去底是偶,便有些不甚依他當初畫底。然伏羲當初也只見箇太極下面有箇陰陽,便知是一生二,二又生四,四又生八。恁底推將去,做成這物事,」愚謂:先天圓圖就中間抝做兩截非是。伏羲出己意見抝做兩截是天出河圖,如此伏羲則之耳。河圖九居南,四居東南。三居東,八居東北。伏羲因河圖,如此置數於南於東也。故以乾配九,以兌配四,以離配三,以震配八。自乾一兌二,離三震四,恁底轉來底自然是奇。又河圖一居北,六居西北,七居西,二居西南,伏羲因河圖如此置數於北於西也。故以巽配二,以坎配七,以艮配六,以坤配一,自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恁的轉去的自然是偶。是故夫子於《下繫》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一章,明伏羲畫卦之序於《說卦》,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一章,明伏羲設卦之方。倘二圖不傳,則夫子二章之詞不幾於空言乎。

噫!邵子所以有功於作易之聖人,雖然,微朱子孰明其藴,是亦有功於作易之聖人也歟。

河圖用九各拱太極之圖

洛書用十各拱太極之圖

六十四卦各拱太極之圖

易有太極,是易之中元有此極,實為造化根本,非易之外別更有一箇太極也。太極之理,具於河圖洛書,而顯於兩儀四象八卦。由今觀之,河圖之數用九也。然乾九坤一,相對為十,自巽二震八而下,相對皆十,何也?九者河圖之數也,一者太極也。此太極在河圖也。洛書之數用十也,然坎一坤十,相對為十一,自離二乾九而下相對皆十一,何也?十者洛書之數也,一者太極也,此太極在洛書也。先天八宮之卦六十四也,然乾一對坤六十四,其數為六十五。夬二對剝六十三,其數亦六十五。自此以下,兩兩相對,其數皆六十五,何也?六十四者卦之數也,一者太極也,此太極在卦象也。太極无乎不在,即河圖而在河圖,即洛書而在洛書,即卦象而在卦象。潛藏密拱,未嘗間斷。有箇天地,便有箇太極在這裏流轉,不假安排,靡有虧欠,此一之流行於圖書卦象,雖未嘗顯其名,圖書卦象之黙涵乎此一,則末嘗離其體。太極其此一之謂歟。

連山易卦位合河圖

《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此伏羲則河圖以定八卦之位然也。先儒以此一節,明伏羲八卦是矣。然自其指十為河圖,九為洛書,則是《說卦》此章。先述伏羲,則洛書以定八卦之位,而後章始及,則河圖以定八卦之位,與《上繫》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辭先後為不同矣。況先儒又指《說卦》後章出震齊巽,見離役坤,說兌戰乾,勞坎成艮一節,為明文王八卦,若然伏羲八卦取則洛書者也,文王八卦取則河圖者也。似不其然。劉長民謂:河圖洛書俱出於伏羲之世,九為河圖,十為洛書。而蔡季通疑其非,是援闗子明之說,指十為河圖,九為洛書,未免數自數,象自象矣。惟即夫子《說卦》二章之辭,循八卦之象,契圖九書十之數,然後數與象合,象與數合,而《說卦》二章之辭悉與象數合,信長民之說為不誣云。

連山易卦位合洛書

《說卦》曰: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此伏羲則洛書以定八卦之位然也。先儒以此一節,明文王八卦然也,即夫子《說卦》之辭,證夏時之候,立春在艮,實應連山首艮之說,故夫子於兌之方表而出之曰「兌正秋也」,於艮之方表而出之曰「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若夫文王作《周易》,建子正而謂行夏之時然歟?否歟?夫子《繫辭》言包犧氏之王天下必冠以古者之詞,於《說卦》亦兩言以表之曰昔者聖人之作易,則其指包犧氏明矣。故愚謂:河圖洛書,並出於伏羲之世,長民之說為信然。

連山易圖書卦位合一之圖

《說卦》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曰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連山易之作,昔者聖人既則之河圖,又則之洛書。《說卦》上章別而言之,深切著明矣。於此一章,復總而言之。其述洛書卦位,止曰雷風火澤水艮,不曰乾坤。其述河圖卦位,止曰水火雷風山澤,不曰乾坤。此圖探夫子此章之辭,合圖與書總而一之。書所以應乎地,圖所以應乎天,天包地者也。內卦循洛書震巽離兌坎艮之序以為之經,外卦循河圖兌離震巽坎艮之序以為之緯。外卦所以緯內卦者也。自內卦秩而言之,動萬物、撓萬物、燥萬物、說萬物、潤萬物、終始萬物,此圖與此章之詞實相脗合。自外卦對而觀之,水必與火相逮,雷必與風不相悖,山必與澤通氣,此圖與此章之辭,无一象不相似然者。夫子不言乾坤,而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乾坤其神矣乎。噫!非此一章,无以明乾坤神六子之用。非此一圖,无以明此一章例連山之義。然則謂昔者聖人之作連山易也,兼取則於圖書,詎不信然。雖然,所以神乾坤於不用者何謂也?今夫律曆者之言數也,必究夫數之始,數之中,數之終故,然後能通律曆之妙。有如乾在河圖其數九,坤在河圖其數一,此乾坤占夫河圖之數之始終者也。乾在八卦位居一,坤在八卦位居八,此又乾坤占夫八卦之數之始終者也。《漢律曆志》曰:並終數為十九,易窮則變。此又指乾坤在洛書,占夫洛書之數之終者也。由是言之,《說卦》此章述昔者聖人作易之意,不言乾坤,是殆神夫數之始終,以妙其用也。夫道可受而不可傳,此章之旨微矣,其可以言言乎哉。

乾坤司八節之圖

一歲之內,二至二分四立,是之謂八節,乃一歲之綱領也。然綱領一歲者,八節也。而所以綱領八節者,乾坤也。純坤與復上之坤,隸冬至也。无妄上之乾與明夷上之坤,隸立春也。同人上之乾與臨上之坤,隸春分也。履上之乾與泰上之坤,隸立夏也。純乾與姤上之乾,隸夏至也。升上之坤與訟上之乾,隸立秋也。師上之坤與遯上之乾,隸秋分也。謙上之坤與否上之乾,隸立冬也。此非人為安排之巧,皆出於象數自然而然。夫子《說卦》以妙萬物之神為言,而不言乾坤。此圖寫出乾坤不離於八節之交,正以分八節,育萬物,成歲功,固六子迭運之力,實乾父坤母綱領之造,然則乾坤不其神乎。

夏時首純艮之圖

案《周禮》疏賈公彥釋連山之義曰:「此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即賈氏之疏稽之《說卦》之辭,夏時之候,夏建寅正純艮,實庀立春,春為時之首,艮所以為連山易之首乎。考之《漢律曆志》述三統,謂人統寅木也,太簇律長八寸,象八卦,虙戲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也。以是知伏羲氏已用寅正,夏后氏因之而已,故賈公彥謂連山作於伏羲,因於夏后氏,此之謂也。連山易亡已久矣,因《周禮》得存其名,因《說卦》得存其義,因夏時得存其,用自漢太初改正朔復行夏之時,民到於今受其賜,其夫子之杞之功歟。

 

連山應中星之圖

《連山易》夏時之取則也,而《堯典》一書分命羲和亦夏時之取則也。以《書》考《易》,其義一也。《書》曰:「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蓋取中星以定四時者也,今即連山易而布以二十八宿,冬至其卦也復,其宿也虛。夏至其卦也姤,其宿也星。春分其卦也臨,其宿也氐房。秋分其卦也遯,其宿也昴。四時之二至二分,以卦準宿,即《堯典》之中星。不特此也。自漢太初元年,改正朔,行夏時,至今千三百七十餘年,曆法之沿革雖不同,而大概則可考。立春之候日躔虛,立夏之候日躔昴,立秋之候日躔星,立冬之候日躔氐。四時之四立,以曆準宿,即連山之中星。嗚呼!自夏時之革而為丑正子正也,夫子居春秋之世,而欲行夏之時,雖書其事於經,不得行其志於時。自太初之革亥正而為寅正也。愚也居今之世,得述其志,得見其事,豈不為連山易之幸歟。

三易備遺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