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34 大壯卦

Jack 發表於

 

  大壯卦  雷天大壯

大壯,利貞。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九二,貞吉。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六五,喪羊于易,无悔。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

 卦辭  初九  九二  九三

 九四  六五  上六  彖傳注

【卦名】

今本:大壯 帛書:泰壯/大莊 秦簡:大壯 清華簡:大  海昏:大壯

陽氣強盛,造成傷害。

《爾雅》:壯,大也,「疾,齊,壯也」,「八月為壯」。

壯為強壯、壯大,另也有傷、疾的意思。帛書作泰壯,清華簡作大為藏或贓、贜的古字,同匨、臧。臧者善也,也可與壯互通。

《說文》士部:「壯,大也,从士爿聲。」段玉裁:「《方言》曰:凡人之大謂之奘,或謂之壯。尋《說文》之例,當云大士也,故下云从士,此蓋淺人刪士字。」按:爿音牆。

依段注,壯為「大士」的意思。《禮記·曲禮》:「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人三十歲為壯年,而能有家室,孔子說:「三十而立。」孔穎達疏:「三十而立,血氣已定,故曰壯也。」壯字從爿從士,士的原始字義為武士或雄性,爿字有依靠之義,那麼壯或許用以表達可為依靠的武士或雄性,即段玉裁所說的「大士」,符合強壯、盛大之義。

甲骨文中似乎無壯字,但有爿字,爿字《說文》未收錄,徐灝《說文解字注箋》:「《說文》無爿字,而壯斨戕牆等篆皆用為聲,蓋偶佚之。戴氏侗曰:唐本《說文》有爿部,張參《五經文字》亦有之。」甲骨文的爿字學者看法頗分歧,有人認為可能是牀的本字,有人認為是將或醬,有人認為同片或版,也有人認為是疒。

清朝鈕樹玉《說文解字校錄》:「鍇曰:爿則之省,象人衺身有所倚箸。至於牆壯戕狀之屬竝當从牀省聲。」「徐說亦未確。爿即疒字字形所變,後人誤分耳。《玉篇》疒又音牀。《廣韻》疒收陽韻,又收麥韻,聲之轉也。俗書牆為廧,牀為床,竝从疒而省也。《釋言》疾訓壯,蓋取聲相近,後人不審古音,遂仞為兩字。」 鈕樹玉評徐鍇看法其實有些誤會,因為即疒,因此徐鍇看法其實和他一樣,爿即疒()的簡化。《說文》:「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疒字甲骨文從爿從人,學者通解認為是疾的本字之一,並依此推論爿字如《說文》疒字,有倚靠之義。

鈕玉樹還從爿為疒推理說疾即壯。《爾雅》:「疾齊壯也。」郭璞注:「壯,壯事謂速也。」刑昺疏:「急速齊整皆於事敏速彊壯也。」疒與壯兩字古文應該形近或聲近而可互訓,或許可能因與疾互通而又有傷義,但據郭璞注,《爾雅》疾齊取其速義。

「疾」字在甲骨文其實有兩個字源,其中一個字源疒,從爿從人,畫的是一個人躺在牀上,代表的是疾病。有時人身上會多一些點點,可能象徵人受傷而流血,以爿為依靠。另一字源畫的是人的旁邊有一箭,以飛箭來表達急速、飛速之義。現在的疾字同時兼有這兩個意思,古文字學家亦認為這是由兩個不同字演變合一而成。若從甲骨文來看,疾、疒、壯可能形近而可互訓。

壯也有傷的意思。《方言》:「凡此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茦,或謂之壯。」郭璞注:「今淮南人亦呼壯。壯,傷也。」馬融與虞翻都以傷來註解大壯的壯。虞翻:「壯,傷也。大謂四,失位為陰所乘。兌為毀折傷。」

【卦義】

大壯卦卦義有三種不同面向的意義:一是陽壯,陽氣壯盛,二是大撞,嚴重衝突,三是大傷,嚴重的傷害。

易經以陽為大,凡是卦名中有大者,都一定有乾的卦象,如大過、大畜、泰(泰同太、大),大就是指乾陽。因此大壯也可理解為「陽壯」,陽氣壯盛。陽氣過於強壯並非好事,容易因此產生衝撞,進一步造成無謂的傷害,所以《象傳》說「君子以非禮弗履」,此告戒君子當以禮節來約束,避免衝突犯錯。而《雜卦傳》說「大壯則止」,勸人要懂得停看聽。

大壯為陽氣壯盛,陽氣壯盛有時是好事,但卦象震在外有躁行過動之傾向,所以很容易產生衝突、衝撞,進而造成傷害。爻辭講的就是羝羊衝撞圍籬並傷人的故事,羊者陽也,此象徵陽氣過壯不受約束則將傷人。虞翻與馬融直接以「傷」解釋大壯,今人高亨則認為壯假借為戕,戕為傷的意思。郭璞:「淮南呼壯為傷。」因此得大壯卦應當避免過於衝動而造成傷害,若能多一點冷靜、三思而後行,事緩則圓。

《繫辭傳》:「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代大壯卦象是取自屋宇的棟樑,因為棟樑要夠強壯屋子才會穩固,這也是大壯之用。

卦象上雷震,下乾天為剛健。雷在天上,剛健而震動之象。震為壯,乾為大;震動在外,有乾陽在內提供源源不絕之能量,因此為大壯。大象兩陰凌駕四陽,像放大版的兌卦,兌為損傷,因此為大傷之象。

《爾雅》:「八月為壯。」傳統以農曆八月為壯月。但就卦氣理論來看,大壯卦為二月之卦。卦氣發展到一月泰卦時陰陽達到最佳的調和狀態,大人歸來,君子主政。二月再增長一陽就是陽氣壯盛,也就是大壯。

卦序上大壯是繼遯卦而來,並與遯為相綜的一對對卦。《序卦》:「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遯卦為陰氣增長開始進逼陽氣,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而隱退的時候。大壯則是陽氣壯盛,再往下一步就是夬卦,也就是五陽要解決一陰。遯與大壯兩卦也可以視為對僵化社會的一種反動,恒卦象徵穩定,但恐有僵化之失,遯卦為逃離的解決方法,大壯則是衝撞(大撞)的解決方式。《雜卦》:「大壯則止。」此告戒君子,凡事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得大壯卦,如果所問的事情屬一個人單獨、且依靠蠻幹就可完成者,那麼有足夠的能力與精力去達成目標,是比較偏向為吉的。若是要與人協調合作者,那麼這是一個缺少和協與手段的一卦,甚至可能會有人事的嚴重衝突,較為偏凶。不過這種衝突比較屬於義理、理念之衝突,有別於夬卦陰險的權力鬥爭。

大壯之時,吉道如卦辭所言,利貞,宜於貞定。凡事以能安定,冷靜為吉。《象傳》說的「非禮弗履」。王弼:「未有違謙越禮能全其壯者也,故陽爻皆以處陰位為美。用壯處謙,壯乃全也;用壯處壯,則觸藩矣。」六爻的判斷上,陽壯若能有陰柔的調和,那麼就可偏吉,因此以陰位較吉。如九二、九四皆言「貞吉」,而上六則是「艱則吉」。反觀初九則說「征凶」,九三「貞厲」。

《論語‧季氏》孔子談君子三戒:「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六爻大致以好觸的公羊為主角,此有如人之壯年,血氣方剛好鬥而當戒慎之。

大壯,利貞。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陽氣壯盛,宜於貞定。

大壯有三層意義。一是陽氣旺盛(陽為大),二是「大撞」,如果不夠冷靜、遵循禮儀,則可能演變為「大撞」,就是衝突、衝撞。因此《象傳》說「君子以非禮弗履」。三是「大傷」,衝撞結果就是造成嚴重的傷害。

壯通解為壯盛、壯大。馬融虞翻都解釋為傷。

  • 鄭玄:壯,氣力浸強之名。
  • 王肅:壯,盛也。
  • 虞翻:陽息泰也。壯,傷也。大謂四,失位為陰所乘。兌為毀折傷,與五易位乃得正,故利貞也。
  • 荀爽:乾剛震動,陽從下升,陽氣大動,故壯也。
  • 侯果:此卦本坤。陰柔消弱,剛大長壯,故曰大壯也。
  • 孔穎達:壯者,強盛之名。以陽稱大,陽長既多,是大者盛壯,故曰大壯。利貞者,卦德也。群陽盛長,小道將滅,大者獲正,故曰利貞也。 

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壯大在腳趾,出征一定是凶。

初位為趾,故曰趾。趾有行動之初的意思,也隱喻這是末稍、卑微、無足輕重、妄動。壯于趾比喻這是空有樣子的壯盛,以此出征,必凶無疑。其初難知,初爻為情勢不明難知之時,此時用壯為躁動而無謀,因此為凶。

壯也是傷,壯於趾為傷到腳趾。腳趾又可比喻行動的開始,行動的開始就受傷。

征為出征。有孚,有信驗,表示事情一定會發生。征凶有孚,出征為凶,此事有信驗,一定會發生,不用懷疑。《象傳》說「其孚窮也」,解釋「有孚」:信驗的是什麼?出征將會窮困。

王弼:在下而壯,故曰壯于趾也。居下而用剛壯,以斯而進,窮凶可必也,故曰征凶有孚。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貞定為吉。大壯的吉道在於中庸、冷靜。九二有中庸之道,中立而不偏頗,因此而吉。

王弼:居得中位,以陽居陰,履謙不亢,是以貞吉。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易之義》:子曰:萬物之義,不剛則不能僮,不僮則无功,恒僮而弗中則 [亡 ,此剛]之失也。不柔則不靜,不靜則不安,久靜不僮則沈,此柔之失也。是故鍵之炕龍、壯之觸蕃、句之离角、鼎之折足、酆之虛盈,五繇者,剛之失也,僮而不能靜者也。

小人用強大的蠻力控制失控的羝羊,君子則知道要用網子。堅定則有危險。公羊頂撞圍籬,那麼就要設法綁住羊角。

大壯卦以羝羊來隱喻過盛的陽氣,談的是如何控制羝羊,如人控制過盛之血氣。小人與君子對於如何處理過盛的血氣顯然有所不同。小人以壯御壯,意氣用事而好勇鬥狠,有如羝羊以角觸藩。君子則能深思熟慮,以柔克剛,以網羅控制羝羊。罔字一語雙關,既是網羅,又通無,用罔頗有以空虛柔弱為用之義。

如果堅定固執於壯,則會艱苦或危險。就如蠻幹的公羊,仗著自己有堅硬的羊角而頂撞圍籬,只知進不知退,羊角因此被困而進退不得。

王弼:「故小人用之以為壯,君子用之以為羅己者也。」意思為小人以壯為壯而用壯,君子以壯為自身之網羅而不用。

帛書《易之義》引孔子:「萬物之義,不剛則不能僮,不僮則无功,恒僮而弗中則亡 ,此剛之失也。」「剛之失也,僮而不能靜者也。」僮即動。此爻「恒動而弗中」,「動而不能靜」,都有過剛之失,因此以能冷靜為吉。

  • 京房:壯一也,小人用之,君子有而不用。
  • 孔穎達:九三處乾之上,是健之極也。又以陽居陽,是健而不謙也。健而不謙,必用其壯也。小人當此,不知恐懼,即用以為壯盛,故曰小人用壯。君子當此即慮危難,用之為羅罔於己,故曰君子用罔。以壯為正,其正必危,故云貞厲也。以此為正,狀似羝羊觸藩也。必拘羸其角矣。
  • 朱熹:小人以壯敗,君子以罔困。

【字義】

:《釋文》:「罔,羅也。馬、王肅云:罔,无也。」罔有兩種解釋,一是網,二是亡,通無。罔是由网字所演變而來,甲骨文的网即今之網。但罔字後來用作亡,通无,因此演化出加糸字旁的網作區別。《釋文》說的「罔羅也」即取網的意思。王弼取網羅義:「故小人用之以為壯,君子用之以為羅己者也。」孔穎達:「罔,羅罔也。」虞翻:「謂二已變離,離為罔,三乘二,故君子用罔。」揣測虞翻意思,「離為罔」應是指網的意思。《繫辭傳》:「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離即網罟。「上古結繩而治」虞翻注:「離為罔罟。」宋明儒普遍將罔解釋作「無」,用罔,意謂無視於事情的發生,所以罔又通蔑,即蔑視的意思。如程頤:「罔,无也。猶云蔑也,以其至剛蔑視於事而無所忌憚也。」朱熹:「罔,无也。視有如无,君子之過於勇者也。」

:音低,公羊。《說文》:「牡羊也。」牡羊即公羊。公羊個性暴燥易怒,動輒以角抵觸。藩,音凡,藩籬,籬笆。羝羊觸藩,暴怒的公羊以角衝撞抵觸籬笆。

羸其角:羸,音雷,羸應作纍或縲,原本是繩子,引申為綁起來,或用繩子纏繞。王肅作縲,音螺,鄭玄虞翻作纍,張作蔂,馬融:「羸,大索也。」孔穎達:「羸,拘累纏繞也。」羸其角意思為,因為公羊亂撞籬笆,所以從羊角將牠綁住,或者羊角為圍籬所纏繞。至程頤、朱熹開始,將羸解釋為困。此為引申義。程頤:「喜用壯如此,必羸困其角矣。」朱熹:「羸,困也。」來知德解釋為弱。羸其角,衰弱公羊的角,意思為角被籬笆卡住而使羊的角無法發揮力量。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貞定而吉之後得以不再後悔。撞倒圍籬,無法綁住羊的角,公羊撞壞了大車的車體。

羝羊完全失控,有如人之血氣爆發,則只有破壞,讓事情一團亂。若能夠冷靜,則能夠變吉,不用後悔。

「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另一最常見的解釋意思與此見解完全相反:圍籬已經倒下,前面的險阻已經排除,氣勢沒有被削弱,車子的輪輹也經過加強非常堅固,能夠走更長遠的路。這符合《象傳》「藩決不羸,尚往也」的解釋。此以壯為壯大。但此解釋文義邏輯並不通順。

但不管那一個解釋,都是冷靜、鎮定為吉,衝動則凶。九四已到外卦,羊既已在外,所以是「藩決」之象,也就是圍籬已倒下。既然講的是羝羊觸藩,後文又有喪羊之文,那麼這裡的藩決當指羝羊將圍籬壯破,顯然羝羊已不受控制。羝羊不受控制而說大車的輪輹壯盛,有利於行而尚往,於理不合。

【字義】

藩決不羸:藩,圍籬,籬笆。羸作「纍」,繫、綁住的意思。藩決不羸,籬笆倒下,羊沒有綁好,所以到處衝撞。羸或解釋為受困或衰弱。不羸,不再受困或沒有衰弱,就是強盛依然的意思。藩決不羸,公羊把圍籬撞倒,因此氣勢如虹,完全不再受困,氣勢沒有被削弱,因此繼續到處亂撞。

壯于大輿之輹:依《象傳》,壯通解為壯大。壯于大輿之輹為大車車軸強化而能遠行。如王弼:「壯于大輿之輹,无有能說其輹者,可以往也。」程頤:「輹,輪之要處也。車之敗,常在折輹,輹壯則車強矣。云壯于輹,謂壯於進也,輹與輻同。」依虞翻,則應當解釋為傷於大車之腹,即車體被暴走的公羊所撞壞。虞翻:「坤為大車、為腹。四之五折坤,故壯于大車之腹。」依文義以虞翻解釋為佳。輹,固定車輪軸的皮革繩。帛書作緮,《周易集解》引虞翻作腹,大畜九二輿說輹,小畜九三輿說輻。《說文》:「輹,車軸縛也,从車复聲,《易》曰:輿脫輹。」段注:「謂以革若絲之類纏束於軸,以固軸也。縛者束也。」「《周易》小畜九三、大畜九二文也。馬云:車下縛也,與許合,其非轐明矣。或作腹者叚借字,或作輻者譌字。」

六五,喪羊于易,无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在有易這個地方損失了羊群,無所後悔。

「喪羊於易」依朱熹解釋為在田邊讓羊走失了。依王弼、程頤,為喪失其剛壯的陽氣而變為和易,因此而無悔。喪羊比喻人不再氣盛。大壯卦中以「公羊」比喻「壯」,因羊秉性陽剛而愛「撞」,特別是公羊。因此喪羊,也就是「喪陽」。大壯卦之所以為「大壯」,是就下面四個陽爻而言,至六五,陽爻失,所以說「喪羊」。易,也有平易,心境坦然的意思。此當作「有易」,方國名。

根據顧頡剛《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考證,「喪羊於易」與旅卦上九「喪牛于易,凶」,講的是殷人先祖王亥客居於「有易」國的故事。王亥在有易國以畜牧牛羊為營生,曾有過優渥的生活,後為有易國君所殺並取其僕人與牛,家破人亡。而在被殺之前還曾有被強取其羊的事,但安然渡過。另還發現《繫辭》所謂的「服牛乘馬,引重致遠」,是王亥發明的,換句話說,他不但是畜牧業的先祖,還是馴化家畜為人所利用的發明者。王亥可以說是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的一個偉人,直到現代甲骨文的研究才被學者所重新發現,從卜辭中還可看出,他是殷商所有先祖的祭祀中最隆重的。

【字義】

喪羊于易:喪羊,帛書作亡羊。易,傳統有三種解釋,一是作埸,通場或畔,田邊的意思。《釋文》:「陸作場,謂壃場也。 」朱熹《正義》:「易,容易之易。言忽然不覺其亡也。或作疆埸之埸,亦通。《漢.食貨志》埸作易。」《朱子語類》:「喪羊于易,不若作疆埸之易。」俞琰:「易,王肅:音亦,畔也,與埸通。陸績亦以為疆埸之埸。」《康熙字典》引《說文》:「埸,田畔也。大界曰疆,小界曰埸。」二是取平易、和易之義。王弼:「羊,壯也。必喪其羊,失其所居也。能喪壯于易,不于險難,故得无悔。」程頤:「喪其壯於和易也,如此則可以无悔。五以位言則正,以德言則中,故能用和易之道,使群陽雖壯无所用也。」三是以易為輕易、疏忽,因為疏忽而致羊丟失。四,交易。鄭玄:「易謂佼易也。」《說文》:「佼,交也。」當代學者顧頡剛則以易為上古的小方國「有易」,並受到當代許多學者的支持。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公羊用羊角頂撞籬笆,羊角卡住,不能進也不能退。沒有任何好處,艱苦則吉。

此以公羊比喻衝撞反而讓事情陷入進退兩難的僵局,沒有任何好處。若反過來,能夠冷靜堅定,吃苦耐勞則吉。

就全卦卦象來看,上六的陰爻兩斷像公羊的一對角在頂撞圍籬,因此上六雖不是陽,卻說「羝羊觸藩」。

上六以陰柔的才性而居大壯的極高之處,才柔而無力以進,位極高而無路可退。柔而當位,若能艱貞則可為吉。

朱熹《正義》:壯終動極,故觸藩而不能退。然其質本柔,故又不能遂其進也。其象如此,其占可知。然猶幸其不剛,故能艱以處,則尚可以得吉也。

【字義】

不詳也:有二種解釋。一是未能詳審。公羊氣盛未能詳審情勢而亂撞。二是不祥。《釋文》:「不詳,詳審也,鄭王肅作祥,善也。」 

【彖傳注】

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大壯,大者壯也:解釋大壯義。陽稱大。大壯卦為泰卦陽氣增長而來,因此為陽氣壯盛。

剛以動,故壯:以上下二體卦德解釋卦義。乾剛健,震為動,剛以動之象,所以稱壯。

大壯利貞,大者正也:解釋經文利貞,大者宜於正固。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正大」解釋「大壯利貞」,正而能夠大,則天地之情可見。

大壯卦由夬卦和謙卦旁通而來。夬卦九五往謙之二,夬體成壯,謙體成升。因此理論上主爻為六五。若就消息卦的觀點來看,則大壯為泰卦陽氣增長而來,那麼主爻應當是九四。與大壯旁通的觀卦,《彖傳》說「中正以觀天下」可推得九五為主爻。但若就消息卦觀點來看,觀卦主爻為六四,從否卦陽消而來。如果九五為觀卦成卦主爻,那麼推理觀卦當從剝卦與履卦旁通而來,履二之剝五,履卦變成无妄,剝卦成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