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繫辭下

Jack 發表於

第一章 八卦成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注】備天下之象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注】夫八卦備天下之理,而未極其變,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動用,擬諸形容以明治亂之宜,觀其所應以著適時之功,則爻卦之義,所存各異,故爻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注】剛柔相推,況八卦相蕩,或否或泰,繫辭焉而斷其吉凶,況之六爻,動以適時者也。立卦之義,則見於《彖》、《象》,適時之功,則存之爻辭。王氏之例詳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注】有變動而後有吉凶。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注】立本況卦,趣時況爻。

吉凶者,貞勝者也。

【注】貞者,正也,一也。夫有動則未免乎累,殉吉則未離乎凶。盡會通之變,而不累於吉凶者,其唯貞者乎?《老子》曰:「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萬變雖殊,可以執一禦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注】明夫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注】確,剛貌也。隤,柔貌也。乾坤皆恒一其德,物由以成,故簡易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

【注】兆數見於卦也。

吉凶見乎外,

【注】失得驗於事也。

功業見乎變,

【注】功業由變以興,故見乎變也。

聖人之情見乎辭。

【注】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故曰情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

【注】施生而不為,故能常生,故曰大德也。

聖人之大寶曰位。

【注】夫无用則无所寶,有用則有所寶也。无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有用而弘道者,莫大乎位,故曰「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

【注】財所以資物生也。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注】聖人之作《易》,无大不極,无微不究。大則取象天地,細則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也。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注】離,麗也。罔罟之用,必審物之所麗也。魚麗于水,獸麗于山也。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注】制器致豐,以益萬物。

日中為巿,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注】噬嗑,合也。巿人之所聚,異方之所合,設法以合物,噬嗑之義也。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

【注】通物之變,故樂其器用,不懈倦也。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注】通變則无窮,故可久也。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注】垂衣裳以辨貴賤,乾尊坤卑之義也。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注】渙者,乘理以散動也。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注】隨,隨宜也。服牛乘馬,隨物所之,各得其宜也。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注】取其備豫*。

*「備豫」或作「豫備」。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注】以小用而濟物也。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注】睽,乖也。物乖則爭興,弧矢之用,所以威乖爭也。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大壯。

【注】宮室壯大於穴居,故制為宮室,取諸大壯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蓋取諸大過。

【注】取其過厚。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注】夬,決也。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

 

第三章 易者象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

【注】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統卦義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

【注】夫少者多之所宗,一者眾之所歸。陽卦二陰,故奇為之君;陰卦二陽,故耦為之主。

其德行何也?

【注】辯陰陽二卦之德行也。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注】陽,君道也。陰,臣道也。君以无為統眾,无為則一也。臣以有事代終,有事則二也。故陽爻畫奇,以明君道必一;陰爻畫兩,以明臣體必二,斯則陰陽之數,君臣之辯也。以一為君,君之德也。二居君位,非其道也。故陽卦曰「君子之道」,陰卦曰「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注】天下之動,必歸乎一,思以求朋,未能一也。一以感物,不思而至。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注】夫少則得,多則感。塗雖殊,其歸則同;慮雖百,其致不二。苟識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貫之,不慮而盡矣。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注】精義,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之微,會而通其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注】利用之道,由安其身而後動也。精義由於入神,以致其用;利用由於安身,以崇其德。理必由乎其宗,事各本乎其根。歸根則寧,天下之理得也。若役其思慮,以求動用,忘其安身,以殉功美,則偽彌多而理愈失,名彌美而累愈彰矣。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第四章 困于石

《易》曰:「困于石,據於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注】括,結也。君子待時而動,則无結閡之患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

【注】形而上者況之道。形而下者況之器。於道不冥而有求焉,未離乎諂也。於器不絕而有交焉,未免乎瀆也。能无諂、瀆,窮理者也。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注】幾者去无入有,理而无形,不可以名尋,不可以形覩者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朗然玄昭,鑒於未形也。合抱之木,起於毫末。吉凶之彰,始於微兆,故為吉之先見也。

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

【注】定之於始,故不待終日也。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注】此知幾其神乎?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

【注】在理則昧,造形而悟,顏子之分也。失之於幾,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遠而復,故知之未嘗復行也。

《易》曰:『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注】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得二者於理不盡,未至成形,故得不遠而復,舍凶之吉,免夫祗悔,而終獲元吉。祗,大也。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注】致一而後化成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注】夫虛己存誠,則眾之所不迕也。躁以有求,則物之所不與也。

 

第五章 乾坤其易之門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

【注】撰,數也。

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

【注】備物極變,故其名雜也。各得其序,不相踰越,況爻繇之辭也。

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注】有憂患而後作《易》,世衰則失得彌彰,爻繇之辭,所以明失得,故知衰世之意邪,稽,猶考也。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注】易无往不彰,无來不察,而微以之顯,幽以之闡。闡,明也。

開而當名,辯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注】開釋爻卦,使各當其名也。理類辯明,故曰斷辭也。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

【注】託象以明義,因小以喻大。

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

【注】變化无恒,不可為典要,故其言曲而中也。

其事肆而隱。

【注】事顯而理微也。

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注】貳則失得也,因失得以通濟民行,故明失得之報也。「失得之報」者,得其會則吉,乖其理則凶。

 

第六章 易之興其於中古乎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注】无憂患則不為而足也。

是故履,德之基也。

【注】基,所蹈也。

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

【注】夫動本於靜,語始於默,復者,各反其所始,故為德之本也。

恒,德之固也。

【注】固,不傾移也。

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

【注】能益物者,其德寬大也。

困,德之辯也。

【注】困而益明。

井,德之地也。

【注】所處不移,象居得其所也。

巽,德之制也。

【注】巽,所以申命明制也。

履,和而至。

【注】和而不至,從物者也。和而能至,故可履也。

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

【注】微而辨之,不遠復也。

恒,雜而不厭。

【注】雜而不厭,是以能恒。

損,先難而後易。

【注】刻損以脩身,故先難也。身脩而无患,故後易也。

益,長裕而不設。

【注】有所興為,以益於物,故曰長裕。因物興務,不虛設也。

困,窮而通。

【注】處窮而不屈其道也。

井,居其所而遷。

【注】改邑不改井,井所居不移,而能遷其施也。

巽,稱而隱。

【注】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也。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

【注】求諸己也。

恒以一德。

【注】以一為德也。

損以遠害。

【注】止於脩身,故可以遠害而已。

益以興利。困以寡怨。

【注】困而不濫,无怨於物。

井以辨義。

【注】施而无私,義之方也。

巽以行權。

【注】權反經而合道,必合乎巽順,而後可以行權也。

 

第七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

【注】擬議而動,不可遠也。

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注】六虛,六位也。

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

【注】不可立定準也。

唯變所適。

【注】變動貴於適時,趣舍存乎會也。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

【注】明出入之度,使物知外內之戒也。出入猶行藏,外內猶隱顯。遯以遠時為吉,豐以幽隱致凶,漸以高顯為美,明夷以處昧利貞,此外內之戒也。

又明於憂患與故。

【注】故,事故也。

无有師保,如臨父母。

【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終日乾乾,不可以怠也。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

【注】能循其辭以度其義,原其初以要其終,則唯變所適,是其常典也。明其變者,存其要也,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注】質,體也。卦兼終始之義也。

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注】爻各存乎其時。物,事也。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注】夫事始於微而後至於著。初者,數之始,擬議其端,故難知也。上者,卦之終,事皆成著,故易知也。

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注】夫彖者,舉立象之統,論中爻之義,約以存博,簡以兼眾,雜物撰德,而一以貫之。形之所宗者道,眾之所歸者一。其事彌繁,則愈滯乎形;其理彌約,則轉近乎道。彖之為義,存乎一也。一之為用,同乎道矣。形而上者,可以觀道,過半之益,不亦宜乎。

 

第八章 二與四同功

二與四同功,

【注】同陰功也。

而異位,

【注】有內外也。

其善不同,二多譽,

【注】二處中和,故多譽也。

四多懼,近也。

【注】位逼於君,故多懼也。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注】四之多懼,以近君也,柔之為道,須援而濟,故有不利遠者。二之能无咎,柔而處中也。

三與五同功,

【注】同陽功也。

而異位,

【注】有貴賤也。

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注】三、五陽位,柔非其位,處之則危,居以剛健,勝其任也。夫所貴剛者,閑邪存誠,動而不違其節者也。所貴柔者,含弘居中,順而不失其貞者也。若剛以犯物,則非剛之道;柔以卑佞,則非柔之義也。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注】《說卦》備矣。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

【注】等,類也。乾,陽物也。坤,陰物也。爻有陰陽之類,而後有剛柔之用,故曰「爻有等,故曰物」。

物相雜,故曰文。

【注】剛柔交錯,玄黃錯雜。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

【注】文王以盛德蒙難而能亨其道,故稱文王之德,以明易之道也。

是故其辭危。

【注】文王與紂之事,危其辭也。

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注】易,慢易也。

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注】夫文不當而吉凶生,則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有其治者亂,不忘危者安,懼以終始,歸於无咎,安危之所由,爻象之本體也。

 

第九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

【注】諸侯,物主有為者也。能說萬物之心,能精為者之務。

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注】夫變化云為者,行其吉事,則獲嘉祥之應;觀其象事,則知制器之方;玩其占事,則覩方來之驗也。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

【注】聖人乘天地之正,萬物各成其能。

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注】人謀,況議於眾以定失得也;鬼謀,況寄卜筮以考吉凶也。不役思慮,而失得自明;不勞探射,而吉凶自著。類萬物之情,通幽深之故,故百姓與能,樂推而不厭也。

八卦以象告,

【注】以象告人。

爻彖以情言。

【注】辭有險易,而各得其情也。

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

【注】變而通之,以盡利也。

吉凶以情遷。

【注】吉凶无定,唯人所動。情順乘理以之吉,情逆違道以蹈凶,故曰「吉凶以情遷」也。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

【注】泯然同順,何吉何凶?愛惡相攻,然後逆順者殊,故吉凶生。

遠近相取而悔吝生,

【注】相取,猶相資也。遠近之爻,互相資取,而後有悔吝也。

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注】情以感物則得利,偽以感物則致害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

【注】近,況比爻也。易之情,剛柔相摩,變動相適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違之患。或有相違而无患者,得其應也;相順而皆凶者,乖於時也。存事以考之,則義可見矣。

或害之,悔且吝。

【注】夫无對於物而後盡全順之道,豈可有欲害之者乎?雖能免濟,必有悔吝也。或,欲害之辭也。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