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相生圖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文字輸入/校對:鬼鶴


虞仲翔於小過曰:當從四陰二陽,臨、觀之例。於豐曰:當從三陰三陽,泰之例。於无妄曰:此所謂四陽二陰,非大壯則遯來。又問剝之變於彭城蔡景君。大過或變於五之初,或以謂三之五。睽或變於大壯上之三,或以謂无妄二之五,蓋是時其圖未見,故難於折衷,亦莫得其綱要。諸儒各伸臆說,至於紛然,而仲翔則知有此圖也。

乾坤者,諸卦之祖:

姤  乾一交而為姤。

復  坤一交而為復。

 

復  剛反動而以順行。

凡卦五陰一陽者,皆自復卦而來。復一爻五變而成五卦:

師  剛中而應 謙  君子有終,吉 豫  剛應而志行

比  以剛中也 剝  柔變剛也

 

姤 柔遇剛也

凡卦五陽一陰者,皆自姤卦而來,姤一爻五變而成五卦:

同人  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 履  柔履剛也 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應之

大有  柔得尊位而上下應之 夬  柔乘五剛也

 

遯   乾再交而為遯

臨   坤再交而為臨

 

臨   剛浸而長,剛中而應

凡卦四陰二陽者,皆自臨卦而來。臨五復五變而成十四卦:

第一四變

明夷  震 

屯   剛柔始交而難生  頤 

第二復四變

升       解 

坎  乃以剛中也 蒙  

第三復三變

小過  (柔得中剛矣,位而不中) 萃  (剛中而應,故聚也)

觀   (大觀在上中正,以觀天下)

第四復二變

蹇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  晉  柔進而上行

第五復一變

艮  上下敵應

 

遯  小利貞,浸而長也

凡卦四陽二陰者,皆自遯卦而來。遯五復五變而成十四卦:

第一四變

訟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  巽   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初在下,二居四

鼎  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    大過  剛過而中,本未弱也

第二復四變

无妄  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 家人 

離   柔麗乎中正     革   水火相息

第三復三變

中孚  柔在內而剛得中  大畜 

大壯  

第四復二變

睽  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 需  

第五復一變

兌  剛中而柔外

 

否  乾三交而為否

泰  坤三交而為泰

 

泰  小往大來

凡三陰三陽者,皆自泰卦而來。泰三復三變而成九卦:

第一三變

歸妹  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  節  剛柔分而剛得中

損   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第二復三變

豐  既濟  剛柔正而位當也

賁  柔來而文剛,分剛上而文柔

第三復三變

恒  剛上而柔下 井  巽乎水而上水,井。乃以剛中也

蠱  剛上而柔下

 

否  大往小來

凡三陽三陰者,皆自否卦而來。否三復三變而成九卦:

第一三變

漸  女歸吉,進得位,往有功也  旅  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

咸  柔上而剛下

第二復三變

渙  剛來而不窮,柔得位而上同  未濟 

困  剛揜也,以剛中也

第三復三變

益  損上益下,民說无疆  噬嗑  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隨  剛來而下柔

右李挺之六十四卦相生圖一篇。通變卦反對圖為九篇。康節之子伯溫傳之於河陽陳四丈(忘其名),陳傳之於挺之。始虞氏卦變,乾坤生坎離,乾息而生復、臨、泰、大壯、夬,坤消而生姤、遯、否、觀、剝。自復來者一卦(豫),自臨來者四卦(明夷、解、升、震),自泰來者九卦(蠱、賁、恒、損、歸妹、豐、節、既濟),自大壯來者六卦(需、大畜、大過、睽、鼎、兌),自夬來者一卦(同人),自遯來者五卦(訟、无妄、家人、革、巽),自否來者八卦(隨、噬嗑、咸、益、困、漸、渙、未濟),自觀來者五卦(晉、蹇、頤、萃、艮)自剝來者一卦(謙)。而屯生於坎,蒙生於艮,比生於師,頤、小過生於晉,睽生於大壯,或生於无妄,旅生於賁,咸生於噬嗑,中孚生於訟。小畜變需上,履變訟初,姤無生卦。師、同人、大有、兌四卦闕。李鼎祚取蜀才盧氏之書,補其三卦(大有闕)。而頤卦虞以為生於晉,侯果以為生於觀,今以此圖考之,其合於圖者,三十有六卦。又時有所疑,不合者二十有八卦。夫自下而上謂之升,自上而下謂之降。升者,上也、息也,降者,消也。陰生陽,陽生陰,陰復生陽,陽復生陰,升降消息,循環無窮,然不離於乾坤。一生二,二生三,至於三極矣。故凡卦五陰一陽者,皆自復來,復一爻五變而成五卦(師、謙、豫、比、剝)。凡卦五陽一陰者皆自姤來,姤一爻五變而成五卦(同人、履、小畜、大有、夬)。凡卦四陰二陽者皆自臨來,臨五復五變而成十四卦(明夷、震、屯、臨、升、解、坎、蒙、小過、萃、觀、蹇、晉、艮)。凡卦四陽二陰者皆自遯來,遯五復五變而成十四卦(訟、巽、鼎、大過、无妄、家人、離、革、中孚、大畜、大壯、睽、需、兌)凡卦三陰三陽者皆自泰來,泰三復三變而成九卦(歸妹、節、損、豐、既濟、賁、恒、井、蠱),凡卦三陽三陰者皆自否來,否三復三變而成九卦(漸、旅、咸、渙、未濟、困、益、噬嗑、隨)。乾坤,大父母也;復姤,小父母也;坎離,得乾坤之用者也;頤、大過、小過、中孚,得坎離者也。故六卦不反對而臨生坎,遯生離,臨生頤、小過,遯生大過、中孚。或曰:先儒謂賁本泰卦,豈乾坤重而為泰,又由泰而變乎?曰:此論之卦也。所謂之卦者,皆變而之他卦也。周易以變為占,七卦變而為六十三卦,六十四卦變而為四千九十六卦,而卜筮者尚之,此焦廷壽之《易林》所以興也。聖人因其剛柔相變,繫之以辭焉,以明往來,屈伸利害吉凶之无常也。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占與辭,一也。故乾坤重而為泰者,八卦變而為六十四卦也;由泰而為賁者,一卦變而為六十三卦也。或曰:剛柔相易,皆本諸乾坤也。凡三子之卦言剛來者,明此本坤也,而乾來化之。凡三女之卦言柔來者,明此本乾也,而坤來化之。故凡言是者,皆三子三女相值之卦也,非是卦則無是言也。謂泰變為賁,此大惑也。曰:不然也。往來者,以內外言也,以消息言也。自內而之外,謂之往,自外而之內,謂之來。請復借賁卦言之,柔來而文剛者,坤之柔自外卦下,而來文乎乾之剛也;分剛上而文柔者,乾之剛自內卦上,而往文乎坤之柔也。於柔言來,則知分剛上而文柔者往也;於剛言上,則知柔來而文剛者下也。上者,出也;下者,入也,此所謂其出入以度內外,此所謂上下無常也。若言柔來者,明此本乾也,則不當言分剛上而文柔,當曰剛來而文柔矣。无妄之彖曰: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外卦乾已三晝矣,謂之自外來則當,自卦外來乎。故乾施一陽於坤,以化其一陰而生三子;坤施一陰於乾,以化其一陽而生三女者,乾坤相易以生六子、成八卦也。上下往來,周流無窮者,剛柔相易以盡其爻之變也。爻之言往來,言上下內外者,豈唯三子三女相值之卦而已哉?故曰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又曰:往來不窮謂之通。又曰:變動不居,周流六虛。謂之周流六虛,則其往其來,非謂三畫之卦也。近世楊傑、鮑極論卦變之義。楊曰:泰者,通而治者也,故聖人變於節、賁、損、蠱、恒、歸妹、大畜之彖以為御治之術焉。否者,閉而亂者也,故聖人變於咸、益、隨、渙、噬嗑、无妄、訟之彖以為救亂之術焉。鮑曰:遯陰長之卦,邪道並興,聖人易一爻而成无妄,欲以正道止其邪也。楊謂否變无妄、訟亦誤矣。然觸類而長,六十四卦之相變,其義可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