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艮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全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文字輸入/校對:鬼鶴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以三畫卦言之,陽止於二陰之上,止也。以重卦言,之上下內外,各得其止,故曰艮,止也。止非一定之止也。行止相為用,所以明道也。猶寒暑之成歲,晝夜之成日時焉而巳矣。艮者,震之反。艮,止也,靜也;震,動也,行也。艮直,坤之初六,可止之時也;震直,大壯之九四,可行之時也。不可止而止,猶不可行而行,其失道一也。是以一動一靜,震艮相反而不失其時,則其道光明矣。坎月在東,光明之時也。夫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又曰无可无不可者,此也。彼入而不出,往而不反者,豈知道之大全哉?故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其道光明。此以震艮反復言乎艮也。艮之所以能止者,止之於其所也。背,止之象。韓愈曰:艮為背。夫動生於欲,欲生於見,背止於其所不見也。上下兩體,爻不相應,譬則兩人震之。初九越五而之上,一人背而往也,九四去四而之三,一人背而來也。五四中爻,體艮中,在門闕之中,庭也。庭,交際之地,兩人背行於庭,雖往來於交際之地,然背行則不與物交,无所見也。且自顧其後,不獲其身矣,安能見人乎?不獲其身,忘我也。不見其人,忘物也。所以能各止其止也。以人倫言之,君止於仁,臣止於敬,父止於慈,子止於孝,以至萬物庶事各有所止。古人繡紱於裳,兩已相背,其艮之象乎?故曰: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上下敵應不相與,可止之時,故无咎。若施之於他卦,則有咎矣。此以震艮相反推明艮其背也。在卦氣為十月,故太玄準之以堅。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兩山相兼而峙,然各止其所焉。位者,所處之分,君子據正循分,亦各止其所而已。周公之忠,大舜之孝,皆分當然也。橫渠曰:如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也。二四坤爻在中而正,思不出位也。夫易言思者,皆坤也。故太玄以五,五土為思。或曰:心,火也;脾,土也,心乃有思,以為土何也?曰:心,火也,有所思則係之於土,猶悲主肺,怒主肝,悲怒有不由於心者乎?故曰:心居中而治五官。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初在下體之下,動而應足者,趾也。四震為足,艮其趾者,止其動之初也。六居初不正,宜有咎,事止之於初,其止早矣,未失正也。可動而動則正矣。利永貞者,非永止也,動而正也。正則行止一也,不能止則亦不能行矣。初、四相易成巽,巽為長,永貞也。初六陰柔,患不能久,故戒之以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二動成巽,巽為股,二艮之柔膚也,膚在下應股,腓也。腓,膊腸也,二不能動,三剛而失中,止之於上,不獲往,應於五,艮其腓也。九三止矣,六二亦隨而止,則所謂其隨者,隨九三也。三震二動成兌,澤雷之象,故曰隨。拯一作手抍,音承,馬融曰:舉也。三震,起也,三若之五,成艮為手,有舉之象。二未能使三退,處於二而聽從於己,不能上行,一舉手以濟五之柔,不抍其隨也。其隨猶言其事當隨也。三坎為耳,退處於二,退聽也。易傳曰:退聽,下從也,故曰未退聽也。二又不能自動應五,故其心不快,二動成兌,兌為決,其心快也。二不能動,坎為心病,不快也。六二止於下,制於九三之彊,而拳拳然不忘納忠於君,非中正君子,孰能如是乎?孟子出弔王驩輔行之時乎?易傳曰:言不聽,道不行也,故其心不快,不得行其志也。士之處高位,則有拯无隨,在下位,則有當拯者,有當隨者,有拯之不得而後其隨者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薰,子夏傳、王弼本同,孟喜、京房、馬融、王肅作熏,馬、王曰:熏灼其心;虞翻本作:閽,虞曰:艮為閽,閽,守門人。坎盜動門,故厲閽心,古閽作熏字。又曰:馬君言熏灼其心,未聞易道以坎水熏灼人也。荀爽曰:以熏為勳,或誤作動,蓋古本當作動心,動心二字傳者誤併作勳字耳,再傳者又脫其偏傍作熏,而後來者又加草,遂成薰字。故荀以熏為薰,虞亦曰:古閽作熏字,今以象考之,宜作動心。三在上下體之際,限也。限,腰也,帶之所限。三止之極,止而不動,艮其限也。夤,膂也,一作。馬融曰:夾脊肉,鄭氏本作。古之人不動其心者,善養吾浩然之氣而已。進退綽然有餘裕,故其心不動。九三知止之止,而不知无止之止,堅強固止,與物睽絕,无安裕之理。譬之一身,下體欲靜,上體動而爭之,則上下不相屬,列絕其夤,危厲動其心宜矣。坎為心病,故曰厲動心。觀此知孟子之不動心,非體易者不能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坤為身,三坎折之為躬,四在大臣之位,而六五柔中不足於剛健,故不能止天下之當止,惟止其身。自止於正,故无咎。若責以天下,則安得无咎?夫身有大身,萬物與我同體者是也。六四下不能止天下之當止,上不能正其君,局局然自止其身,不亦小哉?故夫子易身為躬。王弼謂自止其躬,不分全體。輔嗣其知之歟?易傳曰:僅能善其身,豈足稱大臣之任乎?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三至上體頤,五動成巽,五應二五成兌,艮在首,下動而上止,為輔。兌為口舌,言之象。五巽而出之,與二相應答,艮其輔,言有序也。六五不正,宜有悔,施止道於其輔頰,言必中正,斯可以止天下之動矣,是以悔亡。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艮為山,篤實也,動成坤,厚也,篤實而厚敦之象。上艮之極,止極者,有不止焉,九以剛居上,動而必正,能厚其終,知止於至善之道,正故吉。非篤實之君子,能之乎?易傳曰:人之止難於久,故節或移於晚守,或失於終,事變於久,人之所同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