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二與四同功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二與四同功,

注云:同陰功也。

而異位,

注云:有內外也。

其善不同,二多譽,

注云:二處中和,故多譽也。

四多懼,近也。

注云:位逼於君,故多懼也。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注云:四之多懼,以近君也,柔之為道,須援而濟,故有不利遠者。二之能无咎,柔而處中也。

三與五同功,

注云:同陽功也。

而異位,

注云:有貴賤也。

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注云:三、五陽位,柔非其位,處之則危,居以剛健,勝其任也。夫所貴剛者,閑邪存誠,動而不違其節者也。所貴柔者,含弘居中,順而不失其貞者也。若剛以犯物,則非剛之道;柔以卑佞,則非柔之義也。

 正義曰:此第八章也。明諸卦二、三、四、五爻之功用,又明三才之道,并明《易》興之時,總贊明易道之大也,各隨文釋之。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此覆釋上「四多懼」之意。凡陰柔為道,當須親附於人以得濟。今乃遠其親援,而欲上逼於君,所以多懼。其不宜利於疏遠也。

「其要无咎,其用柔中」者,覆釋上「二多譽」也。言二所多譽者,言二所以要會,无罪咎而多譽也。所以然者,以其用柔而居中也。

「貴賤之等,其柔危,其剛勝邪」者,此釋「三與五同功」之義,五為貴,三為賤,是貴賤之等也。此並陽位,若陰柔處之則傾危,陽剛處之則剋勝其任,故云「其柔危,其剛勝」也。諸本「三多凶五多功」之下,皆有注,今定本无也。三居下卦之極,故多凶。五居中處尊,故多功也。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注云:《說卦》備矣。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

注云:等,類也。乾,陽物也。坤,陰物也。爻有陰陽之類,而後有剛柔之用,故曰「爻有等,故曰物」。

物相雜,故曰文。

注云:剛柔交錯,玄黃錯雜。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正義曰:此節明三材之義,六爻相雜之理也。

「六者非他,三材之道也」者,言六爻所效法者,非更別有他義,唯三材之道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者,言三材之道,既有變化而移動,故重畫以象之,而曰爻也。

「爻有等,故曰物」者,物,類也。言爻有陰陽貴賤等級,以象萬物之類,故謂之物也。

「物相雜,故曰文」者,言萬物遞相錯雜,若玄黃相間,故謂之文也。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者,若相與聚居,間雜成文,不相妨害,則吉凶不生也。由文之不當,相與聚居,不當於理,故吉凶生也。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

注云:文王以盛德蒙難而能亨其道,故稱文王之德,以明易之道也。

是故其辭危。

注云:文王與紂之事,危其辭也。

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注云:易,慢易也。

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注云:夫文不當而吉凶生,則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有其治者亂,不忘危者安,懼以終始,歸於无咎,安危之所由,爻象之本體也。

 正義曰:此一節明《易》之興起在紂之末世,故其辭者,憂其傾危也。以當紂世憂畏滅亡,故作《易》辭,多述憂危之事,亦以垂法於後,使保身危懼,避其患難也。周氏云:「謂當紂時,不敢指斥紂惡,故其辭微危而不正也。」今案康伯之注云:「文王與紂之事,危其辭也。」則似周釋為得也。案下覆云「危者使平」,則似危謂憂危,是非既未可明,所以兩存其釋也。

○「危者使平」者,既有傾危,以蒙大難,文王有天下,是危者使平也。

○「易者使傾」者,若其慢易,不循易道者,則使之傾覆,若紂為兇惡,以至誅滅也。

○「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者,言易道功用甚大,百種之物,賴之不有休廢也。

○「懼以終始」者,言恒能憂懼於終始,能於始思終,於終思始也。

○「其要无咎」者,若能始終皆懼,要會歸於无咎也。

○「此之謂易之道」者,言易之為道,若能終始之懼,則无凶咎,此謂易之所用之道,其大體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