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漢學卷一孟長卿易上

Prem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卦氣圖說

孟氏卦氣圖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合周天之數。內辟卦十二,謂之消息卦,乾益為息,坤虛為消,其實乾坤十二畫也。《繫辭》云: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夫以二卦之策,當一期之數,則知二卦之爻,周一歲之用矣*。四卦主四時,爻主二十四氣,十二卦主十二辰,爻主七十二侯,六十卦主六日七分,爻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辟卦為君,雜卦為臣,四正為方伯,二至二分,寒溫風雨,摠以應卦為節,是以《周易參同契》曰:「君子居室,順陰陽節,藏器俟時,勿違卦月。」「謹候日辰,審察消息,纖芥不正,悔吝為賊,二至改度,乖錯委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縱橫,不應漏刻。水旱相伐,風雨不節,蝗蟲湧沸。群異旁出」此言卦氣不效,則分至寒溫皆失其度也。

*按:一分等於1/80。

*乾之策216= 6 x 9 x 4 。6為六爻,9為老陽之數,四為策數。大衍揲卦法每一數有四策,如6為24策,7為28策,8為32策,9為36策。同理坤之策144 = 6 x 6 x 4。216 + 144 =360,360約略是一年之時間,也就是這裡所說的「當一期之數」。

*一年=365又1/4日。60卦每卦主掌(365又1/4)日/ 60卦 = 6又7/80日。

《漢書》谷永對策曰:「王者躬行道德,則卦氣理效,五徵特序(兼洪範五行言),失道妄行則卦氣悖亂,咎徵著郵。」後漢張衡上疏亦言律曆卦候數有徵效。(郎顗七事云:今春當旱,夏必有水。以六日七分侯之可知。)樊毅修華嶽碑云:「風雨應卦,瀸潤萬物。」是漢儒皆用卦氣為占驗。宋元以來,漢學日就滅亡,幾不知卦氣為何物矣,余既列二圖於後,兼採先儒諸說,以為左證焉。

閏餘者,剝卦陽氣盡於九月之終,至十月末純坤用事,坤卦將盡則復陽來,隔坤之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為七日,故言「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是其義也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復卦卦辭。

《繫辭上》曰:「旁行而不流。」《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歲既周而復始。」

卦氣七十二侯圖

右李溉所傳卦氣圖也。

其說原於《易緯‧素問》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乾鑿度》曰:「天氣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康成注云:「五日為一微,十五日為一著。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氣。」康成又云:「每一卦生三氣,則各得十五日。十二卦卦各六爻,爻主一候而一歲之運周焉。」案:《御覽》載《易緯通卦驗》(九百六十七卷、九百四十四卷):「驚蟄大壯初九候,桃始華,不華倉庫多火。」今圖與之合。又曰:「姤上九候蟬始鳴,不鳴國多妖言。」案圖,姤九五蜩始鳴(蜩蟬同),上九半夏生,遲一候者,朱子發震云:「《易通卦驗》易家傳先師之言,所記氣候比之時訓晚者二十有四,早者三。今圖依時訓故異也。」(《困學紀聞》曰:「月令仲冬虎始交,《通卦驗》云:「小寒季冬鵲始巢。」《詩推度灾》云:「復之日雉鴝雞乳。」《通卦驗》驗云:「立春皆以節,有早晚也。」)

六日七分圖

魏正光曆推四正卦術曰:「十一月未濟蹇頤中孚復,十二月屯謙睽升臨,正月小過蒙益漸泰,二月需隨晉解大壯,三月豫訟蠱革夬,四月旅師比小畜乾,五月大有家人井咸姤,六月鼎豐渙履遯,七月恒節同人損否,八月巽萃大畜賁觀,九月歸妹无妄明夷困剝,十月艮既濟噬嗑大過坤。」又云:「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

 

《易緯‧稽覽圖》曰:「甲子卦氣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鄭康成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為一日之七者,一卦六日七分也。」

《易緯‧是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秋分日在兌。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共主二十四氣),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歲有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六十而一周。」

唐一行六卦議曰:「十二月卦出於孟氏章句,其說易本於氣而後以人事明之。(《易乾鑿度》曰:「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康成注云:「太易之始,漠然無氣,可見者太初之氣,寒溫始生也。」《乾鑿度》又云:「易變而為一。」注云:「一主北方氣,漸生之始,此則太初之氣所生也。」)京氏又以卦爻配朞,坎離震兌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頤晉井大畜(四卦皆在分至之首)皆五日十四分(四卦共少二百九十二分)餘皆六日七分。自乾象曆以降,皆因京氏,惟天保曆依《易通統軌圖》。自八十有二節,五卦初爻相次用事,及上爻與中氣,皆終非京氏本旨,及七略所傳。按:郎顗所傳皆六日七分,不以初爻相次用事。齊曆謬矣。易爻當日,十有二中直全卦之初,十有二節直全卦之中。齊曆又以節在貞,氣在悔,非是。復卦經云:「七日來復。」康成注曰:「建戌之月,以陽氣既盡,建亥之月,純陰用事,至建子之月,陽氣始生,隔此純陰一卦,卦主六日七分,舉其成數言之而云七日來復。」孔穎達曰:「按《易緯》云:卦氣起中孚。故離坎震兌各主其一方,其餘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別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餘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為八十分,五日分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分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別各得七分,是每卦六日七分也。」李鼎祚曰:「案易軌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離震兌四方正卦,卦別一爻,爻主一氣,其餘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當周天之數,餘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缺)

消息

《左傳正義》:「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

《繫辭上》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荀爽曰:「春夏為變,秋冬為化。息卦為進,消卦為退也。」

《說卦》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仲翔曰:「坤消從午至亥,上下故順也。乾息從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九家易》注泰卦曰:「陽息而升,陰消而降。陽稱息者長也,起復成巽,萬物盛長也。陰言消者,起姤終乾,萬物成熟,熟則給用,給用則分散,故陰用特言消也。」

《易‧乾鑿度》曰:「聖人因陰陽,起消息,立乾坤,以統天地。」又云:「消息卦純者為帝,不純者為王。」

《史記‧曆書》:「太史公曰: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消息。」注:「皇侃曰:乾者陽生為息,坤者陰死為消也。」

《漢書》京房上封事曰:「辛酉以來,少陰并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陰,息卦曰太陽,其餘卦曰少陰少陽,為臣下也。」

《後漢書》陳忠上疏曰:「頃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協,寒氣錯時,水漏為變。天之降異,必有其故。所舉有道之士,可策問國典所務。王事過差,令處煖氣不效之意,庶有讜言,以承天誡。」

 

四正

《說卦》曰:「震東方也,離也者南方之卦也,兌正秋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

案:震離兌坎陰陽各六爻,荀爽以為乾六爻皆陽,陽爻九,四九三十六,合四時。坤六爻皆陰,陰爻六,四六二十四,合二十四氣。蓋四正者,乾坤之用。翟玄注文言云:「乾坤有消息,從四正來也。」

《繫辭上》曰:「兩儀生四象。」仲翔曰:「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四卦,震春兌秋,坎東離夏,故兩儀生四象。」

孟氏章句曰:「坎離震兌二十四氣次主一爻,其初則二至二分也。坎以陰包陽,故自北正微陽動於下,升而未達,極於二月,凝凅之氣消,坎運終焉。春分出於震,始據萬物之元,為主於內,則羣陰化而從之,極於南正而豐大之變窮,震功究焉。離以陽包陰,故自南正微陰生於地下,積而未章,至於八月,文明之質衰,離運終焉。仲秋陰形於兌,始形萬物之末,為主於內,羣陽降而承之,極於北正而天澤之施窮,兌功究焉。故陽七之靜始於坎,陽九之動始於震,陰八之靜始於離,陰六之動始於兌,故四象之變者,兼六爻而中節之應備矣。(一行六卦議)

《易緯‧是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秋分日在兌,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

康成注《通卦驗》曰;「冬至坎始用事,而主六氣,初六爻也。小寒於坎直九二,大寒於坎直六三,立春於坎直六四,雨水於坎直九五,驚蟄於坎直上六,春分於震直初九,清明於震直六二,穀雨於震直六三,立夏於震直九四,小滿於震直六五,芒種於震直上六,夏至於離直初九,小暑於離直六二,大暑於離直九三,立秋於離直九四,處暑於離直六五,白露於離直上九,秋分於兌直初九,寒露於兌直九二,霜降於兌直六三,立冬於兌直九四,小雪於兌直九五,大雪於兌直上六*。

*案:原文誤作「大雪於兌直上九」。

孟康漢書注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兌坎為方伯監司之官,所以用震離兌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時各專王之氣。各卦主時,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其善惡也。」

魏正光曆曰:「四正為方伯。」薛瓚注漢書曰:「京房謂方伯卦震兌坎離也。」《京氏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馬生子亡。」

易緯‧乾鑿度》曰:「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康成云:「四維正四時之紀,則坎離為經,震兌為緯,此四正之卦,為四仲之次序也。」

《京氏易傳》曰:「賦歛不理,茲謂禍,厥風絕經緯(四時不正也)。」又云:「大經在辟而易臣茲謂陰動。」(坎離為經位方伯,故云大經。辟,辟卦也。大經在辟,謂方伯擬君易其臣道也。)又云:「大經搖政茲謂不陰。」(不陰,不臣也。)

《漢書》魏相奏曰:「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災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北方之神顓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茲五帝,所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治則雹。」

十二消息

《易繫辭》曰:「變通配四時。」仲翔曰:「變通趣時謂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壯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觀剝配秋,坤復臨配冬,謂十二月消息相變通而周於四時也。」

又云:「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仲翔曰:「謂十二消息。九六相變,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故變在其中矣。」

又曰:「往來不窮謂之通。」荀爽曰:「謂一冬一夏,陰陽相變易也。十二月消息,陰陽往來無窮已,故通也。」

又曰:「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仲翔曰:「乾為寒,坤為暑,謂陰息陽消,從姤至復,故寒往暑來也。陰詘陽信,從復至泰,故暑往寒來也。」

又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九家易》曰:「範者法也,圍者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過於十二辰也。辰,日月所會之宿,謂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之屬是也。」(諏訾以下謂自寅至丑,自泰至臨也。)

干寶注乾六爻曰:「陽在初九,十一月之時,自復來也。初九甲子,乾納甲,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陽在九二,十二月之時,自臨來也。陽在九三,正月之時,自泰來也。陽氣在四,二月之時,自大壯來也。陽在九五,三月之時,自夬來也。陽在上九,四月之時也。」(四月於消息為乾。)又注坤六爻曰:「陰氣在初,五月之時,自姤來也。陰氣在二,六月之時,自遯來也。陰氣在三,七月之時,自否來也。陰氣在四,八月之時,自觀來也。陰氣在五,九月之時,自剝來也。陰在上六,十月之時也。」(十月於消息為坤)

康成注《乾鑿度》曰:「消息於雜卦為尊,每月者譬一卦而位屬焉,各有所繫。」案:每月譬一卦者,如乾之初九屬復,坤之初六屬姤是也。臨觀以下倣此。

《春秋緯樂緯》曰:「夏以十三月為正,息卦受泰,物之始,其色尚黑,以寅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息卦受臨,物之牙,其色尚白,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息卦受復,其色尚赤,以夜半為朔。」

此後漢陳寵所謂三微成著以通三統也。康成謂:十日為微,一月為著,三微成著,一爻也。三著成體,乃泰卦也

《易‧乾鑿度》曰:「孔子曰:復表日角,臨表龍顏。泰表載(與戴同)干,大壯表握訴。龍角大辰(古脣字),夬表升骨履文,姤表耳參漏,足履王,知多權,遯表日角連理,否表二好文(坤為文,故好文),觀表出準虎眉,剝表重童(與瞳同)明曆元。」

案:十二消息皆辟卦,故舉帝王之表以明之。

《周易‧參同契》曰:「朔旦為復(初九晦至朔旦,震來受符),陽氣始通,出入無疾,(仲翔云:謂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為疾,十二消息不見坎象,故出入無疾。)立表微剛,黃鍾建子,(韋昭曰:十一月黃鍾,乾初九也。康成曰:黃鍾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兆乃滋長,播施柔暖,黎蒸得常,臨爐施條(九二),開路正光,光耀漸近,日以益長,丑之大呂。(康成曰:大呂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焉。)結正低昂,仰以成(三九),剛柔並隆,陰陽交接,小往大來,(仲翔曰:坤陰詘外為小往,乾陽信內為大來。)輻輳于寅,運而趣時,建歷大壯(九四),俠列卯門,(春分為卯,卯為開門。)榆莢墮落,還歸本根,(二月榆落,魁臨於卯,翼奉風角曰木落歸本。)刑德相負,(建緯卯,卯刑德並會,相見歡喜。)晝夜始分。夬陰以退,陽升而前,洗濯羽翮,(九五飛龍)振索宿塵。乾健盛明,廣被四隣,陽終於巳(上九),中而相干。姤始紀序(初六),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巽初六與乾初九為飛龍,乾為水也。)午為蕤賓,(康成曰:賓午之氣也,五月建焉。)賓服于陰,陰為主人遯去世位(六二遯,乾二世),收斂其精,懷德俟時。(陸績曰:遯俟時也。)

栖遲昧冥,否塞不通(六三),萌者不生,陰仲陽屈,沒陽姓名,觀其權量(六四),察仲秋情,任畜微稚,老枯復榮,薺麥芽櫱,因冒以生。(八月麥生,天罡據酉,《詩緯‧推度災》曰:陽本為雄,陰本為雌,物本為魂。雄生八月仲節,號曰太初,行三節。宋均注云:本即原也,變陰陽為雌雄,魂也,節猶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據此時麥薺生以為驗也。陽生物行。三節者須雌俱行物[缺]也。)剝爛肢體,(六五雜卦曰:剝爛也。初足二辨四膚,指間稱辨,辨上稱膚,皆屬肢體。)消滅其形(消艮入坤),化氣既竭(秋冬為化),亡失至神(乾為神),道窮則返歸乎坤元。

〈月令〉孟春曰:「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正義曰:「天地之氣謂之陰陽,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聖人作象,各分為六爻,以象十二月。陽氣之升,從十一月為始,至四月六陽皆升,六陰皆伏,至五月一陰初升,至十月六陰盡升,六陽盡伏。今正月云『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者,陽氣五月之時,為陰從下起,上嚮排陽,至十月之時,六陽退盡,皆伏於下。至十一月,陽之一爻始動地中,至十二月,陽漸升,陽尚微,未能生物之極。正月三陽既上,成為乾卦,乾體在下,三陰為坤,坤體在上。是陽氣五月初降,至正月為天體而在坤下也。十一月一陽初生而上排陰,至四月陰爻伏盡,六陽在上,五月一陰生,六月二陰生,陰氣尚微,成物未具,七月三陰生而成坤體,坤體在下,三陽為乾而體在上,所以十月云地氣下降,天氣上騰,劉洽氾閣皇侃之徙,既不審知其理,又不定其指趣,諠諠嘵嘵,亦無取焉。

辟卦雜卦

《易緯‧乾鑿度》曰:「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卦用事,一卦六爻,爻一日,凡六日(七分歸閨),初用事一日,天王諸侯也,二日大夫也,三日卿也,四日三公也,五日辟也,六日宗廟。爻辭善則善,凶則凶。」康成注云:「辟天子也,天王諸侯者,言諸侯受其吉凶者惟天子而已。」

案:易緯此說與齊天保曆合所謂五卦初爻相次用事也。其云六日宗廟未詳,豈一卦六爻備有此六者耶。卦氣五位以公、辟、侯、大夫、卿,周還用事,此始侯者,從月數也。

魏正光曆卦曰:「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

京房上封事曰:「迺辛巳蒙氣復乘卦太陽侵色。」張晏曰:「晉卦解卦也,太陽侵色謂大壯也。」

案:大壯辟卦也。乾九四用事,故云太陽。晉辟解雜卦也,皆主二月。

又曰:「辛酉以來,少陰倍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陰(姤遯否觀剝坤),息卦曰太陽(復臨泰大壯乾)其餘卦曰少陰少陽,為臣下也,并力雜卦氣,干消息也。」

《後漢書》朱穆奏記梁冀曰:「今年九月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

案:五位謂公、辟、候、大夫、卿。四候,四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