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一卷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連山》一卷,殘闕。案《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鄭元注:「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變也。」賈公彥疏:「此《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于山,故名易為《連山》。」又曰:「夏以十三月 為正,人統,人無為卦首之理,艮漸正月,故以艮為首也。」桓譚《新論》曰:「《連山》八萬言」,蓋後漢時此書尚存,君山及見之,而傳者甚少,故《漢.藝文志》、《隋.經藉志》皆不著錄,《唐.藝文志》有《連山》十卷,司馬膺注。考《北史.劉炫傳》:「時牛宏奏購求天下遺逸之書,炫遂偽造書百餘卷,題為《連山易》、《魯史記》等,錄上送官,求賞而去,後人有訟之,經赦免死,坐除名。」自炫有偽造之《連山》,而司馬膺注本至唐始出,後儒獻疑,有繇也。然皇甫謐《帝王世紀》、酈道元《水經注》、李淳風《乙巳占》皆引《連山》,謐晉人,道元北魏人,皆在劉炫前,淳風所引「姮娥奔月枚筮有黃」,與張衡《靈憲》同,決為古之佚文,其它以韻為爻,與《易林》頗似,縱非古經,要與《三墳》所載《山墳》為《連山》出于毛漸手序者迥不侔矣。梁元帝亦有《連山》三十卷,段成 式謂每卦引《歸藏》、《斗圖》、《立成》、《委化》、《集林》及焦贛《易林》,今已亡佚,或者後人稱述不能區別歟?茲輯諸書所引並眾家論說為一卷,而朱元昇、薛貞二家說或見本書,或合先制,取以附正經之下,觸長引伸,在好學深思者之善會焉爾。

歷城馬國翰竹吾甫。

《連山》

上七曰:數窮至剝而終吝。

黃佐《六藝流別》引有曰字、吝字,羅泌《路史》引有而字。

象曰:致剝而終,亦不知變也。

黃佐《六藝流別》引有曰字及上句,羅泌《路史》引有亦字。

初七曰:龍潛于神,復以存身,淵兮無畛,操兮無垠。

羅泌《路史》引無曰字,黃佐《六藝流別》引作「復上七曰:龍潛于淵,存神無畛」

象曰:復以存神,可與致用也。

《六藝流別》引無與字,《路史》引無上句,作「象可與致用也。」

初八曰:龍化于虵,或潛于窪,茲孽之牙。

《路史》引作「初六」,無曰字;《六藝流別》引作「姤初八曰:潛虵于窪茲孽之牙」。

象曰:陰滋牙,不可與長也。

《六藝流別》引無與字,《路史》引無「曰陰滋牙」四字,云:「象:不可與長也」。

中孚

初八:一人知女,尚可以去。

黃佐《六藝流別》

象曰:女來歸,孚不中也。

同上

陽豫

游徙

羅苹《路史注》:「《春秋演孔圖》:孔子成《春秋》,卜之,得陽豫之卦;《史記》:始皇得鎬池君璧,言明年祖龍死。卜之,得游徙吉,陽豫、遊徙,《連山》卦也。」

有崇伯鯀伏于羽山之野。

酈道元《水經注》

鯀封于崇。

裴駰《史記集解》

禹娶塗山之子名曰攸女,生啟。

皇甫謐《帝王世記》,《太平御覽》卷一百三十五。

有馮羿者得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无恐无驚,後且大昌。」姮娥遂託身於月。

李淳風《乙巳占》

陽文啟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干寶《周禮注》引云:「此《連山》之易也。」羅泌《路史.發揮》亦云。

同復于父,敬如君所。

《春秋左傳》:閔二年,魯史卜楚丘之父,筮之,遇大有之乾。程迥《古占法》引之云:「此固二易之辭也。」

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春秋左傳》:僖十五年,晉卜徒父筮,卦遇蠱。

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

《春秋左傳》:成十六年,戰于鄢陵,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復」。顧炎武《日知錄》引此二節云:「即所謂三易之法也。」並附于此。

 

朱元昇《三易備考》曰:《連山》二篇,自復至乾為陽儀,自姤至坤為陰儀,其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繫辭》二篇之末,萬有一千五百二十,舉《連山》策言之也。

又曰:《連山》易,夏時之取則也;《堯典》一書「分命羲和」,亦夏時之取則也。以《書》考《易》,其義一也。《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 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蓋取中星以定四時者也。今即《連山》易而布以二十八宿,冬至其卦也復,其宿也虛;夏至其卦也姤,其宿也星;春分其卦也臨,其宿也氐、房;秋分其卦也遯,其宿也昴。四時之二至二分,以卦準宿,即《堯典》之中星。

又曰:長分消翕者《連山》易,至精至變至神之理寓焉。乾與坤對,乾之長即坤之消,乾之分即坤之翕;坤之長即乾之消,坤之分即乾之翕。兌與艮對,離與坎對,震與巽對,餘五十六卦兩兩相對,長分消翕,悉準八卦。

薛貞曰:《連山》乾始于子,坤始于午,與先天小圖合。又以艮、震、巽、離、坤、兌、乾、坎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