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原始圖書, 2, 3, 4, 5, 6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文字輸入:Sheher
太玄蓍法
今曰假太玄(或作元,通用),假太玄孚貞,爰質所疑于神、于靈,休則逢陽星時數辭從,咎則逢陰星時數辭違。
以上命筮之辭
凡筮有道,不精不筮,不疑不筮,不軌不筮,革不以其占不若不筮。神靈之,神靈之,曜曾越卓。
去此四者而筮,則神聽之矣。此言為筮之道,雙湖胡氏連上文為命筮,非也。
三十有六而筴視焉,
蓍之數三十有六
天以三分,終於六成,故十有八策。
以下明蓍三十六之故,三分者參天之數,六成者一二三之積數,十有八者三六之乘數。
天不施,地不成,因而倍之。
天施地成,故地數亦十有八合之為三十六。
地則虛三以扮天十八也。
陽饒隂乏,地則虛三,故揲用三十三。
別一以挂于左手之小指,
三十三策之中取一以挂,挂而後分也。
中分其餘,以三搜之,并餘于艻(蘇氏作扐)
分為二刻三搜,左刻置其餘,或一或二或三,次三搜。右刻置其餘如前,數其餘數不二即五,挂策在外。
左二則右必三,左三則右必二,左一則右亦一。
以上初揲在易為再扐,在玄為一艻之半。
次除前餘數,復合其見存之策,或三十或二十七,不挂分搜如前,法其餘數,不三即六
左一則右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亦三。
以上為再揲,再揲之餘并之於艻,是為一艻,艻即所挂之一也。王制祭用數之仂,鄭注什一挂先別於正數,故名艻。蓋再揲未竟,餘數未并,再揲竟則餘數并入挂內,此所謂餘,乃不用之數,與上下分數之餘異。
一艻之後而數其餘,七為一,八為二,九為三。
再揲止一挂,故曰一艻,餘數既并,置之不用而數其所得之正策,七其三為一畫(一),八其三為二畫(- -),九其三為三畫(- - -),以成一方之位,如是,每再揲而成位,自家而方曰位,通計去八揲,然後首名定也。
老泉蘇氏曰:一挂一扐之多不過乎六,既六而其餘,二十七者可以為九而不可以為八七,况夫不至於六哉。於是改為再扐而三數其餘,八扐而四位成。羲按:易再扐後挂之義,揲左手竟而扐之,揲右手竟而又扐,謂之再扐。蘇氏以初揲為一扐,故加一扐於玄,不知玄之以挂為艻也。若準易之例,四位凡十六扐焉。
六筭而策道窮也。
一艻止於再揲,可以為七八九而不可以為六。
范注曰:謂餘得七,則下一筭得八,則下二筭得九,則下三筭一二三。凡六揲,三十三止,得六筭,故言窮也。窮則揲以成四位,不出七八九也。
七為一挂一不用餘數十一
八為二挂一不用餘數八
九為三挂一不用餘數五
逢有下中上,下思也,中福也,上禍也。思禍福各有下中上。
九贊之位,一思內,二思中,三思外,四福小,五福中,六福大,七福生,八禍中,九禍極。
以晝夜別其休咎焉。
首有隂陽,一陽二隂,終九起一,陽首以一三五七九為晝,二四六八為夜;隂首以二四六八為晝,一三五七九為夜。筮者逢晝為休,逢夜為咎。
一從二從三從是謂大休。
旦筮用一五七為一表,夕筮用三四八為一表,日中夜中筮用二六九為一表,一五七逢陽首則皆晝為從,逢隂首則皆夜為違,三四八逢陽首則一晝兩夜,逢隂首則一夜兩晝,二六九逢陽首則兩夜一晝,逢隂首則兩晝一夜,三從者,旦筮逢陽首也。
一從二從三違始中休終咎。
中筮逢隂首。
一從二違三違始休中終咎。
夕筮逢陽首。
一違二從三從始咎中終休。
夕筮逢隂首。
一違二違三從始中咎終休。
中筮逢陽首。
一違二違三違是謂大咎。
旦筮逢隂首。
占有四或星。
首五行: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六水七火八木九金,終九首復一星。五行角亢氐房心尾箕,東方屬木。奎婁胃昂畢觜參,西方屬金。井鬼柳星張翼軫,南方屬火。斗牛女虛危室壁,北方屬水。星與首同徳是從,與首背徳是違。
或時,
冬至筮,逢十月以前,首為違。冬至以後,首為從。夏至筮,逢四月以前,首為違,夏至以後,首為從。
或數,
即九贊晝夜之數。
或辭。
贊辭。
旦則用經,夕則用緯。
南北為經,東西為緯。一六水在北,二七火在南,五土在中,故一二五六七為經,三八木在東,四九金在西。故三四八九為緯。旦筮一五七是用經也,夕筮三四八是用緯也。中筮二六九經緯雜用之也。
觀始中,決從終。
范註:凡筮或先違而後從,先從而後違,或三皆從,或三皆違,決之者從終辭也。
推玄筭。
筮所得首於八十一中,次第何居,推其筭也。
家一置,二置二,三置三。
隨家所得之位置筭。
部一勿增,二增三,三增六。
部位得一不置筭,得二置三筭,得三置六筭。
州一勿增,二增九,三增十八。方一勿增,二增二十七,三增五十四。
四位積筭是首之次第也,如筮得樂首一方三州二部三家,方一不置筭,州三置十八筭,部二置三筭,家三置三筭,積二十四筭,是樂去中之數也。
求表之贊,
贊七百二十九分為二百四十三表。筮所得次第之數。
置玄姓,去太始策數,
玄姓筮所得之首,太始中為羣首之始,去太始策數即玄筭也。
減而九之,
減所得之首一筭以九乘之,每首九贊,故九之。
增贊,
增所得首之贊於乘數,如樂首二十四,減一以九乘,得二百有七,增入所得贊,是去太始贊數也。又如樂首二十四,減一以三乘得六十有九,增入所得表即是表數也。
去玄數半之,則得贊,去冬至日數矣。
玄以七百二十九贊加踦贏,配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二贊而為一日,故半之即得去冬至日數矣。如樂首二百有七,增二贊半之,是一百五日。
偶為所得日之夜,奇為所得明日之晝也。
二贊一晝一夜,率一首而四日有半。奇首之次九,為偶首初一之晝。此言奇偶統七百二十九贊也,如樂首增一贊二百有八,則偶乃是夷首,次九之夜增二贊,則奇為明日之晝。
求星從牽牛始。除筭盡則是其日也。
冬至日在牛一度中首之初一也,日行一度,巳得日數,依星度除之。則得如樂首一百五日,從牛一度除之盡,是為胃五度。
星度
牛 八 女十二 虛 十 危十七 室十六 壁 九 奎十六
婁十二 胃十四 昂十一 畢十六 觜 二 參 九 井三十一
鬼 四 柳十五 星 七 張十八 翼十八 軫十七 角十二
亢 九 氐十五 房 五 心 五 尾十八 箕十一 斗二十六
玄圖曰:泰積之要,始于十有八策,終于二十有四。
天地人各十八,并之五十四。
并始終策數,半之為泰中。
并五十四于十八,為七十二。
泰中之數三十有六策,以律七百二十九贊,凡二萬六千二百二十四策,為太積。
猶易二篇之策也,每贊三十有六,乘之得太積策數。
七十二策為一日,凡三百六十四日有半,踦滿焉以合歲之日,而律曆行。
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七十二策二贊,晝夜之數也。太積策數於歲日不及四分日之三,應增五十四策,此踦贏所繇作也。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