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一代大哲程師石泉先生

Jack 發表於

本文為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俞懿嫻教授所著。本站取得俞老師授權得以在「推崇易學」,不流巫鬼迷信之說的使用方式下使用。

感謝俞老師無私的分享著作!

更多關於程老師生平與著作請造訪:程石泉先生研究室



攝於2002年6月18日北京師範大學第一屆懷德海與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照片取自程石泉先生研究室

恩師程石泉先生真的走了!他走時復歸於嬰兒,永遠停留在沈沈的酣睡中。約於美西舊金山時間二○○五年六月十八日凌晨五點左右,他在睡夢中一去不回,面容安祥平靜,走完備極辛勞的一生。先生享壽九十有六,八子皆在,心無罣礙,壽終正寢。考諸《尚書洪範》所言五福:「富、壽、康寧、考終命、攸好德」,先生可說是五福俱全,無憾而歸。 

石泉師本籍安徽歙縣篁墩,寄籍江蘇灌雲縣,於民前三年(一九○九年)陰曆十月十八日生於海州連雲港。父世華祝三公,母程陳氏。原名棨槃,字石泉,以字行。先生家族乃淮北鹽商四大家族(汪、程、許、顧)的程家,自小受到世家子弟的私塾教育,但也目睹鹽商世家的腐敗(石泉師曾以此為題材,撰寫了一本英文小說《四大鹽商》(The Pillar of Salt),描寫許家子弟許德之與滿清格格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在那天翻地覆的時代,石泉師不願過著鹽商子弟的富裕生活,自幼便立定志向,決心到外地求學。民國十四年,當孫傳芳的軍隊還在東南五省到處橫行的時候,先生考上了江蘇省立第八師範學校。民國十七年,他和友人從家鄉出走到南京應考,睡過驢棚,染上瘧疾。友人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先生則考取了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後名為東南大學,即中央大學的前身)數學系。當時方東美先生甫自美威斯康辛大學學成歸國任教,所引介之西學除了希臘哲學之外,兼及當代重要之英美哲學家如布德利(F. Bradley)、桑塔耶那(G. Santayana)、詹姆士(W. James)、杜威(J. Dewey)及懷海德(A. N. Whitehead)等人的學說。東美先生重視形而上學與中西哲學會通,所倡學風與當時北大、清華之偏重數理邏輯,以科學民主為號召,倡言反對「玄學鬼子」,打倒「孔家店」相抗衡。石泉師受東美先生的影響,因而改習哲學,他與陳康先生同系,與唐君毅先生同班,牟宗三先生當時則為系上助教。東美先生與石泉師年齡僅差九歲,唱和相與,遂成莫逆。在東美先生的鼓勵之下,石泉師博覽群集,時常在《建國月刊》發表論文。得到稿酬,便邀三五好友在夫子廟歡宴。 

民國廿二年,石泉師自中央大學畢業後曾任職考試院,並與上海紡織企業家胥仰南之女胥霞青女士結為連理。先生自幼因家學淵源,便對《易經》研究深具興趣。民國二十四年,在他熟讀焦循的《易學五書》(《易章句》、《易通釋》、《易圖略》、《易話》、《易廣記》)之後,撰得了〈雕菰樓易義〉一文。又因東美先生的鼓勵,乃於民國二十五年在南京發起「易學研究會」,邀集李證剛、高石間莊、錢叔陵諸先生在家中集會,發表論文,會中論文合為《易學討論集》一書,這當是國內最早討論易學的論集。其中收有方東美先生口述,石泉師筆記〈易的邏輯問題〉一文。先生婚後雖然生活幸福,育有三子,但心中繼續求學的熱望,使他摒擋就道,於民國廿六年因教育部公費之助,與貴州茅臺酒少東華仲?先生一起負笈英國。受東美先生闡發希臘悲劇之哲學的影響,先生就讀牛津大學聖體書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主攻「希臘研究」(Greek Studies),親炙李文斯頓(Richard Livingstone)、莫瑞(Gilbert Murray)等古希臘研究名家,先生是以終生雅好古希臘哲學。後轉讀倫敦大學大學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迄一九三九年歐戰爆發前夕,趕乘貨輪返國。 

對日抗戰期間,石泉師曾為教育部長陳立夫先生擔任英文秘書,並參與機要,常為國軍翻譯國外密電,通宵達旦。又為鼓舞人心士氣,曾替于斌樞機主教於重慶所辦報紙《益世報》長期撰寫社論。後因石泉師終不慣官場生活,乃以翻譯發靈頓(B. Farrington)所著《西洋科學初期史》一書,受知於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先生,一九四一年任教於浙江大學貴州煤潭分部,四年後轉任重慶沙坪壩中央大學迄抗戰勝利。抗戰期間,物資短缺,石泉師與師母撫育七子,備極艱辛,卻仍著作不歇。民國三十一年由商務印書館首次出版《雕菰樓易義》一書,接著在浙江大學期間,撰得〈周易六十四卦生生之序〉一文,後收入《易辭新論》中。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中國旋即陷入內戰,石泉師曾受友人李錫謨之邀,擔任上海社會教育處處長,後代理教育局局長。於危疑震撼之際,力抗共黨鼓動的學潮與社運。大陸淪陷前夕,向陳香梅女士購得機票,攜眷乘機抵台,蔣公聘為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一期講座。此時美國外交政策已準備放棄台灣,但仍有美國友人退休的海軍上將與軍官來台協助海軍修理軍艦。先生時常受邀於外交部,擔任翻譯。在這風雨飄搖之際,先生為爭取美國友人支持台灣,曾以自費支撐英文《現代中國》(Modern China)雜誌之出版,美國國會議員紛紛訂閱,熱烈反應,連續出版十三期因遭政治干預而停刊。先生於是決心赴美,便在一九五二年隨宗教訪問團巡遊歐洲後,搭輪船赴美。 

先生赴美後,先後擔任過書局編輯、廣播撰稿的工作,且受邀在紐澤西(New Jersey)一天主教學院(Jeorgian Court College)兼課。然而俸給微薄,家人於陸續抵美之後,食指浩繁。先生乃於一九六三年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Seattle)攻取學位。十八個月內連續通過法文和日文考試,以「宋詞中的象徵主義」為題,取得哲學博士學位。隨即於一九六五年任教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一九六八年後任教於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Capitol Campus),前後共計十四年。在美期間,先生先後在《美國東方學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發表三篇論文:一九六八年的〈敦煌詞曲年代考〉("Dates of Some of the Tunhuang Lyrics", Vol. 88, no.2)、一九七○年的〈再論詞的起源〉("The Rise of the Tzu, Reconsidered", Vol. 90, no. 2),以及一九七二年的〈如何成卦與參考易經〉("How to Form a Hexagram and Consult the I Ching", Vol. 92, no. 2)。與此同時,一九六九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先生的《唐宋詞選譯》(Chinese Lyrics from The Eighth to The Twelfth Centuries)一書。由是可見先生在中國文學與英詩的造詣非淺,且賡續了他對易學研究的興趣。 

自一九七四年起,先生應東美先生之召,常受邀任國家科學委員會訪問學者,返台短期講學。一九七七年東美先生辭世,先生為文紀念,盛讚東美先生於古今中外無所不究,已成其「繼往世,傳絕學」的功績,且為中國哲學與文化指引道路,為世界人類提示遠景。文末並提及與東美先生相與唱和之詩兩首,東美先生曾有「贈門人程石泉」詩曰: 

曾向鍾山伴老松  瓊華秀出錦屏峰 

色融麗日晴霞地  香泛希聲密義鐘 

橫溢生機侔造化  搴來元氣與陶鎔 

隨雲舒卷存天壤  縹緲游文喜再逢 


越週石泉師即寄酬東美先生有云: 

一碧荒將繞大庠  山城處處惹愁腸 

為寬月夕懷雲樹  來坐春風話海桑 

靖節有詩多詠史  靈均無字不傳香 

奇情浩浩綿千古  但速孤舟百尺檣 


由此可見師生之間情誼深刻! 

一九七八年,先生見兒女俱已成長婚嫁,乃以榮譽教授(Emeritus, Professor of Humanity & Oriental Civilization)自賓州州立大學退休返台,任台灣大學客座教授二年。民國六十九年,石泉師在台灣師範大學任客座教授的第一學年將屆時,師母以癌症病逝。臨終之前猶殷殷叮囑石泉師多為國家做事,是以師母辭世之後,石泉師始終著述不輟。民國七十四年,石泉師受邀擔任東海大學教授榮譽講座教授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於是於七十七年召集國內學者舉行「中國哲學與懷德海」學術會議,發表〈「易經」哲學與懷德海機體主義〉一文,提出易經哲學與懷海德哲學研究綱領。會議論文結集成冊,交由東大出版社出版。自一九七五年起,迄一九九三年石泉師自東海大學退隱止,石泉師先後出版了《論語讀訓解故》、《孔子之前後》(1975年,先知出版社)、《文哲隨筆》(1976年,先知出版社)、《易學新探》(1979年,文行出版社,獲教育部學術著作獎)、《中西哲學比較論叢》(1980年,東海大學出版社)、《哲學.文化與時代》、《中西文藝評論集》(1981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組)、《思想點滴》(1986年,常春藤書坊)、《論語讀訓解故》一書之英譯本(The Confucian Analects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Corrected Text of Lun Yu, 1986年,黎明文化事業公司),以及《柏拉圖三論》(1992年,東大出版社)等著作,涵蓋先生對於中西哲學、文學乃至佛學的評價與睿見。而先生對《論語》所作中英文詮釋讀本,尤見其欲宏揚古籍於海外之用心。 

石泉師自歸隱美國後,仍然繼續創作,其於易學之最重要著作,俱交由台北文景書局出版。一九九四年,文景書局首先出版《教育哲學十論》一書,係先生多年來關懷教育問題之心得。一九九五年出版《易辭新詮》一書(獲中山學術著作獎),詳細解釋《易經》的卦辭爻辭。一九九六年出版《易學新論》一書,蒐集先生闡發易之義理論文多篇。台大哲學系郭文夫教授曾為讚辭曰:「《易辭新詮》實為程教授一生究易之一貫結晶。早年以《雕菰樓易義》名世,由有清大儒焦循(里堂)上窺先秦易學,以至於在當代邏輯比觀中,論辯傳統易學之得失。再以《易學新探》由中西哲學智慧參悟隱含卦爻辭之憂患哲學,復將為學之慈心委婉縷析各種文獻,直透環繞大易經傳疏解,釐清歷史事實傳聞有誤,憫經生俗儒究易,障蔽也深,遂發憤奮筆疾書《易辭新詮》,以見易辭本原,獨揭才智,直覺洞鑒,普現靈感。以闡明卦爻辭之精義,基於憂患意識及實踐智慧,探索形而上之價值意義,以具現大易『創化生生』之『道德人性主義』,持之以永續發展其《易學新論》之心香。則此作可堪含宏光大也矣。」此言深得先生治易之心矣。 

一九九七年文景出版《學庸改錯》,並附〈孔子之前後〉一文。一九九九年《易學新探》再版,先生並為之作序,提出「易形而上十玄門」之說;並於二○○○年十月卅一日至十一月二日,親赴濟南山東大學,參加周易研究中心劉大?教授主辦的「百年易學研究回顧與前瞻國際學研討會」發表此文,與大陸易學家廣泛交換意見。至此石泉師的「程氏易學三書」可謂齊全矣。其後在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呂紹綱教授的推薦下,「程氏易學三書」得以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得與大陸讀者相見。二○○二年六月,石泉師在北京出席北京師範大學與美國加州克萊蒙神學院歷程研究中心(Center for Process Studies)合辦的第一屆懷特海與中國國際學術會議(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hitehead and China in the New Millennium"),發表「懷德海與易經」("Whitehead and the Book of Changes")一文,據我古易智慧對懷德海哲學提出批判,頗受西方學者注目。二○○三年出版《易學新探》,於是「程氏易學三書」得與大陸讀者相見。二○○五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將《論語讀訓解故》與《學庸改錯》合為《論語讀訓》一書,是為石泉師生前出版最後一部著作。二○○六年,上海古籍將為先生再出一書《中國文化之未來-程石泉哲學論叢》,囊括先生已出版與未出版之重要哲學論文。惜乎先生已不及見其問世矣! 

先生一生,生於富貴,時遇權貴。然素性簡約,不慕榮利。為人剛直,不隨流俗。一心問學,戒絕政治。平日生活,眼好書法字畫之觀,耳好大唐雅樂之聽;唯高貴、高雅、高尚之理想與藝術是尚。先生終生受東美先生的影響,心儀其「廣大和諧」、「生生之德」之哲學理念,承繼其會通中西哲學、為民族文化開新局之遺志。平日經常自歎於藝術詩才、思想磅礡、為人嚴謹方面遠不及東美先生,但仍以「學問趕上方師或者超越方師」作為承志繼業之途。先生在易學方面的成就確實做到了,他的「程氏易學三書」涵蓋易辭、易象、易數、易圖、易史與易理,闡發易形而上之原理及其與西方哲學科學思想的關聯。石泉師於《易經》之研究,實為解此千古之謎的鎖鑰。其偉大貢獻,留待後人評價。一代哲人萎矣!後死者當不忘繼續先生的步伐,為我民族文化之事業而努力。 

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廿日學生俞懿嫻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