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筮例:晉厲公筮鄢陵之戰

Jack 發表於

鄢陵之戰是發生在公元前575年晉楚兩國之間的一場戰爭。晉厲公與楚共王爭霸中原,鄭國在楚國設計下背叛晉國,因此晉國決定伐鄭,楚國則出兵救鄭,晉楚兩國會戰於鄢陵。

來自楚國的苗賁皇了解楚國虛實,建議晉公先分兵攻打左右翼,再合兵全力攻打楚國最精良的中軍。於是晉公為此筮了一卦,得復卦,彖辭說:「南國䠞,射其元王,中厥目。」南國此處顯然指楚國,後來果然擊敗楚軍,並射中楚共王眼睛。

這件事記載在左傳.成公十六年》:

楚晨壓晉軍而陳,軍吏患之……苗賁皇言于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必大敗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復,曰:『南國䠞,射其元王,中厥目。』國䠞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違于淖。步毅御晉厲公,欒鍼為右。彭名御楚共王,潘黨為右。石首御鄭成公,唐苟為右。欒、范以其族夾公行,陷于淖。欒書將載晉侯,鍼曰:「書退!國有大任,焉得專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離局,姦也。有三罪焉,不可犯也。」乃掀公以出于淖。

癸巳,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憂于戰?」王怒曰:「大辱國!詰朝爾射,死藝。」呂錡夢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日也;異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戰,射共王中目。王召養由基,與之兩矢,使射呂錡,中項,伏弢。以一矢復命。

楚軍早上向晉軍壓境而來,讓晉國的軍官看了相當害怕苗賁皇告訴晉侯說:「楚國的精良部隊在王族所組成的中軍而已,因此請求先分出精良部隊去攻擊他們的左右軍,然後再三軍匯集到大王這裡合擊楚軍中軍,必定能大敗楚軍。」於是晉公為此策筮了一卦,史官說:「吉,得到的是復卦,卦辭說:『南方之國(楚國)受迫,射到他們的大王,中了他的眼睛。』國家受迫而國王受傷,怎麼可能不失敗呢。」於是晉公聽從了苗賁皇的建議。

呂錡(魏錡)陣前也做了一個夢,夢見射中了月亮,然後退回到了泥沼裡。占斷說:「姬性就是日,異姓就是月,指的一定就是楚王。射而中了楚王,然後退到了泥沼裡,一定會死。」(魏錡和晉國都是屬姬姓,楚國則是羋姓。)

到了戰爭時候,果然呂錡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於是楚共王叫楚國的神射手養由基幫他報讎,給了他兩支箭,要他殺了呂錡,養由基一箭就射中了呂錡的脖子,拿著另一支箭回去向楚共王復命。

8
8
8

8
8
7
  復

今本周易: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晉史曰:南國䠞,射其元王,中厥目。

 

筮例分析

這一筮例就解卦之技法來看相當簡單,得復卦,以復卦卦辭占斷。故事中解卦者除了卦辭之外,並未使用到任何其他技巧,例如八卦之取象,也沒有秦穆公問伐晉所得的蠱卦中所用的「貞悔」。

只不過,史官所引卦辭,與今本完全不一樣。

  • 今本: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 晉史:南國䠞,射其元王,中厥目。

杜預注:「此卜者辭也。復,陽長之卦,陽氣起子,南行推陰,故曰南國䠞也。南國勢䠞,則離受其咎,離為諸侯,又為目,陽氣激南,飛矢之象,故曰射其元王中厥目。」

杜預說這是「卜辭」相當奇怪,但不無可能,只是《左傳》都已說明了是「公之」,史官也說得很明「其卦遇復」,因此這是以筮法求得的卦無誤。若是以龜卜求得的,是稱兆,不稱卦。至於是否為歸藏易或連山易?以及與今本《周易》為何不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會再另文探討。

至於杜預「復,陽長之卦,陽氣起子,南行推陰,故曰南國䠞也」則是以卦氣論解釋「南國䠞」。復卦是陽氣回來之卦,陽氣在建子之月歸來,所以說「陽氣起子」。子在北方,陽氣增長一路往南方推走陰氣,因此說南國䠞。


以卦氣來解釋「南國䠞」是相當貼切的,至於以「南行推陰」說「南國䠞」,後面又說「陽氣激南,飛矢之象」,就比較不好理解。

我們以六日七分圖來看會比較清楚。如左圖,下方為北,復在子位。復卦於節氣上為冬至,屬十二辟卦之一。辟者,君王也。離卦則居於南方。既然得卦為復,則當不利於南方之楚,以此理解「南國䠞」其實是相當簡要而合理的。(關於六日七分圖可再參考《易漢學》的孟喜易。)

卦氣理論始自孟喜,主要是以《易經》六十四卦來掌管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三百六十五天的圖式理論。這也是漢代易學中以易卦通曆法的一項重要理論。

其卦氣圖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此為後天八卦之四正),由其餘六十卦掌一年365又1/4日,每一卦掌六日七分,一分即1/80(此即有名的六日七分說,其算法為365又1/4除以60即可得)。這60卦平均大約每一爻值一日,五卦掌管約一個月份,每個月份中有一個所謂的「辟卦」,總共有十二個,這十二個卦就是十二辟卦。四正卦總共有二十四爻分掌二十四節氣,十二辟卦共有七十二爻分掌七十二侯。

左圖的最外圈中可見每個月中都有侯、大夫、卿、公、辟等五卦。辟為君王之意,因此辟卦之外的皆統稱為「雜卦」。《爾雅.釋詁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另辟也有法則的意思,孔穎達疏就說:「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爾雅.釋詁 》又曰:「柯,憲,刑,範,辟,律,矩,則,法也。」所以辟卦可以理解為十二主卦、十二君卦,或是十二法則卦。

我們若把上圖中的十二辟卦獨立出來,畫成圓圖(如左),就可以清楚看出陰陽的消長。相關的細節探討可參考十二辟卦(12消息卦)

從十二辟卦圓圖就可清楚看出杜預所說的「陽氣起子,南行推陰」,還有「陽氣激南」。不過這如何能得到「飛矢之象」,「射其元王,中厥目」,恐怕需要很多的想像力,而非推理所能得的。

今本周易解

我們試想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以今本《周易》卦辭來占斷,如何解釋這件事?

今本《周易》復卦曰:「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意思大概是說,此事可行,出入都平安無事,有朋友會來,沒有罪咎。從出門到回來,這趟道路總共七天可以回到家。利於有所往。

所以大致上來說,卜問這場戰爭,大約可理解為得以戰勝。但是若要再得到更詳實的預測,那麼還是得用到八卦取象,還有卦氣之理論。

再比較這個卦例中晉史所說的「南國䠞,射其元王,中厥目」不但更近於易學之陰陽法則,且其占斷也更為具體而生動。說不準,這才是古老而原本的卦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