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元亨利貞」探索II – 大亨以正

Jack 發表於

 

前一篇提到,《十翼》中比較可能真正為孔子所作的是《彖》傳與《象》傳。 請參考  《易經》「元亨利貞」探索 I -- 四元德說

相關文章: 易經中常見的占辭:元亨利貞

其中《彖》傳主要解釋一卦之總義,配合六十四卦上下經而分上、下;《象》則講卦象,講論全卦之象者為《大象》,附掛於卦辭之下;講論分爻之象者為《小象》,附掛於爻辭之下。但是在《周易》之中並沒有彖上、彖下,或大象、小象之別,一律都以「彖曰」及「象曰」來表達。

在對於「元亨利貞」的解釋當中,《彖》傳可謂「大音稀聲」,其平淡、舉重若輕的「微言大義」,經常為人所忽略。

《彖傳》非常一致的以「大亨以正」在解釋「元亨利貞」這四個字。也就是以元為大。利解釋作「以」,「用」的意思。亨即當今所說的「亨通」之意。貞解釋作「正」。這樣的解釋與「四元德」之說並沒有衝突,而且可以相互發明,彼此互補。如前文所說,「四元德」的解釋基本上是很好的,其最大的問題在於將四個字「道德化」並做為四種原始美德。

這裡我們就綜合兩個說法來解釋這四個字。

元即大,《文言傳》說「元者善之長也」、「體仁足以長人」。

「大」是最無精簡與容易明瞭的解釋,但有所不足。《文言傳》為「大」的解釋做了進一步的界定,並非任何「大」的事物都可用「元」來形容,元與大之間還是有所差別。好事壞事你都可以用「大」來形容,但是「元」卻只能用來形容最好的最美善的事物,所以說「元者善之長」、「體仁足以長人」。

《說文》:「元,始也。从一从兀。」《爾雅》:「初,哉,首,基,肇,祖,,胎,俶,落,權,輿,始也。」又曰:「元,良,首也。

元還有「始」、「首」的意思。「元」字的甲骨文象一個人,上面有一個大大的頭部,表達的是「頭」的概念,元即首。

在《易經》中「元」字的用法,除了可見「元亨」之外,另有「元吉」、「元永貞」,以及睽卦九四的「遇元夫」。除此之外,則再無「元」字之使用。另《彖》傳則有「大哉乾元」以及「至哉坤元」用以讚美乾、坤兩卦,乾元、坤元意指乾坤為創生之始原、創生之首。

《文言傳》:「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這又把「元亨」解釋作「始而亨者」,以元作始的意思。

因此「元」通常是做為一個形容辭,有至美、至善、至大的意思。所以元亨、元吉,不是大亨、大吉而已,還有至亨、至吉,始而亨、始而吉的意思。

 

古亨字與享、烹字通,《爾雅》:「享,孝也。」「珍,享,獻也。」烹則是意指烹飪。

享字在甲骨文中像是一個尖頂的建築,象宗廟,原本為祭獻祖先上蒼之地,後引申為獻,或祭祀。但在當今的用法中,「亨」一般都理解為「亨通」而與「享」字做區別,有事事如意的意思。

在《易經》中亨字的用法,最常用的有獨用一個「亨」字者,另有「小亨」「亨小」、「元亨」。

不常用但零星出現的其他用法如:謙卦有「光亨」,泰卦有「吉亨」。否卦六二否亨(《帛書易經》作「不亨」)。其他還有「公用亨於天子」(或作「公用享於天子」)、「王用亨于岐山」,「亨小」、維心亨。

卦辭中未出現亨者有:訟、師、比、否、豫、觀、剝、大畜、頤、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井、艮、漸、歸妹、中孚共25卦,有亨者共39卦,純卦中唯一未出現「亨」者為艮卦。但我們在爻辭中找到亨字者只有:

  • 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 大有卦: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 隨卦: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 大畜卦:上九,何天之衢,
  • 升卦: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 節卦:六四,安節,亨。

若把「公用亨于天子」、「王用亨于西山」、「王用亨于岐山」這三則與一般亨字用法不一樣者排除,那麼只有四條爻辭出現「亨」,其中兩條在否卦初六和六二,一條在大畜卦上九,一條在節卦六四。因此,我們幾乎可以說,亨字有個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只用於卦辭幾乎不用於爻辭,不像元、利、貞三字,卦爻辭中都很經常出現。

另一個與亨字情況相反的是,「悔」「吝」兩個判斷普遍出現於爻辭中但未曾出現於卦辭中,這其中有何意義與關聯?相當值得玩味與探究。

《彖》傳並未特別解釋亨字的意思,多數情況之下只是闡述卦象或二體之後再重述「大亨」「亨」「小亨」,但在某些情況之下,可以發現到亨會與「通」、「行」的概念連結在一起,特別是「行」,而且以當今的「亨通」來理解是最佳的解釋:

  • 蒙卦: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 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 泰卦: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 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 謙卦: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 大過: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

我們再比對卦爻辭中的用語,如前所述,「元者善之長也」,元只能用以形容最為美善的事物,因此卦爻辭中用「元」來形容的除了「吉」(元吉)之外,就只有亨字(元亨),由此也可推斷亨字在卦爻辭的判斷之中,若以我們當今愛用的「吉凶」二分法來分,亨也是屬偏向於吉的,這點是可以確認無誤。

然而,既不稱吉,那麼與吉還是有所分別的。而且,我們分析六十四卦有亨與無亨者,與該卦的吉凶並無絕對關係:吉卦不見得有「亨」,反之,凶卦也會出現亨。因此亨與吉還是有些本質上的差別。

《繫辭》傳說,吉凶者「失得之象也」、「言乎其失得也」。 《文言傳》:「亨者嘉之會也。」又曰「嘉會足以合禮」。吉凶直接講的就是得失,吉是就「得」上言。而亨則是就「嘉會」上言,「亨」為美好之事物的會合。亨,就是創造出有利、可行之條件而論。

一般而言,卦象所能夠論斷的得失(吉凶),是比爻象更含糊的。對於卜問事情的時機、變化等更為具體而精確的「象」是存在於爻裡,必需從爻中看,而卦象一方面統合所問之事的總體走向,二方面在時間與變化面向上也較無定向,意謂著問事者會有更大的努力與改造空間。這空間多少,可能就存在於亨字裡。

因此「元亨利貞」可以大致理解為:宜於守正(利貞)以創造出至善至美之條件,小亨者代表所能創造之空間小,元亨者代表所能創造之空間大。所以卦辭之下的《象》傳語法都是這樣表達:

二體卦象+ 卦名+君子以......

例如: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 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 ......

張載說「易為君子謀」,「君子以....」所講的就是亨通嘉會之道。

 

《文言傳》:「利者義之和也」、「利物足以和義」,《彖》傳則以「以」來解釋,即「用」的意思。

後世普遍將利解釋為利用、宜,宜於…、適於…,這也是解釋上較無爭議而最簡單的一字。

在《易經》的語法中,最常用到的如「利貞」、「利…貞」「利用…」,利涉大川、利有攸往、利有攸往、利見大人、無不利、無攸利、利建侯。而以上這些用法,部份也會有否定式,「不利」,如不利有攸往。

而在「利…貞」的語法中則有:利居貞、利艱貞、利女貞、利君子貞…。

《文言傳》「利者義之和」「利物足以和義」的解釋也為利字做了些條件限制,就如元之專門用以讚美良善之大,利也並不是單純的「用」,而是要經過義理的綜和考慮,能夠調和不同之義理,方可稱為利,若不能調和義理,而只是單純的「用」,那麼是不可以用「利」的。

 

《彖》傳將貞解釋作「正」,而《文言傳》以「貞固」,「事之幹」,即事情之「重大」、「根本」者來界定貞的意思。

元亨利貞四字當中,貞是爭議最大,也最難解釋的一個字,特別是當代甲骨文的發現,似乎並沒有讓貞字的解釋更為明確,反而帶來更多的疑問。

貞字在《易經》卦爻辭中的用法,經常是與「利」字合在一起的,最常見的就是「利貞」,或是「利…貞」或「不利…貞」。例如,利女貞,利居貞,利艱貞,利牝馬之貞,利武人之貞,利幽人之貞,利君子貞。

第二種常見用法,則是貞字後面再加上一些吉凶的判斷,如貞吉,貞凶,貞吝,貞厲,貞疾。

第三種用法,則是「…貞」,如可貞、永貞,安貞,艱貞,蔑貞。有時,「…貞」之後還會加上吉凶判斷,如「安貞吉」,「蔑貞凶」。

傳統上「貞」字一直毫無疑義的以《彖》傳的「正」來解,再加上《文言傳》「貞者事之幹也」及「貞固足以幹事」,貞又有「貞固」的意思,也就是現今我們以「貞操」在理解的「貞」字,意指對於某種德性的堅持,從一而終,也可解釋為「守正」,而且這種「守」是「堅守」,不是普通的守而已。

但這個解釋被當代許多學者根據甲骨文卜辭及文字學的考證而加以否決,並引用《說文》及《周禮》等諸多典籍認為「貞」即「占」,問、卜問的意思。「利貞」即「有利之占」,「吉占」的意思。這也成為當代許多學者所持的解釋。

然而,貞直接解釋作「占」就如元直接解釋作「大」一樣,並不是很精確,因為元還有始、本、首、根源的意思。貞是有占的意思,但並非所有的占都可謂之貞,必需符合某些嚴格條件的「占」才算是貞,這是那些支持貞為占問的學者,一直忽視的。

《說文》:「卜,問也。从卜,貝以爲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 (陟盈切)。」段玉裁注:「大卜。凡國大貞。大鄭云。貞,問也。國有大疑。問於蓍龜。後鄭云。貞之爲問。問於正者。必先正之。乃從問焉。引易師貞丈人吉。」「一說是鼎省聲。非貝字也。許說從貝。故鼎下曰貞省聲。京說古文以貝爲鼎。故云從卜鼎聲也。陟盈切。」

貞在甲骨文中與鼎同一字,但某些時候會在鼎上加一卜字以做區別。因此《說文》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是關於貞字的字源比較正確的說法,從卜從貝則是就已經演變變形之後的文字所分析出的錯誤說法。

至於段玉裁的注解是引自《周禮.春官天府》「季冬,陳玉,以貞來歲之媺惡」注疏,鄭玄注曰「問事之正曰貞也」。

雖然具體來說什麼叫「問事之正」是如何「必先正之」不得而知,但這點出了並非所有的問卜、占問都可說是貞,而是必需符合「事之正」「必先正之」的條件方可稱之為貞。這也是後來貞字被解釋作「正」的原因。另《周禮.春官宗伯》「若國大貞」鄭注曰「大貞,謂卜立君,卜大封。」可約略見出,「貞」較於一般的占卜、占問是帶有更為正式、重大的意謂。

從這種區別或許可說明甲骨文的卜辭中為何有的有貞人署名有的卻沒有,有署貞人者,可能意指有經過貞人「正之」的程序,正可能指校正、訂正、正式確立....;無署貞人者則未經此程序或無貞人之參與。但當代許多甲骨文學者,無視於這個差異,而直接只把貞當做占,進而否定了傳統以貞為「正」或「貞固」、「事之幹」的解釋。這種偏頗實不可取。

因此,貞字包含了許多不同面向的意思,它的確是占問,但它不只是一般的占卜,而是更為正式或者是程序當中有更為「正式」或意味更為「重大」的過程,所以後來它也被引申出「正」、「正固」、「事之幹」的意思。今之學者喜標新立異,一找到過去傳統沒採用的「占問」的說法,於是忽見獵心喜,紛紛立說擁立這個代表推翻傳統的說法,實則只是讓現代學易者對貞的了解更為混亂。

我們再以這些面向的意涵來看上面三種貞字的不同用法,傳統的解釋下,以正、貞固來解釋都是可通的,但若是採用「占問」的解釋,在「利…貞」的情況下是較為通順之外,其餘兩種用法下文意並不是很通順。

簡言之,除確掉「四元德」道德意涵之後的《文言傳》結合《彖》傳的解釋,是元亨利貞的最好注解。當代的解釋或可做為參考,或者是某些零星場合下的解釋,但做為理解《易經》的一貫解釋,並不洽當。

 

大享吉占

當代甲骨文與文字學的研究,對於易經來說的確有許多的貢獻,例如顧頡剛先生因此而發現了「喪羊於易」講的是王亥被放逐有易,在當地畜牧而喪羊的故事,且該典故可能還與旅卦有所關聯。

在元亨利貞的解釋上,當代許多學者據以將元亨利貞四字解釋作「大享吉占」,也就是將「亨」解釋為一種祭祀,「貞」解釋為占問、占卜。採取這樣解釋的當代學者多不勝數,在此就不一一列舉。其中高亨算是很具代表性的,我們就以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為例來看:

  • 元亨利貞:元大也。亨即享字,古人舉行大享之祭,曾筮遇此卦,故記之曰「元亨」。利貞,猶言利占也。筮遇此卦,舉事有利,故曰利貞。
  • 坤卦安貞吉:占問安否謂之安貞,占問安否者,筮遇此卦則吉,故曰「安貞吉」。
  • 含章可貞:所占事可行謂之可貞。筮遇此爻,乃武王克商之兆,所占之事自為可行,故曰「含章可貞」。
  • 利永貞:占問長期之休咎謂之永貞。筮遇此爻,占問長期之休咎者利,故曰「利永貞」。
  • 屯利居貞:占問居處謂之居貞。居有周垣則安,故曰「盤桓利居貞」。
  •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謂筮遇此爻,若占問女子不許嫁之事,則十年乃克許嫁也。
  • 需貞吉:貞吉,猶占吉也。有所占問,筮遇此卦則吉,故曰「貞吉」。
  • 訟六三貞厲:食舊德則危難至,危難至則知惕懼,知惕懼則可無敗,故曰「食舊德貞厲終吉」。
  • 師「貞丈人吉」:大人有所占問,筮遇此卦則吉,故曰「貞大人吉」。(案:「丈人吉」應作「大人吉」。)

亨字在《易經》中顯然是做為一種類似於吉凶的判斷,將它解釋為「原始」的享祀之意,整部經文讀來是相當格格不入的。

而貞字雖然理解作占問在易經中很多時候都是可以解釋得通的,但那是作易者的原意嗎?能與易學的易理相會通嗎?這是我們採取或不採取這個解釋時必需要考慮的。雖然在易經中某些卦爻辭上採取這個解釋是比較合理而通順的,但從頭到尾都採用這個解釋恐怕不是很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