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易經卦象的二體與互體(互卦)

Jack 發表於

先論二體

上六



六五
九四

九三



九二
初九
上卦為震(雷),下卦為乾(天),此卦為大壯卦。雷在天上,所以稱大壯。

《易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畫陰陽──或稱六爻所構成。

這六畫又可以把它分為上下兩個三畫卦,這兩個三畫卦也是俗稱的八卦,又叫做「二體」,分別叫上卦與下卦,或者是外卦與內卦。

「二體」是我們在解讀與了解一卦卦象與卦義很重要的憑據,例如屯卦《彖》傳:「雷雨之動,滿盈。」《象》傳「雲雷,屯。君子以經綸。」這都是以二體在解釋卦義。或者如解卦,上雷動而下坎險,所以解釋作「動而免乎險」,也就是行動以脫離危險的意思。而如大畜卦,上為艮山為門闕,下為乾,為賢人,為門下養賢之象。

當然,要解釋每一卦時,所需要的原理實在多變而複雜,有時候可以用全卦的大象在看,例如鼎卦大象像器物的鼎、頤像口頰;有時候則可以用某一主爻來看,如姤卦的初六,或是復卦的初九。但最主流、通用,以及有效的,應該還是以二體為主。甚至,我們在記憶六十四卦時,通常也都是利用二體,像是「天風姤」、「火山旅」……就是利用二體來記憶。

事實上,就吉凶的占驗上,八卦就已經具有相當粗略的功能,所以將六畫卦拆成上下兩個三畫卦──也就是上下的兩個八卦之後,當然也可以進一步以上下兩個八卦之間的關聯來占驗吉凶。我們從《說卦傳》也可見到八卦所代表的概念也相當多樣而複雜: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旉,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如何利用二體,以及以上《說卦傳》中的各種象徵來解釋卦象,可以說是學習易經上相當基礎的方法,但論到其功夫之深淺,卻也同時是相當深奧、複雜,而無止盡的,而這也正是漢代所謂「象數」派所最愛用的一種易學方法。

互體(又稱互卦)

本卦:損卦 互卦:地雷復卦  

損卦3,4,5爻成上卦 

 

損卦2,3,4爻成下卦

然而,有時候二體所代表的卦象經常不足以解釋各卦的經文,所以就有了「互體」的方法產生。

互體又稱為互卦,指的是卦中之卦,有人認為這就是《繫辭傳》中所說的「中爻」,例如明代的來知德,甚至來氏以此做為建構他易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但《繫辭傳》講的「中爻」明明是指二或五爻,也就是上卦或下卦的中間之爻,關於這個論點有機會會再另文闡述,總之,個人認為以「中爻」稱呼互卦是一種很嚴重的混淆與易理上的誤解。

更具體的說,互體是專門指從第二至第五爻四個爻所衍生、構成的另一個卦,也就是以二、三、四爻為互卦的下體,三、四、五爻為互卦的上體,例如兌卦的互卦為家人卦,損卦的互卦為復卦(如右圖)。

互卦最大的功用與意義,在於可以增加解卦內容的豐富性,特別是對於喜歡以「象」來解釋經文的易學家來說,有更多的象徵可以引用。若是不用互體,則所能夠引用的只有原有二體的兩個八卦,在加入互卦之後就變成了四個八卦,馬上就加倍。

雖然,在純陽的乾卦和純陰的坤卦上沒有意義(因為互體變不出其他卦),但一般而言,多數的卦都能夠藉以衍生出更多的卦象。而且,若再加上錯卦(又稱旁通,就是卦象陰陽相反)、綜卦(又稱反對卦,就是卦象上下顛倒),伏卦(與錯卦同,但有不同的意義)等等方法,甚至再加上「卦變」,那麼對於那些堅持一字一句的經文全都要以「象」來解釋的易學家來說,這當然是一種非常好用的方法,在互體、反對、旁通、卦變全都用上之後,幾乎一卦裡能夠引用牽扯進去的卦要含蓋到「八卦大全餐」經常都不是太難,換句說,這些方法用到最極致時,是可以做到「世界大同」,八卦無差別的。

所以,其缺點也很清楚,一卦變成多卦,乾卦又可當坤卦解,巽又可以變成兌,又可當震.....如此以往,往往流於旁雜不經,穿鑿而附會。而一個卦象如果能夠做任何卦象解,那麼卦象還有什麼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王弼反對互卦的原因。王弼在《周易略例.明彖》這麼說:「互體不足,遂及卦變;變又不足,推致五行。」

這裡提到的「卦變」頗為複雜,有機會會再另文詳談,但其基本原裡是依據每一卦的陰陽數重新為六十四卦做分類,例如,一陰或一陽的卦分別共有六個,而且分別是由復卦(一陽之卦)與姤卦(一陰之卦)所演變、變化而來。所以這又牽涉到了爻的「升降」。

後世許多易學家批評王弼說,他自己也曾經使用互體來解經,怎麼有資格來批評互體呢?

不過這樣的批評有失允當,王弼的見解對於互體的流弊可說是一針見血,但這並不意謂著互體是一個完全要被否定的方法。再者,王弼當時所處學術環境正是這股流弊顯露的時候,因此這樣的批評與王弼自有的義理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時弊的校正。

事實上,若單論互卦本身,或是錯、綜等等,其實這些方法與學理完全沒什麼好批評的,值得批評的是鑽牛角尖式的拘泥於象。王弼所批評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例如,《說卦傳》說「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可是明明乾卦講的是龍,坤講了馬,為了以象來解釋坤卦的「利牝馬之貞」,或者掰說因為乾的馬是公馬,所以坤當然就是母馬。但是,反之是否要把乾解釋作公牛?而明明「震為龍」又要如何解釋乾卦的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這個就是拘泥於象的解卦方式,而這個例子裡,與互卦、錯綜,及卦變都無關。

互體的相關文獻

周易鄭康成注,王應麟序

鄭康成學費氏易,為注九卷,多論互體。以互體求易,左氏以來有之,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兩體交互,各成一卦。是謂一卦含四卦,繫辭謂之中爻,所謂八卦相盪,六爻相雜,唯其時物,雜物撰德是也。唯乾坤无互體,蓋純乎陽、純乎陰也。餘六子之卦,皆有互體。坎之六畫,其互體含艮震,而艮震之互體亦含坎;離之六畫,其互體含兌巽,而兌巽之互體亦含離。三陽卦之體互自相含,三陰卦之體亦互自相含也。

使用互體較廣的易學大家之中,當屬漢代的鄭玄,以下為鄭玄易注中使用到互體者:

鄭玄注易

蒙卦:互體震而得中,嘉會禮通,陽自動其中,徳於地道之上,萬物應之而萌牙生。

觀卦:互體有艮。艮爲鬼門,又爲宮闕。地上有木,而爲鬼門宮闕者,天子宗廟之象也。

賁卦:互體坎艮,艮止於上,坎險於下,夾震在中,故不利大行,小有所之,則可矣。

大畜:互體震。震為牛之足,足在艮體之中。艮為手持木,以就足,是施梏。

習坎:互體在震,上爻辰在丑,丑上值斗,可以斟之象。

坎上六:三五互體,艮又與震同體,艮為門闕,於木為多莭,震之所為,有叢拘之類。門闕之內有叢木,多莭之木,是天子外朝,左右九棘之象也。

離卦:爻失正又互體兌。兌為附決。

恒九三:互體兌,兌為毀折,後將有羞辱也。

遯卦:互體有巽,巽爲進退。君子出門,行有進退,逃去之象。

損卦:互體坤,坤爲地。山在地上,澤在地下,澤以自損增山之高也。

夬卦:五互體乾。乾爲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

困卦:互體離,離爲日。兌爲暗昧,日所入也。今上掩日月之明,猶君子處亂代,爲小人所不容,故謂之困也。

井卦:互體離兌,離外堅中,虛瓶也,兌爲暗澤,泉口也。言桔橰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

鼎卦:互體乾兌。乾爲金,兌爲澤,澤鍾金而含水,爨以木火,鼎亨孰物之象。

漸九三:上與九五互體為離。離為大腹孕之象也。又互體為坎,坎為丈夫,坎為水,水流而去,是夫征不復也。

豐九三:三艮爻,艮為手,互體為巽。

旅初六:爻互體艮。艮,小石,小小之象。

既濟:互體為坎,又互體為離。

黃宗羲論互卦

互卦者,取卦中二三四及三四五又得經卦二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周史為陳侯筮,遇觀之否,曰: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杜預註:自二至四有艮象,艮為山。此互體説易之始。

漢晉相承,王輔嗣黜而不用,鍾會亦言易無互體,荀凱難之。夫春秋之説經者,去聖人未逺,其相傳必有自。苟非證之經文而見其違背,未嘗可以臆棄矣。輔嗣云:「爻苟合順,何必坤乃為牛;義苟應健,何必乾乃為馬」,以言二體無乾坤而有牛馬,不當更求其故。不知易中之象,無一字虛設,牛馬既為乾坤之物,則有牛馬必有乾坤。求之二體而無者,求之互體而有矣。若棄互體,是聖人有虛設之象也。

或曰:遯無坤,六二稱牛;明夷無乾,六二稱馬,以互體求之亦無乾坤,誠如輔嗣,有虛設之牛馬也。曰:不然。遯之稱牛以艮,艮剛在上,猶牛革在外,稱牛革不稱牛也。明夷之稱馬,以互體之坎,坎於馬為美脊、為亟心,馬之壯者也。他如洪容齋所言,師之長子,謙、蠱之大川,蹇之重險之類,苟非互體,終不可通,象之無虛設亦明矣。

或曰:「雜物撰徳,辨是與非,非其中爻不備」,先儒以此為互體之據。然下文不及互體,何也?曰:卦無乾坤而有牛馬,非雜物乎?卦無艮兌而言止説,非撰徳乎?雜物撰徳即是互體,無待於下文也。

其後說互卦者,朱子發於一卦中既互兩卦,又於互卦伏兩卦。林黃中以六畫之卦為太極,上下二體為兩儀,合二互體為四象,又顛倒看二體,及互體,通為八卦。黃中又有包體圖,每卦只取一互卦,留三畫為本卦之體。乾包八卦,八卦包乾,如乾包坤則為損  益  ,坤包乾則為咸  恒  ,餘準此。凡一卦之相包,得三十二卦,八卦得二百五十六卦。戴師愈亦一卦具八卦,而與黃中異,有正有伏有互有參。如需卦:乾下坎上是正;乾變為坤,坎變為離,是伏;自二至四為兌、自三至五為離,是互。互體兌下離上,為睽,是參。本卦是需,凡八卦也。

吳草廬以先天圓圖互體立卦,左右各二卦互一卦,六十四卦互成十六卦,又以十六卦互之成四卦而止。

偽說滋蔓,互卦之稂莠也。若因此而并去互卦,無乃懲噎而廢食乎。

來知德論「中爻」

中爻者,二三四五所合之卦也。

《繫辭》第九章,孔子言甚詳矣,大抵錯者陰陽橫相對也,綜者陰陽上下相顛倒也,變者陽變陰、陰變陽也,中爻者陰陽內外相連屬也。周公作爻辭,不過此錯、綜、變、中爻,四者而已。

如離卦居三,同人曰三歲,未濟曰三年,既濟曰三年,明夷曰三日,皆以本卦三言也,若坎之三歲,困之三歲,解之三品,皆離之錯也。漸之三歲,巽之三品,皆以中爻合離也。豐之三歲,以上六變而為離也。即離而諸爻用四者可知矣。

孔子韋編三絕,于陰陽之理,悅心研慮已久,故于圓圖看出錯字,于序卦看出綜字,所以說錯綜其數,又恐後人將序卦一連,不知有錯綜二體,故雜亂其卦,惟令二體之卦相連,如乾剛坤柔,比樂師憂是也。又說出中爻。宋儒不知乎此,將孔子《繫辭》所居而安者,文王之《序卦》所樂而玩者,周公之爻辭,認序字為卦爻所著事理當然之次第。故自孔子沒,而易已亡至今日矣。

文章分類

站長好,這裡有個問題請教一下。文中"互體又稱為互卦,指的是卦中之卦,有人認為這就是《繫辭傳》中所說的「中爻」,例如明代的來知德,甚至來氏以此做為建構他易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但《繫辭傳》講的「中爻」明明是指二或五爻,也就是上卦或下卦的中間之爻,關於這個論點有機會會再另文闡述。"

繫辭傳說,<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其中提到六爻,又說初爻與上爻,後來又提到中爻。可以闡述一下為什麼中爻您覺得會是指二或五爻而不是二三四五爻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