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辯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文字輸入:salinashuei


占辯

更定筮儀(本朱子《本義‧筮儀》定)

擇地潔處為蓍室,南戶,置牀于室中央。

牀大約長五尺,廣三尺,毋太近壁。

蓍五十莖,韜以纁帛,貯以皂囊,納之櫝中,置于牀北。

櫝以竹筒或堅木布添為之,圓徑三寸,如蓍之長。半為底,半為蓋。別為臺凾之,使不偃仆。

設木格于櫝南,居牀二分之北。

格以橫木板為之,高一尺,長竟牀,當中為兩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許。下施橫足,側立案上。

置香爐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爐南,日炷香致敬。將筮,則洒掃拂拭,滌硯一,注水及筆一、墨一、黃漆板一,于爐東。東上,筮者齋潔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

筮者北面見《儀禮》:若使人筮則主人焚香,畢,少退,北面立。筮者進,立於牀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許諾。主人右還,西向立。筮者右還,北向立。

兩手奉櫝蓋,置于格南爐北,出蓍于櫝,去囊解韜,置于櫝東,合五十策,兩手執之,熏于爐上。 命之曰:「假爾泰筮有常,假爾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質疑于神于靈,吉凶得失,悔吝憂虞,惟爾有神,尚明告之。」

乃以右手取其二策,反于櫝中,而以左手中分四十八策,置格之左右兩大刻。

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執之,而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掛於左手之小指間。

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 

次歸其所餘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而扐之左手無名指間。

次以右手反過揲之策於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執之,而以左手四揲之。 

次歸其所餘之策如前之策,而扐之左手中指之間。 

次以右手反過揲之策於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掛二扐之策置于格上第一小刻。 

是為一變。

右一變。分二為一營,掛一為二營,揲四為三營,歸餘為四營。所餘之策,左一則右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必四,左四則右必三。通掛一之策,不四則八。四分之,則四以四其一而為奇,八以四其二而為偶。

再兩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復四營,如第一變之儀,而置其掛扐之策於格上第二小刻,是為二變。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復四營,如第二變之儀,而致其掛扐之策於格上第三小刻,是為三變。

二變三變,餘策俱與一變同。

三變既畢,乃視其三變所得掛扐過揲之策,而畫其爻於版。

掛扐之數,四為奇,八為偶。

掛扐三奇合十二策,則過揲三十六策,而為老陽,其畫為口,所謂重也。

掛扐三偶合二十四策,則過揲亦二十四策,而為老陰,其畫為X,所謂交也。

掛扐兩偶一奇,合二十策,則過揲二十八策,而為少陽,其畫為一,所謂單也。

掛扐兩奇一偶,合十六策,則過揲三十二策,而為少陰,其畫為 - -,所謂拆也。

而四八之或前或後或中,純則三變之中,雖止成一爻,已含一卦之象矣。詳見後辯誤。

如是每三變而成爻。

每變揲左先掛右策之一,而揲右不掛,三變皆然。

凡十有八變而成卦,乃考其卦之變,而占其事之吉凶。禮畢,韜蓍襲之囊入櫝加蓋,斂筆硯墨版,再焚香致敬而退。

如使人筮則主人焚香揖筮者而退。

今按:揲蓍古法,世未有傳,所存者惟失子〈筮儀〉。意漢焦氏以揲蓍得卦,宜不外此,然皆本易四十九策之說,而不知亦有牽強也,故辨證而更定之。

《明蓍策》節畧(本《易學啟蒙》脩)

朱子曰:三奇為老陽者,掛扐之數十二,以四約而三分之。為一者三。一奇象圓而圍三,故三一之中各復有三,而積三三之數,則為九。過揲之數,三十有六,以四約之,亦得九焉,即四象太陽,居一含九之數也。三偶為老陰者,掛扐之數二十有四,以四約而三分之,為二者三,二偶象方而用其半,故三兩之中,各復有二,而積三二之數,則復為六,過揲之數,亦二十有四,以四約之,則得六焉,即四象太陰,居四含六之數也。兩偶一奇,以奇為主,為少陽者,掛扐之數二十,以四約而三分之,為二者二,為一者一。二偶象方,而用其半,故二二之中,各復有二。一奇象圓,而用其全,故一一之中,復有三焉。而積二二一三之數,則為七,過揲之數二十有八,以四約之,亦得七焉,即四象少陽,居三含七之數也。兩奇一偶,以偶為主,為少陰者,掛扐之數十有六,以四約而三分之,為一者二,為二者一,一奇象圓而用其全,故二一之中各復有三。二偶象方,而用其半,故一二之中復有二焉,而積二二一二之數則為八,過揲之數三十有二,以四約之,亦得八焉,即四象少陰,居二含八之數也。

今按:一二三四,河圖之生數也。六七八九,河圖之成數也。一與四。二與三,各合為五。一與九,二與八,三與七,四與六,各合為十,此則河圖生成之中數也。三奇以四約之,各得一數。三偶以四約之,各得二數。二偶一奇,以四約奇亦得一數。二奇一偶,以四約偶亦得二數。陽用圓者,徑一圍三之法,則老陽用一,少陽用三。陰用方者,徑一圍四之法,則老陰用四,少陰用二。何則?一四在陰中當不用之位,故為老。二三在陽中當方用之位,故為少。如此則生數本與成數相合,一自含九,二自含八,三自含七,四自含六,不必以掛扐之策,即為成數,以配過揲之六七八九也。以生數積筭,則一二三四無陰陽老少之別矣。此與朱子說微異,但頗似不牽強耳。

陽九陰六用數圖(本西山蔡氏《皇極經世指要》)

老陽用九數,

老陰用六數,

四因九得三十有六,是謂老陽之數。

四因六得二十有四,是謂老陰之數。

六因三十六得二百一十有六,是為乾卦之數。

六因二十四得一百四十有四,是為坤卦之數

以二百一十有六合一百四十有四,得三百六十,為一朞之數。

陽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二百一十有六,得六千九百一十有二之數。

陰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四十有四,得四千六百有八之數。

以六千九百一十二合四千六百有八,得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是為萬物之數。

少陽數七,

少陰數八。

四因七得二十八,是為少陽之數。

四因八得三十二,是為少陰之數。

六因二十八得一百六十有八,是為乾卦之數。

六因三十二得一百九十有二,是為坤卦之數。

以一百六十八合一百九十二,亦得三百六十,是為一朞之數。

陽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六十有八,得五千三百七十有六之數。

陰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九十有二,得六千一百四十四之數。

以五千三百七十六合六千一百四十四亦得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是為萬物之數。聖人所以不書者,以《周易》用九六而不用七八也。

今按:七八之不用,以其不變也。九六之用,以其變也。蓋陽生於一而長於三,皆在陰中,盛於七而極於九,則盡發於外矣。陰生於二而長於四,皆在陽中,盛於六而極於八,則盡發於外矣。陽以九為極陰,以八為極則變用八九可也,而陽爻用九,陰爻用六,不相對待者,蓋陽主進而陰主退,進則常盈。而陰之所伏,陽實統之,退則常虛。而陽之所施,陰實承之。陰陽進退之理,大抵如此。變則因其歸而定所重也。朱子謂:少陰退而未離乎虛,少陽進而未極乎盈者,亦約度之言耳。何也?以陰陽之大分言,則東南陽方屬春夏,西北陰方屬秋冬。又以陰陽之小分言,則東方陽長未離乎陰,南方則純乎陽矣。西方陰長未離乎陽,北方則純乎陰矣。東八南七西九北六,各合十五。以四揲之法乘之,各得六十,合乾坤六爻得三百六十,老少之數皆當期日,此陰陽大分均平對待自然之體也。陽分則八七當春夏生長之時,陽升而用事,不可以為無為而言變也。陰分則九六當秋冬收藏之時,陰降而歸根,此則可以言無為而當變矣。九六之為變,七八之為不變,以此故也。歐陽氏乃七八為無為而謂陰陽無老少,則誤矣。詳見《繫辭上傳》第九章。

辯蓍用四十九策之誤

揲蓍之法見於《易大傳》所謂「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者是也。註疏解此,其說不詳,惟唐劉禹錫記畢中和揲法,三揲皆掛,合四營之義。相傳以此為古法。而宋郭雍則曰:前一變獨掛,後二變不掛,以為本於橫渠。則為六扐而後掛,不應五歲再閏之義。且後兩變又止三營。朱子於《易學啟蒙》既辯其誤矣。二法雖有不同,然據所餘之策,則初揲或五或九,二揲三揲或四或八,無以異也。當其畫爻之時,則五與九皆當去一,而所用以定奇偶者,實止四與八耳。蓋四揲所餘之四,四約之則為一,故以為奇。所餘之八,四約之則為二,故以為偶。三變既周,則三奇為老陽,三偶為老陰,一奇兩偶為少陽,一偶兩奇為少陰。遂成一爻矣。老陽計過揲之數三十有六,四分之得九,取太陽,居一含九之象也,故以九為老陽。老陰計過揲之數二十有四,四分之得六,取太陰居四含六之象也,故以六為老陰。少陽計過揲之數二十有八,四分之得七,取少陽居三含七之象也,故以七為少陽。少陰計過揲之數三十有二,四分之得八,取少陰居二含八之象也,故以八為少陰。三奇為乾體,三偶為坤體。一奇兩偶而奇在下者則為震體,在中者為坎體,在上者為艮體。一偶兩奇而偶在下者則為巽體,在中者為離體,在上者為兌體。雖止一爻,而爻之所從來,已含八卦之象矣。此則不論其再揲二揲之必掛也。但郭雍之法,三揲成爻之數,老陽少陰為圖者各二十七,少陽為圖者九,老陰為圖者一,多寡懸絕,未為適均,不但無法象之可取而已,雖如畢中和之法,老陽為圖者十有二,少陰為圖者二十有八,少陽為圖者二十,老陰為圖者四,以六十四卦均之,則為圖各宜以八。今老陽當乾體而得十二,老陰當坤體而得四,則老陽饒四,而老陰乏四也。少陽當震坎艮三體而得二十,少陰當巽離兌三體而得二十八,以三卦通二十四計之,則少陽少四,而少陰多四也。雖以老者陽饒而陰乏,少者陽少而陰多,為自然之法象。蔡季通因以陰陽之用,四時則春夏秋生物而冬不生物,天地則東西南可見而北不可見為解,故有陽三陰一之說。夫老陰老陽,各於八上為饒乏者,四則謂之陽三陰一可也。少陰少陽各於二十四上為多少者亦四,則非陽三陰一矣。果如其說以定數,則少陽之數二十圖者,其出為多。少陰之數二十八圖者,其出尤多。老陽之數十二圖者,其出為少。老陰之數四圖者,其出尤少。歐陽子所謂其筮七八常多,九六常少,有無九六者焉。其視後二揲不掛者,特圖數互有多寡耳。其為偏重而不適均者則一而已。聖人虛中應變,懸衡平之體,以待物之自至,隨輕重而與權焉,豈肯先為偏重之勢,而從其所勝哉。且易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各一百九十二,對待均平,本無偏勝,而獨於揲法為此欹斜之論,斯亦強矣。竊疑,《大傳》所言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九字當為八字之誤,止用四十八策,則虛二以為陰陽之母可也。舊說相傳以虛一為太極,則一之為策,亦屬有形,固未足形容無聲無臭之本體,亦因九字而附會耳。況用四十九而揲,則初揲視後二揲所得陰陽,各多一策,當其定爻,皆去初揲五九之一以約於四八之數,不若直用四十八策以揲,而分二掛一揲四歸奇,以備四營。除掛一外,左一則右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必四,左四則右必三,皆以四象自相對待,一二合掛則為四,三四合掛則為八,所重但在四八耳,豈必初揲加四為五,加八為九哉。三變之後,隨其所得四分四而為奇,四分八而為偶,以為陰陽老少,亦不必以其圖之多少強取法象也。圖有多少,而強取法象,蓋自初揲與後二揲策數不同,始以意湊合,何自然之可言哉。三揲策數皆同,則三奇為老陽,得乾體。三偶為老陰,得坤體者,各八。一奇二偶為少陽,得震坎艮三體。一偶二奇為少陰,得巽離兌三體者,各二十四,是每三變各含一卦之體,而一體之中,奇則以一二分左右,偶則以三四分左右,又各得八卦之象,左則自乾一而數至坤八,右則自坤八而數至乾一,自相對待。又以一為老陽,四為老陰者,則有變。三為少陽,二為少陰者,則不變。則乾體之左右策各得坤象,坤體之左右策,各得乾象。震體之左右策,各得巽象,巽體之左右策,各得震象。坎離艮兌亦然。是本爻之體,與左右二象,又自相對待也。蓋爻所從來者,本畫前之易,默隱其幾而知來之兆,已寓於無象之前矣。至十有八變而成卦,其端已見於此,以此為法象自然,則庶幾焉。豈非大衍之用,止宜以四十八哉。世傳大衍之揲,雖本古法,但其文疑亦鄒魯後儒所作,非必出於聖人也。何則?象二象三象四時,二謂天地,三加人焉。四時即四象,理皆可通。至於左右兩扐之歸奇,止是或為一二,或為三四,本天一地二,天三地四,相配之數,則謂象陰陽之交可也,何取於閏而以再扐當五歲再閏之象邪?倚合成文,未見其真有此象,似非聖人之言耳。易學不明,俗師傳誤,乃至以八為九,亦可據理而知矣。且不用之策,不必其虛一也。太玄之揲虛三,潛虛之揲虛五,三與五尚可虛,而何嫌於虛二乎。故論學者求其理之無悖斯已矣。

論古以貞悔為體用

古之言占者,皆以貞悔。貞言其正,悔言其變,猶言體用云耳。伏羲始畫三爻之卦八,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巽西南,兌東南,艮西北,此陰陽對待之定體,所謂貞也。因而重之,每卦之上又各變為三爻之卦八,是為六十四卦,所謂悔也。既重而為六十四卦,卦備六爻,又於六爻卦上各變為六爻之卦,六十四是為四千九十六卦,則又以所重之六十四卦為貞,而所變之六十四卦為悔矣。卦之有變,蓋備伏羲時已然,故箕子敘禹所傳之《洪範》,以占二為貞悔,則其來已久,但其義則自文王發之,故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之序,六十四卦自乾坤屯蒙以至既未濟之序,皆以為文王後天之卦,其實不過闡明伏羲之意耳。後天八卦雖取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之義,六十四卦雖取反對,正對,往來逆順之義,然不過舉此以見例耳。其實錯綜摩盪可以互為先後也,故陰陽定立之位已寓妙萬物之神,定位之中,陰陽交互,即其變之所從也。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震得乾初爻,坎得乾中爻,艮得乾上爻,巽得坤初爻,離得坤中爻,兌得坤上爻,皆言其變也,則乾坤為正,不待言矣。凡占卦者,皆以貞為體,以悔為用。悔雖所以盡天下之變,而體常在貞,必以貞為主焉。故自八卦之變而言,則內卦為貞,外卦為悔。自六十四卦之變而言,則本卦為貞,之卦為悔,所占之事在體則重於貞,所占之事在用則重於悔。而占例可知矣。夫文王未演易之前,未有辭也,而先已有筮。古之聖人,何以為占邪?蓋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象與變皆吾心體,心體之象即其辭也,心體之變即其占也。因其動靜而觀之,吉凶見焉,何待假辭以為占哉。且易之為卦,各言一象,如屯,難之象也,故所言皆艱危之意。蒙,昧之象也,故所言皆開通之意。需,待之象也,故所言皆安舒之意。訟,爭之象也,故所言皆窒惕之意。其餘六十卦皆然,止各發明一義而已,不相兼也。以此待天下之變,非屯之時而得屯,非蒙之時而得蒙,非需之時而得需,非訟之時而得訟,與他卦亦皆非其時,而得之事與文王所繫之辭不相直也。然而後世占者,常用其辭則假其辭以明變耳。如占動而示以靜辭,則不當動矣。占晦而示以顯辭,則不終晦矣。但從剛柔進退,究極其情,而又推本於畫前之易,未動之幾,則意固在辭外也。非天下之至精至變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哉。朱子考變之例,見於《易學啟蒙》者,比附之占,止從意湊。貞晦之取,亦雜支離,而況倚於斷辭,不能盡意。以是言蓍,失其圓神之德矣。今畧辯明於後,以見易道不在於泥象辭之迹云。

論考變定占之法

凡卦六爻皆不變,則占本卦彖辭,而以內卦為貞,外卦為悔。一爻變則以本卦變爻辭占,二爻變則以本卦二變爻辭占,仍以上爻為主。三爻變則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辭,而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前十卦主貞,後十卦主晦。四爻變則以之卦二不變爻占,仍以下爻為主。五爻變則以之卦不變爻占,六爻變則以乾坤占二用,餘卦占之卦彖辭。此《易學啟蒙》之占例也。竊謂:內卦為貞,外卦為悔,此定體也。雖六爻變者皆不可易,不但用之不變之卦而已。一爻變以至六爻皆變,則又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但變自二爻以下者,則不變之勢重,故所重在本卦。變至四爻以上者,則已變之勢重,故所重在之卦。三爻之變得中,則觀本卦及之卦之彖辭,其為本卦為貞之卦為悔一也。自不變卦與一爻、二爻、三爻、五爻、六爻變者,皆於《左傳》、《國語》有占例,惟四爻變者於例無之,朱子准二爻變者之例而推言之,謂二爻變者以本卦二變爻占,而以上爻為主。則四爻變者當以之卦二不變爻占,而以下爻為主。蓋兩失之矣。夫本卦之與之卦雖分貞悔,而本卦觀其變爻,之卦觀其象,則變者在本卦為六九,而之卦不可以其爻之六九占,蓋不變之爻為七八故耳。故穆姜往東宮,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蓋五爻皆變,惟二得八,故不變也。而姜以隨元亨利貞為斷,則八用之卦之彖矣。朱子乃謂:法宜以係小子失丈夫為占,而史妄引隨之彖辭以對為非。殊不知,隨之二言係小子失丈夫者,乃老陰之六,非少陰之八也,則穆姜之引彖辭,乃其正法。然則,之卦之不變爻,豈可以為占哉。至謂二爻之變者,以上爻為主,二爻之不變者,以下爻為主,則尤無據矣。若三爻之變者二十卦變,自初爻起者為前十卦變,不自初爻起者為後十卦,據卦變圖可見也。但卦皆以初爻為主,初爻既變,所重在悔矣,烏得以之主貞。初爻不變,所重在貞矣,烏得以之主悔。本非大義所繫,而何必為此支蔓之說乎。其六爻之變,雖乾坤固亦用之卦之例也,而二用之辭,本為通經之九六發耳,豈可專屬之乾坤哉。占之為法,事本不煩,求其貞悔而已矣。內卦以外卦為成,本卦以之卦為變,主於體則所重在貞,主於用則所重在悔,其所變九六之爻,隨其內外體而加詳焉。參之以之卦之彖,而足以盡天下之變矣。七八非動幾,視九六為安靜,但可以為承乘比應之一驗,而豈占之所重乎。吉凶之兆於此乎,在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焉。

論吉凶悔吝乃心上知來之幾

易之有占,所以知來也,故曰「極數知來之謂占」,又曰「占事知來」。知來之占,全在幾上,而幾之可驗者,吉凶悔吝而已。為善則吉,吉者心之安處也。為不善則凶,凶者心之不安處也。自凶而趨吉則悔,悔者心有所悟而必欲改也。自吉而向凶則吝,吝者心有所羞而不欲為也。此皆天命之本然,而良知之所不能自已者,故四者在心,皆謂之德。聖人以神道設教,特指此以示人,欲其知本心之明,不從外得也。禍福無門,惟人所召。蓋謂幾在我也。故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善不善,非吉凶所先見之幾乎。舍此而求未至之禍福,則有假於讖緯術數而命自外來,人謀不能與,亦何益矣。故周之興也,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而卒不如其言。蓋德有厚薄,則運之短長因之。而推測之術,豈足以盡天下之變乎。借使欲以推測盡變,則亦當因其植根以觀枝葉耳。誠能即此而有知,正可趨吉避凶以為安身之地,而徒事口談,則亦足以招禍矣。

掛扐辯正圖

得四者二,所謂奇也。每揲合掛一得四,以四約之得一,故為奇。

得八者二,所謂偶也。每揲合掛一得八,以四約之得二,故為偶。

此法以五十策虛二,止用四十八策揲之。左一則右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必四,左四則右必三。初揲再揲三揲皆同,夫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河圖生數之四象也,而所掛之一即河圖天五虛中之象也。一二合掛而成奇,即兩儀之陽數也。三四合掛而成偶,即兩儀之陰數也。其所取於法象者如此,是以三變成爻,暗藏卦體,而每卦之中又更互為八,如後圖所列,此陰陽老少所以能以虛應感,而無偏歟。若《易學啟蒙》所載,初揲得五者三,得九者一,再揲三揲得四者二,得八者二之法,則前後互異,老少常偏,不可以為中正之體矣。

來卦八圖

來卦者,爻所從來之卦也。三揲而得一爻,以其左右之策,一揲而得四者四約之則為奇,得八者四約之則為偶。至三揲而觀其奇偶之積,遂成一卦,是一爻之所含也。爻分左右之扐,各有八變,又隱八卦之象焉。而以其一扐之一為老陽變偶,一扐之四為老陰變奇,總成對待之一卦,此皆自然法象,而豈人力所能安排哉。圖序舊以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右而數至於左,此後人誤解「數往者順,知來者逆」,而遂以此為易之逆數耳,恐非陽左陰右之正,且自其流行之序言之,則為震一離二兌三乾四,而義不繫於逆數,雖以數往者順一語文之,其牽強亦甚矣,故謂乾起左方,坤盡右方,乃為正理。今左扐者,乾起左方,坤盡右方,即是可以見之。若右扐,雖亦乾起右方,坤盡左方,則其奇偶自成正對,於勢不得不然,無所取義矣。詳見《圖文餘辯內篇》伏羲八卦次序圖下。

三奇為太陽之畫,自乾來者,其圖有八蓋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

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為變,二少者不變,則皆得坤體與乾為對。

三偶為太陰之畫,自坤來者,其圖有八,蓋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

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為變,二少者不變,則皆得乾體與坤為對。

一奇二偶為少陽之畫,自艮來者,其圖有八,蓋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

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為變,二少者不變,則皆得兌體與艮為對。

一偶二奇為少陰之畫,自巽來者,其圖有八,蓋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

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為變,二少者不變,則皆得震體與巽為對。

一奇二偶為少陽之畫,自震來者,其圖有八,蓋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

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為變,二少者不變,則皆得巽體與震為對。

一奇二偶為少陽之畫,自坎來者,其圖有八,蓋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

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為變,二少者不變,則皆得離體與坎為對。

一偶二奇為少陰之畫,自離來者其圖有八,蓋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

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為變,二少者不變,則皆得坎體與離為對。

一偶二奇為少陰之畫,自兌來者,其圖有八,蓋左右之扐各成八卦也:

又以左右之有二太者為變,二少者不變,則皆得艮體與兌為對

按舊說,揲蓍得爻皆以九六之變占,而七八之不變者皆無取於義。殊不知,變與不變之爻,各隱所從來之卦,則亦爻義之所繫也。觀爻而於其從來,則可以知畫前之易,而筮得幾先,能不迷於所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