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之占例疑問!

Yanyu 發表於
Forums

今日讀增刪卜易時,發現有個很有趣的占例

在讀增刪時,不才都會將卦辭解與京房解相互比較、應證,但今天讀到的這個占例是野鶴老人自己斷錯,若以卦辭來看也是吉,不知有沒有老師願意解答心中疑惑。

占例如下:

寅月庚申日,占子痘症。得風火家人為離卦。

照卦辭而言,六四「富家,大吉。」、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都以吉做結,變卦離亦為光明像。不料本卦的小朋友卻死於寅日寅時。野鶴老人也是初斷有藥可治,後來發現卦內子孫爻受三刑,但姑且不論六爻法如何解。爻辭在兩吉的情況下為何還是死亡呢?

希望能有老師能解不才之心頭惑,謝謝!

 

二十幾年前,開始學易時,把準度放在心中的第一位,為了準度,事後諸葛,結果越學越雜,取用越來越多,各師各法,導致自己不但占卦不知該從何論起,學易也越學越遠,患得患失,甚至連邏輯都亂了,深受其苦。

我們必須接受一個鐵一般的事實,也是版主常說的,「占卜不準,是常有的事」,唯有從心底接受這一客觀普世的事實,再來學易,才不容易走入歧途。

我十幾年前把卜筮正宗增刪卜易等書都丟了(請不要誤會認為這些書無用,只因當時我年少輕狂,不知道京房易真正的價值,是掌握易學陰陽五行的基本原理),現在手邊沒書,此例我也沒有印象,不過大師的著作只要提及「斷錯」,都是要後學深刻體會「占卜解卦有其限制」的基本事實。所以如果後學想要把此例以「事後諸葛」合理化,將會落入深淵之中。

高島書中也提到當時被世人取笑的一例錯斷,現代有不少人,想要回頭解此例,好像解了此例就可避開高島的錯誤。其實最後即使能解,也會落入另一種的錯謬之中。(統計上有Type I error,與Type II error)。

此例如果用辭斷,不能用吉論,之卦離卦爻辭也必須參酌。離卦九四、六五,辭並不吉。但頂多只能說受熱病牽連,要斷死,恐怕沒人敢說。

如果用象斷,用離象痘,上卦變離,頂多也只能說痘蔓延,要說死,恐怕一樣也沒人敢斷。

反過來說,用京房占需用京房斷,即使如此,子孫爻受刑剋,如果不要事後諸葛,就能斷然斷死嗎?

末學認為,學易學占,是不是把「占卜不準是常有的」、「萬一錯斷,是否也能對占者有益,而不被隨機性誤導」這個想法放在心中的第一位較好?這樣做,也許會略微導向儒家易。以百占70當為目標,容許占卜有「測不準」的事實,寧可不準,也要抓住一套論斷的邏輯(不論從辭或從納甲都好)。

記得版主引了自己一個「生死占例,蓄意錯斷」(http://www.eee-learning.com/blogs/3658),當時用焦氏易林占,不過這是版主另一個修養層次的問題。

不才學易大概也是三個月前將劉君祖老師一套十本易經密碼解密的書讀完才略窺堂奧,後以來知德注本為主鑽研,另有《高島易斷》及《劉君祖易斷大全》為解卦參酌。目前看增刪是為了加強解卦的範圍及應期的判斷(因為身邊常有朋友問什麼時候能怎樣怎樣怎樣)。

至於兩種方法我倒覺得有華山派「氣宗」、「劍宗」的趣味,儒家易講內聖外王之學,解卦亦講究條件式的吉凶,又若內功心法,越練越精深博大。京房解卦則講究招式拆解,一卦上來先安世應六神,後查五行生剋變化,招招狠辣,當下吉凶立判。

或許正如同K大的測不準,畢竟解卦的都是凡人,要能百發百中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只求趨吉避凶並從周易裡面探求「道」和「時」以求乾乾自立而已。

請問K大有沒有特別推薦的書籍呢?每次您的解答都能讓我獲益良多!謝謝您不厭其煩的解惑!

 

Yanyu兄妙喻!

我先由劍宗入,但因求「準」之心所誤,導致旁枝太雜,兼涉奇門與六壬,十年過去,卻一無所成,後盡棄劍宗,轉向氣宗,結果卻另入一枝蔓龐雜深淵,又一個十年過去了,猶如深陷困卦之中而不得出。最後只好自我解嘲忙於事業,又沒那個悟性與善根,從心底放棄學易一途。工作閒暇之時,讀讀四書,老子,與左傳,直到最近回頭再看易經,想想過去老師所教,才開始覺得有些趣味。有可能是現在年歲早過了四十,只記得老師教的主幹,旁枝全忘了,加上自己爭勝之心漸減,反而能抓到重點。

劉君祖的書太大套,超過我閱讀能力,我只在書店認真把序看完,直覺這世上高手不少。可能當我年紀輕時,沒那福份跟上好的師長,嚴格說應該是自己爭勝之心使然,所以內心自會把高手低看,碰到的多以爭奇鬥豔郎中居多。

我沒什麼好建議你的,以你的悟性與正確的第一步,自然不會重蹈我的覆轍。

寫這麼多,與其說為了您,倒不如說是為了我自己,藉由您的問題,讓我回想來時路,整理思緒,加強信念,不然我可能一下子老毛病又犯了....

 

謝謝您的分享啊~看兄臺這些話,我覺得未來在學易的路上可以少走些冤枉路,若有疑惑之時,您也會分享您的經驗,真的很大方,感謝不盡。

我自己到現在也都只學卦爻辭的易經,對於要不要學京房易,自己真的還有很多的困惑跟思考,一方面我也想看看卦爻辭可以怎樣發揮到極致,一方面我也會很疑惑自己想要學京房易的目的或心態是甚麼,內心還有好多困惑...

我到現在都以自己摸索為主,希望自己可以摸索出一番心得,但是一方面也想去拜師學藝,呵呵,真矛盾。只是希望不管未來再易經的學習有甚麼發展,都不要忘記當初自己是為了想要深入了解中國哲學才來學習的這份初心。

當然也很期待得遇名師。

道次第論云:「初一錯乃至十五」。這是說古人以月亮圓缺來推定日期,如果初一一開始看錯了,便要等到十五月圓時,才會猛然醒悟,但中間每一天都錯,而且連錯十五天,故要慎始。

2009年,看到帛書<要>,孔子自述「百占而七十當」,並說明他與史巫不同之處,用來回答弟子對他前後矛盾,老而好易的質問。當時我看到這一句時,只是覺得孔子還蠻誠實的,堪稱聖人,但接著想,如果孔子都只有70當,那我還是算了吧,加上那一年由公職退下,轉戰私人機構擔任業務,生意繁忙,因此便放下儒家易,有空時轉而閱讀四書,把左傳中的歷史故事當小說看。

直到去年第四季,因景氣下滑,私人公司內外鬥爭,頗有歸去來兮之感,在不知何去何從時,遂自占一卦,重新翻經找論自解吉凶,因緣際會,上了這網站,才猛然醒悟過去學易是被自己爭勝之心所誤。因為只要占卜一不相應,便找他法,不僅學易如此,為人處事亦然。(一個人的性格如此,做什麼都是一個樣)

如果學易一開始時,立志百占百驗的話,自會落入歧途之中,孔子百占七十當的那一段話,其實是學易前重要心法,如果這心法沒先深入內心,這二十年愰如初一到十五而已。(劉君祖自序、龔序,站長部落格也可爬文)

很多學易者,希望能急著拜師學易,我倒認為一開始先不要找師長,因為找「明師」本身就是件很難的事。內心沒有調整好,找到的也盡是江湖郎中之輩,加上「師師相輕」,「各師各法」,有些老師,甚至會故意把簡單複雜化,目的就是要你不會,以彰顯其高明何在,所以聽越多,反而容易誤導自身的學習。

一開始不論從納甲入,還是從經傳入皆可,每個人的資質與學習目標畢竟不同,不要強己所難,也無需羨慕別人。找一本好的參考書,就主依那一本學習箇中奧妙,隨時拿來印証生活實際體驗,能體會的,便可領納於心,不能體會的,不妨先不接受,不要急著能在短時間瞭解一切。

經傳當然含攝人生哲理在中,納甲又何嘗不是?那都是先人胝手胼足留下的智慧,生、剋、合、刑、沖、迫、害等,莫不是人際利害關係的模型,是能印證到實際生活的。

等熟悉一套系統到有基礎,等對易經沒有非份遐想,那時再來找師長,將能從平凡中看到偉大。

以上是我現在不成熟的想法,不怕獻醜,提供給大家參考,學易是不是要這麼學?對像我這種仍在迷惘之中的人所說,是非對錯不妨存疑即可,以後説不定還會因為有新的發現而調整看法。

    憶二十幾年前,曾購得一本某作者的六爻文王卦書,其中講過一則:「客人以87號來卜愛國獎卷後兩碼會不會開,當時搖得地山謙沒有變爻,我斷言不會開,後果真開出87號,我百思不解為何斷不準,尚祈海內高明指正......」(因年代久遠,大意約如此) 我看了頗為訝異,後天卦中,坤為八,艮為七,八七明明白白顯示其中,何以要用五行六親來配置,反生附會之弊,與眾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