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辭傳註解】繫上第一章 天尊地卑

Jack 發表於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帛本】

天奠地庳,鍵川定矣。庳高已陳,貴賤立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冣,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馬],在地成㓝,[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靁甸,湻之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鍵道成男,川道成女。鍵知大始,川作成物。鍵以易,川以閒能。

易則㑥知,閒則易從。㑥知則有親,㑥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也。可久則賢人之德[也,可大則賢人之業]也。閒易閒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立乎亓中。 

【今譯】

天尊貴在上,地謙卑在下,乾坤作為天地的性情就決定了。卑下與高上以此陳列出來,就有了貴賤的位置。動與靜有常道,剛與柔因此就分判了。地方道術因種類而聚集,萬物則因不同的族群而區分,吉凶因此而產生。在天則產生天象,在地則形成地形,天地萬物的變化因此而顯現。

所以,陽剛陰柔相互摩擦,八卦相互激盪,推移而變化。以雷霆鼓舞萬物,以風雨滋潤大地。日月在天上運行,一寒一暑產生了四季的更替。乾陽剛健的天道變化成男,坤陰柔順的地道變化成女。乾主宰天地萬物終極的開始,而坤則順成天道作用造就萬物。乾以很平易的方式主宰萬物,而坤則是以簡單的方式作用成物。

平易則容易知道與了解,簡單則容易跟從。容易了解則能夠與人民親近,容易順從則能夠有功效。與人民親近則可以長久,有功效則可以偉大。可以長久則是賢人的德行,可以偉大則是賢人的事業。平易而簡單,那麼天下的道理就自得於心。天下之理都自得於心,那麼就能夠在天地中成就人的地位了。

【導讀】

朱子《本義》:「此章以造化之實,明作經之理。又言乾、坤之理,分見於天、地,而人兼體之也。」

此章論述聖人作《易》的根源,在於法天地自然之道。乾為天,坤為地,乾坤即天地之異名,是天地之性情,也是《易》之門戶。乾坤依「天尊地卑」而作卦,並擬象天地而有高下、貴賤,陰陽、動靜、剛柔、方物之區分。接著談到陰陽與八卦的變化,並從天道自然伸及人事。人事因法天道,易簡而成可大可久之德業。這也是下一章「三極」(三才)之道之所以立。

李光地《周易通論.論易言陰陽之序》:「凡易所謂陰陽者,皆先以定位者言,如天地日月之類是也。而其間又以流行動靜而分陰陽,則如天地之氣,一寒一暑,日月之行,一晝一夜之類是也。故《繫辭傳》首章先言天地高卑,剛柔動靜,方物象形。一一定位,然後氣機相摩相盪,而雷霆風雨聚散乎其間,晝夜寒暑運行乎其際,此聖人所以道陰陽之實也。」

【今注】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尊貴在上,地謙卑在下,乾坤作為天地的性情就決定了。

乾為天,坤為地。乾坤即天地,乃易道之門戶。《繫辭下》第六章:「乾坤,其易之門邪!」天在上為尊,地在下為卑。乾坤乃依「天尊地卑」而作卦,因此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帛書乾坤作鍵川,尊卑作奠庳。

荀爽以此句為否卦之注解:「謂否卦也。否七月,萬物已成,乾坤各得,其位定矣。」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卑下與高上以此陳列出來,就有了貴賤的位置。

卑為低。天地以高低而陳列,貴與賤的地位依此而分判。高低為天地之自然,貴賤則是人倫之大道,依天尊地卑而設。

鄭玄:君臣尊卑之貴賤,如山澤之有高卑也。

陳,陳列、陳設。位,帛書作「立」,建立。帛書立字多用作「位」。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動與靜有常道,剛與柔因此就分判了。

動靜有常道,剛柔因此而有了決斷。乾剛性動,坤柔好靜。尊卑、貴賤、動靜、剛柔,都是乾坤或陰陽的不同表現。

鄭玄:雷風也。陽動陰靜,剛柔之斷也。

虞翻:「斷,分也。」斷為判斷、分斷,分別的意思。

《經典釋文》在「斷矣」之前有「其易之門」,並曰:「本亦作其易之門戶」。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地方道術因種類而聚集,萬物則因不同的族群而區分,吉凶因此而產生。

鄭玄:「謂水火也。」這是以八卦注解此段。虞翻以坤為方,乾為物。對照前後文,以卑高、動靜、剛柔、天地對舉,虞翻所言為是。

方:有多種註解,地方、方向,或方術、道術。

《九家易》以「方以類聚」為姤卦,「物以群分」為復卦:「謂姤卦,陽爻聚於午也。方,道也。謂陽道施生,萬物各聚其所也。」「謂復卦,陰爻群於子也。陰主成物,故曰物也。至於萬物一成,分散天下也。以周人用,故曰物以群分也。」

虞翻:「物三稱群,坤方道靜,故以類聚。乾物動行,故以群分。乾生故吉,坤殺故凶,則吉凶生矣。 」

孔穎達:「方謂法術性行,以類共聚,同方者則同聚也。物,謂物色群黨,共在一處,而與他物相分別。若順其所同則吉也,若乖其所趣則凶也,故曰吉凶生矣。」

朱熹:「方,謂事情所向,言事物善惡,各以類分。」

楊萬里:「南方之人喜聞楚語,北方之人喜聞燕語,方以類聚也。」

來知德:「方者東南西北之四方也,方以類聚者,以天下言之,冀州之類與冀州相聚,荊州之類與荊州相聚是也。以職方言之,南方之類與南方相聚,北方之類與北方相聚是也。」

《淮南子.詮言訓》:同出於一,所為各異,有鳥、有魚、有獸,謂之分物。方以類別,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於有。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在天則產生天象,在地則形成地形,天地萬物的變化因此而顯現。

在天成象:鄭玄:「日月星辰也。」

在地成形:馬融:「植物動物也。」鄭玄:「謂草木鳥獸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所以,陽剛陰柔相互摩擦,八卦相互激盪,推移而變化。

剛柔,即陰陽,陽剛陰柔。此段言陰陽與八卦的變化。《周易》中的陰陽觀念晚出於剛柔,剛柔後來演變為陰陽。例如,《彖傳》及《象傳》中多言剛柔,且其所指的即爻之陰陽。至《繫辭》傳中,才有比較多處言陰陽者。

摩原義為研磨、摩擦,引申亦有摩擬、摩仿之義。剛柔相摩,言陰與陽之交互來往與變易。《說文》:「盪,滌器也。」盪原本為洗滌的器具,引申為推移、激盪。八卦相盪,為八卦相互推移與變化。《釋文》:「相盪,眾家作蕩。王肅音唐黨反。馬云:除也。桓云:動也。唯韓云:相推盪。」按:除為除舊更新之義。

宋朝之後,開始以先天之學註解,亦即從陰陽兩儀生四象,以及八卦與六十四卦。如朱熹:「六十四卦之初,剛柔兩畫而已,兩相摩而為四,四相摩而為八,八相盪而為六十四。」宋朝以前,並無先天伏羲八卦與六十四卦。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以雷霆鼓舞萬物,以風雨滋潤大地。日月在天上運行,一寒一暑產生了四季的更替。

《說文》:「霆,雷餘聲也鈴鈴。」霆為雷的餘聲。京房:「霆者雷之餘氣,挺生萬物也。」疑霆可能是電之誤,帛書「雷霆」作「靁甸」,甸為電之假借。潤作湻,湻即淳。湻廖名春釋讀為「浸」。

日月屬天象,故曰「運行」,如乾卦《大象》曰「天行健」。一寒一暑為四時之更迭。

虞翻以八卦解釋:「雷震霆艮,風巽雨兌也。日離月坎,寒乾暑坤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陽剛健的天道變化成男,坤陰柔順的地道變化成女。

乾為父,坤為母。震一索得男,得乾之初爻,為長男。坎再索得男,得乾之中爻,為中男。艮三索得男,得乾卦之上爻,為少男。巽一索得女,得坤之初爻,為長女。離再索得女,得坤之中爻,為中女。兌三索得女,得坤之上爻,為少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主宰天地萬物終極的開始,而坤則順成天道作用造就萬物。

乾為大,主始物,《彖傳》贊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坤主生,承順天道以演生萬物,《彖傳》贊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益卦彖傳:「天施地生」。

知:有三義。一是知道、知識的知。二是主宰。朱熹《本義》:「知,猶主也。乾主始物,而坤作成之。」《語類》:「知訓管字,不當解作知見之知。大始未有形,知之而已。成物乃流行之時,故有為。」三,為也。王引之《經義述聞》:「家大人曰:知猶為也,為亦作也。」「《周語》知晉國之政,韋昭注曰:知政,謂為政也。《呂氏春秋.長見篇》三年而知鄭國之政,高誘注曰:知猶為也。」按:「家大人」即王引之父親王念孫。

大:音泰。《釋文》:「大始,音泰,王肅作泰。」

「坤作成物」或作「坤化成物」。《釋文》:「坤作,虞姚作坤化。姚云:化當為作。」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乾以很平易的方式主宰萬物,而坤則是以簡單的方式作用成物。

或:乾以變易而知大始,坤則是以簡要而能成物。

易:通解為平易、容易之義,但易的本義為賜予或變易,此處亦可作變易。知為「乾知大始」的知,主、管也。乾以變易而始萬物。《彖傳》贊曰:「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易即變化。此段之前的文字,都在談變易,可證。

簡,原義為竹簡、簡冊,《說文》:「牒也。」引申之,為簡略、簡要。能為「坤作成物」的作。帛書作「川以閒能」。

後儒多以「易簡」為簡易、容易之義。如朱熹:「乾健而動,即其所知,便能始物而无所難,故為以易而知大始。坤順而靜,凡其所能,皆從乎陽而不自作,故為以簡而能成物。」韓康伯則又引申作無為自然之義:「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故曰易簡。」

虞翻:陽見稱易,陰藏為簡,簡,閱也。乾息昭物,天下文明,故以易知。坤閱藏物,故以簡能矣。 

《禮記.樂記》:「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淮南子.詮言訓》:「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簡不可以合眾。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易故能天,簡故能地。大樂無怨,大禮不責。四海之內,莫不系統,故能帝也。」

鄭玄《易贊》:「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孔穎達:易謂易略,无所造為,以此為知,故曰「乾以易知」也。簡謂簡省凝靜,不須繁勞,以此為能,故曰「坤以簡能」也。若於物艱難,則不可以知,故以易而得知也。若於事繁勞,則不可能也。必簡省而後可能也。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平易則容易知道與了解,簡單則容易跟從。

或:變易則易於知道,簡要則易於順從。

「易則易知」,帛書作「易則㑥知」。第一個易字為「乾以易知」的易,平易、容易的意思,或者亦可解釋為變易。第二個易為簡易、容易的易。帛書作「㑥」即取平易之義。

孔穎達:「易則易知」者,此覆說上「乾以易知」也。乾德既能說易,若求而行之,則易可知也。「簡則易從」者,覆說上「坤以簡能」也。於事簡省,若求而行之,則易可從也。上「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論乾坤之體性也。「易則易知,簡則易從」者,此論乾坤既有此性,人則易可倣效也。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容易了解則能夠與人民親近,容易順從則能夠有功效。

易知者則有親,不遠民。

易從者則有功效。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與人民親近則可以長久,有功效則可以偉大。

朱熹:易知則與之同心者多,故有親。易從則與之協力者眾,故有功。有親則一於內,故可久。有功則兼於外,故可大。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可以長久則是賢人的德行,可以偉大則是賢人的事業。

朱熹:德,謂得於己者。業,謂成於事者。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平易而簡單,那麼天下的道理就自得於心。天下之理都自得於心,那麼就能夠在天地中成就人的地位了。

朱熹:成位,謂成人之位。其中,謂天地之中。至此則體道之極功,聖人之能事,可以與天地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