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太古文目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太古文目

太古距庖氏,有上云文不知何述其源也。

先元皇介而後有垂皇策,而後有萬形經1,而後有乾文緯2,而後有乾鑿 3,而後有考靈經,而後有制靈圖4,而後有河圖八文5,而後有希夷名6,而後有含文嘉7,而後有稽命圖8,而後有墳文,而後有八文大籀9,而後有元命包一十四文大行,帝用垂皇策與乾文緯,乾坤二鑿度,此三文說易者也10。

  1. 古文字無經字。
  2. 緯者古本,經已後不知緯字何也,經之與緯,是縱橫之字。
  3. 古度字,坤鑿度。按「坤鑿度」三字當是正文誤入註中。
  4. 龜書是也,兆象。
  5. 河圖者,河中得天書文圖,詔龍銜出,似非綈非文,而後風后演云天一太一,星斗同衡,卦錄神算,通天下之鉗奧,神謨先兆之名。 ◊按「之鉗奧」三字原本誤作「邊鉗與」,今從范本。「鉗」似應作「鈐」。
  6. 天文,後說。
  7. 亦名瑞文。
  8. 算文。
  9. 按此二字,疑小注混入正文,范本無。
  10. 已上三文,說《易》之源,契通大化,易動天元。變易不定,知生死之說,究天地情性與神冥運氣象。日月不能逃其數,萬彙不能隱其徵。運天地大道者也。

 

元皇分,雖測問1,術行大旨也2。乾鑿度,聖人頤,乾道浩大,以天門為名也。乾者天也,川也,先也。川者倚豎天者也3。乾者,乾天也4,又天也5。乾,先也6。乾訓健,壯健不息,日行一度7。

  1. 古陰陽字。古無陰陽字,以乾坤字便為陰陽。
  2. 考靈經;考者,成也。諸靈術行,化本於代。《希夷名》天象之名。三恆,三官內外中,九道三十六圖之理,亦名《渾同書》。天墳文古墳書,先墳而後典。《八文》籀古文體,又先庖都也。
  3. 人,乾也。
  4. 古乾字乾燥亢陽之名。天云太灝,乾燥下潤。今之乾者乾凅,非也。
  5. 聖智畫卦為三,三象川形,川倚立。其天亦為天川,浩蕩者天之用,乾非天之用。 ◊按:「其天」疑當作「其文」。
  6. 聖文先天之名,故乾道天之名,於後古天一前曰天,古歬字天,今一大為天字。 ◊按:古天疑當作古文。
  7. 經三千九百二十五里半,其文是渾同文,生物健健,昊氣如此也。

 

鑿者,開也。聖人開作度者,度,路,又道1。聖人鑿開天路,顯彰化源。大天氏云:一大之物目天2,一塊之物目地,一炁之蔀3名混沌4。一氣分萬5,是上聖鑿破虛無,斷氣為二,緣物成三,天地之道不6。

  1. 度,天地之度,其說後文也。
  2. 名目作天,非天者也,物也。 ◊ 按:作字原本誤作非,今從范本。
  3. 蔀也。
  4. 一混一炁一大,俱物,不知何物,以名目為之。聖人言先天也,物先者也。地者下,物後也。
  5. 懜也,萬性之物分覺其形體也。
  6. 者,息絕。

 

黃帝曰:觀上古聖,驅駧元化1,劈棤萬業2,徒得為懋,訓究體譯3,元肇頤浚澳作沐懸心,輪薄不息,以啟三光,上飛籥風雨,下4渀河沱。得元氣,澄陰陽,正易大行,萬彙生5。上古變文為字,變氣為易,畫卦為象,象成設位6。

  1. 駧,動也,急也,不住也。
  2. 音不息。
  3. 訓,認識也。
  4. 突字。
  5. 聖人輪薄智惠,頤大道理,開三光明,上躍風雨,下突渀河沱之者,江名,若上下不止息也。
  6. 上四事,聖人得源,和緝劈棤,驅駧不有煩擾,四理天下萬彙易,於世為事幾,變易不定,能成萬彙者。
  7. 庖氏畫卦,變文為卦字也。古體與今不同,朴淳散成氣,氣實成物,物成性定,理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