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25 无妄卦

Jack 發表於

25   无妄卦 天雷无妄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初九,无妄往,吉。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九四,可貞,无咎。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卦辭  初九  六二  六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彖傳注

【卦名】

今本:无妄 阜陽簡:无亡 帛書:无孟 歸藏:母亡 秦簡:毋亡 上博簡:亡忘 清華簡:亡孟 海昏:無亡

无妄的「妄」假借作「望」或「亡」、「忘」,古時卦名可能作「無望」或「無亡」。作「無望」時為無所期望,也就是意料之外、意外的意思;或者是沒有希望、絕望。「無亡」則為不死,或無可逃的意思。至宋明時多依王弼,將妄解釋為虛妄,無妄即真實而不虛,並以《中庸》至誠之道來詮釋。

無望

无妄帛書作「无孟」,清華簡作「亡孟」,可視為「無望」的假借,因古望、孟音同,彼此通用,如《爾雅》十藪,宋有「孟諸」,《周禮》作「望諸」,鄭注:「澤藪曰望諸,卽孟豬也。」

《史記‧春申君列傳》:「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今君處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無毋望之人乎?」《正義》解釋說:「無望謂不望而忽至也。」這是以「無望」解「毋望」,意指不在期望之內而突然發生的事,也就是意料之外、意外的意思,上乾下震的晴天霹靂之象。

馬融和鄭康成也都以「望」解釋「妄」,無妄即無望,《說文》:「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望為期望、期盼的意思。無望為沒有希望、沒有期望。馬融:「妄猶望,謂无所希望也。」鄭康成:「妄之言望,人所望宜正,行必有所望。行而无所望,是失其正,何可往也。」馬鄭注解无望的意思似乎類似於現今我們說的沒有希望、絕望,可能由此引申為災難。京房對無妄卦義的解釋則說:「雷起乾宮,人民多疾病。」雷起乾宮即是无妄卦,這或許是无妄解釋作「災」的原因。《雜卦》就說:「无妄,災也。」

總合漢儒對無妄的解釋,類似於現今我們說的「絕望」的意思,這也是「无妄,災也」。但「無望」亦可解釋為期望之外,意外、無所期望的意思。

無亡

虞翻則將無妄解釋為無亡,不死的意思,並批評京房及漢儒將無妄解釋作旱災,生物皆死,是錯誤的註解。虞翻引《序卦》傳說,如果無妄卦萬物都死了,那麼接下來的大畜卦,有什麼可畜養的?因此可證无妄就是無亡,萬物不死,所以大畜卦才有物可畜。

妄,亡也。謂雷以動之,震為反生,萬物出震,无妄者也,故曰「物與无妄」。《序卦》曰:「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而京氏及俗儒,以為大旱之卦,萬物皆死,无所復妄,失之遠矣。有无妄然後可畜,不死明矣。若物皆死,將何畜聚?以此疑也。(《周易集解》「天下雷行,物與无妄」注引虞翻)

虞翻的說法也可以從其他文獻得到印證,馬國翰輯本歸藏作「母亡」,出土秦簡作「毋亡」,阜陽簡作「无亡」。學者或認為這都是「无妄」之假藉,但佐以虞翻注解來看,亡也有可能才是本字。古文亡除了可通孟、妄、望、忘之外,這些字之中亡字最為古老,至少周初就有,其餘他字都在西周末期之後才開始出現。

「無亡」除了解釋為「不死」,還有「勿逃」的意思。因「亡」也有出逃的意思。《說文》:「亡,逃也。」段注:「逃者亡也,二篆為轉注。亡之本義為逃,今人但謂亡為死,非也。引申之則謂失為亡,亦謂死為亡。孝子不忍死其親,但疑親之出亡耳,故喪篆从哭亡。亦叚為有無之無,雙聲相借也。」依段玉裁說法,亡的本義為出逃,後來引申為消失不見,以及死亡。古代雙親死,孝子不忍說死,而說雙親出逃去了,這也是篆書「喪」字寫作「哭亡」的原因。亡字後來又引申為有無的無。因此「毋亡」除了可解釋為不死之外,也可解釋為不出逃,有勸人勇敢面對的意思。此解也很符合該卦的卦義。

無孟

帛書作「无孟」,清華簡作「亡孟」,除了可視為「無望」的假借之外,「孟」也可借為「猛」,《說文》孟「長也」,段注:「讀如芒。《爾雅》:孟,勉也。此借孟為猛。」

「無猛」就是要人不鬥狠,有勸人勿逞匹夫之勇,必需冷靜的意思,這也相當符合該卦的卦象和卦義。無妄震在內,有伺機而動、冷靜之意味。反之,若雷震在外則成「大壯」,大壯者大傷也。

无妄

《說文》:「妄,亂也。」傳統皆以無所虛妄、不亂來,詮釋無妄卦,《老子》第十六章「不知常,妄作凶」的妄。這個觀點大致從王弼開始,而在宋明以後幾乎成為一面倒的看法。

卦象下雷動,外乾天,為動以天之義。動以天者無虛妄,反之,如果動以人,就是虛妄。這也是卦辭說的「其匪正有眚」,行為不正(動以人)則將有災眚。卦象也是雷生於天下,乾壯於上,艮山養於中,養生機於天下之義。乾為天威,震為行,天威下行之象。

卦序上無妄是繼復卦而來,《序卦》:「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一般易學家解釋皆認為,復為改過遷善,善心之歸來,是人在道德上的歸根復本之卦。改過之後就不會再犯錯,也就不亂,所以復卦之後接著是無妄。如程頤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復者反於道也,既復於道則合正理而无妄,故復之後,受之以无妄也。」「无妄者至誠也,至誠者天之道也。」持此看法的易學家多不勝屬,不再列舉。

據虞翻說法,「無妄」為「無亡」,無死,不死之意。復為陽氣歸來,生機藏於下,為反生不死之象。因萬物不死,所以有物可畜,故序卦無妄之後繼之以大畜。虞翻所言甚是,這也符合象傳所說:「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卦義】

總合以上各種說法,比對全體經文,「无妄」當以漢儒的「無望」,作意外解最為允當,或可解釋為無所期望。其次是傳統的「無所虛妄」及虞翻的「無亡」(不死)。

《易經》六十四卦卦義原本就經常有一字多義、一語多關的用法。无妄卦的解釋上當然也可如此。在總體卦義的理解上,可以總合以上卦名發展而給予不同面向的意義:無妄是意外,可能有災難的一卦(無望),但就如《尚書》所言「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老天作孽的意外是我們承受的起的,面對意外能夠冷靜下來(無猛),不要有過多的預想(無望),勇敢面對(勿亡,不逃),動之以天(無虛妄、不亂為),就可以重生再來(無亡,不死)。卦象下雷動,外乾天,為動以天之義。動以天者者無虛妄,反之,如果動以人,就是虛妄。這也是卦辭說的「其匪正有眚」,行為不正(動以人)則將有災眚。

何妥:乾上震下,天威下行,物皆絜齊,不敢虛妄也。 

卦辭雖說「不利有攸往」,但六爻中似乎從內卦的偏向「利有攸往」,至外卦漸轉為偏向「不利有攸往」。如初九「无妄往吉」,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兩爻都是利有攸往。至九四「可貞无咎」,開始要人安定不妄動。九五「勿藥有喜」,至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往則有眚。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 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 易之義:无孟之卦,有罪而死,无功而賞,所以故也。[按:為災。]
  • 昭力:无孟之卦,邑塗之義也。

【今解】

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亨通而宜於貞定。若是行為不正則會有災禍,不利出門或遠行。

無妄為突然發生意想不到的事,發生意外。

《尚書.太甲》:「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無妄元亨利貞,是天作孽猶可違。發生意外的事仍可以得亨通而貞定,不需驚慌。「其匪正有眚」則是自作孽,若是自己行為不正,胡作妄為則無藥可救。

「其匪正有眚」,以上博簡依今文來寫當為「其非復有眚」,與「不利有攸往」連讀,意思為如果不回家(改過遷善)則有災難,不宜有所往。

【字義】

无妄:即「無望」,沒有期望、沒有期待,謂事情沒有期望而來,就是意料之外。《說文》:「妄,亂也。」妄為亂,虛妄。無妄,不亂來、無虛妄。傳統皆作如此解釋。虞翻解釋為「無亡」,不死,希望猶在。

匪正有眚:不正就有災禍。匪,通非。匪正,非正,指行為不正,胡作非為。眚,音「節省」的省,災禍的意思。災眚經常放在一起說,災為天災,眚則為人禍。匪正有眚,意指行為不正則會有人禍。

不利有攸往:不宜有所往,不宜有遠往。得此卦不宜出門,出門可能會有災。

天下雷行物與无妄:應作「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傳統讀作「天下雷行,物與无妄」,但比對六十四卦的《大象傳》,除了无妄卦之外,首句都是卦象的說明,緊接著是卦名,沒有任何一卦會在這當中加入任何贅辭,因此宜讀作「天下雷行物與,无妄」為宜,言天下雷聲大作而萬物並作,無亡,或無望。物與有兩種解釋。一,與為施予,「物與」為「與物」之倒裝。與物,陽氣無不施與而能普及萬物。《九家易》:「天下雷行,陽氣普徧,無物不與,故曰物與也。物受之以生,无有災妄,故曰物與无妄也。」二,與通舉,物舉,即萬物並作。虞翻:「與,謂舉。妄,亡也。謂雷以動之,震為反生,萬物出震,无妄者也,故曰物與无妄。」

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先王以茂盛之道依時而養育萬物。侯果:「雷震天下,物不敢妄;威震驚洽,无物不與,故先王以茂養萬物,乃對時而育矣。時泰,則威之以无妄;時否,則利之以嘉遯。是對時而化育也。」 朱熹:「先王法此以對時育物,因其所性而不為私焉。」程頤:「先王觀天下雷行發生賦與之象,而以茂對天時,養育萬物,使各得其宜,如天與之无妄也。」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今解】

心無期望的前往,吉。

「妄」應作「望」,「无妄往」即「無望往」,心中沒有期望的前往。《象傳》說:「无妄之往,得志也。」內心無所期望的前往,可以得志,得所願,因此為吉。

「無望」也可解釋為意外,意料之外。「無望往」為意料之外的行程,如有意外的事需前往處理,不需擔憂,此事為吉。

傳統解釋無妄為毫無虛妄。無妄往吉,心正而誠地前往則吉。程頤:「九以陽剛為主於內,无妄之象,以剛實變柔而居內,中誠不妄者也,以无妄而往,何所不吉。」朱熹:「以剛在內,誠之主也。如是而往,其吉可知。」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 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 《禮記.坊記》:子云:「禮之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先財而後禮則民利,無辭而行情則民爭,故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易》曰:『不耕穫,不菑畬,凶。』以此坊民,民猶貴祿而賤行。」
  • 昭力:不耕而穫,戎夫之義也。

【今解】

此段爻辭當依《禮記.坊記》修正為:「不耕穫,不菑畬,凶。」或者「不耕穫,不菑畬,凶,利有攸往。」「則」字可能是「凶」字之誤。帛本無「則」字。另依上博簡改為今文為「不耕而穫,不畜之」。

不耕田就想得到收獲,不開墾荒地就要有熟田,凶。這是告戒人不要想著不勞而穫,只等著能夠得到上天之眷顧而獲得意外之財。

《禮記.坊記》孔子引用此段經文說明如何避免人民心存不勞而獲,有完整的論述,不像是誤引經文。孔子又說:「以此坊民,民猶貴祿而賤行。」言以此避免人民心存佼倖想要不勞而獲,人民都還是只重視得到的財祿有多少,而不重視實際的行動。

鄭玄注:言必先種之乃得獲,若先菑乃得畬也。安有無事而取利者乎?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另依《說文》:「畬,三歲治田也。《易》曰:『不葘畬田』。从田余聲。」段玉裁注說:「易曰:『不葘畬田』,『田』汲古以為衍而空一字,宋本皆有之,蓋『凶』字之誤,許所據與《坊記》所引同也,《周易》无妄六二爻辭。」

傳統解釋「不耕穫,不菑畬」相當紛歧,但折衷之後可大致解釋為不與人競逐搶先,做最前面耕田的事,而只求得參與做最後收穫的事。不貪功與人爭相做最早的墾荒工作,只隨人後去種已開墾好的成熟田地。能夠如此謹慎,知道開荒闢土的艱險,不求創始的功勞,只保守追求穩定的成果,那麼就宜於有所往。

或者依宋明儒注解,此言人應當不求回報,無所期望地去做事,不要耕種時想著要收穫,開墾新地時想著要有熟田。能如此不謀功計利,心無所求,則利於有所往。

【字義】

不耕穫,不菑畬:告戒人不應該想要不勞而獲,不要妄想有意外之財。就如有人不想耕種只想擁有收獲,不想開墾荒地只想直接擁有成熟的耕地。以下則是其他可能的解釋:一、不做耕作的事,只作收穫的事;不做墾荒的事,只做耕種熟田的事。意思為不去搶創始的功勞。如孔穎達:「六二處中得位,盡於臣道,不敢創首,唯守其終,猶若田農不敢發首而耕,唯在後獲刈而已。不敢菑發新田,唯治其畬熟之地,皆是不為其初而成其末,猶若為臣之道,不為事始而代君有終也。」二、不在耕作時想著收穫,不在墾荒時就想著良田。意思為做事不求名利,而只求盡人事,聽天命。如朱熹:「言其无所為於前,无所冀於後也。」三、做事無耐心,想要一步登天。《說文》:「菑,不耕田也。从艸、甾。《易》曰:不菑畬。」段玉裁注:「周易无妄六二爻辭,《周禮》注作不葘而畬,語較明。言為之無漸也。畬,二歲田也。」耕,指的是春耕,耕作,是農作的最早階段。穫,收穫,是農作最後的收成。菑,音「資」,第一年才剛開墾之中的田地,也是指「墾荒」的意思。古文菑(葘)通災。此段經文可能以「菑」喻「災」。畬,音「魚」,開墾二、三年之後的田地,就是所謂的「熟田」,適合耕作的田。虞翻:「田在初,一歲曰菑。在二、三歲曰畬。」鄭玄:「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爾雅》:「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馬融:「菑,田一歲也。畬,田三歲也。」

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今解】

意料之外的災難。有人綁了牛,路過的人順手牽走了,但村人就因此受害。

此言有人將牛綁著,可能是綁在樹旁,被剛好路過的人順手牽走,於是引來了村民的一場災難。至於什麼災難?有人認為就是主人遺失了牛。有人認為因為主人發現牛不見之後告官,而讓無辜的村民遭到拘捕。

此段爻辭當與上古故事有關,只是這個故事已經失傳,無論那種說法,都只是後人之編織與臆測,實則還有待更多資料的考證。

《莊子‧則陽》記載,田牟(齊威王)違背與魏瑩(魏惠王)的盟約,魏國犀首聞而恥之,說:「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係其牛馬。」虜人繫牛似乎與古代攻伐城邑有關。

【字義】

无妄之災:意料之外的災難。「无妄」當作「無望」,無所望而忽至,意料之外,意外的意思。

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災也:這段故事有許多種講法,除了以上歷代注解者較常採用的說法外,以下列舉其他見解。孔穎達依王弼注如此解釋:因為沒有依照「不耕獲,不菑畬」的規定擅自去耕田,所以牛被扣留抓走,主管的官員因此得到了牛,村民損失慘重,可謂一場災難。孔穎達將「繫」解釋作主管扣留抓走牛,而「行人」是「有司」(主管)。高亨則認為,有人家裡發生火災,匆忙間把牛綁在外面,但牛因火災而驚慌逃走,再被行人牽走。所以這是行人的獲得,村人的災難。高亨認為「災」就是火災的意思。

九四,可貞,无咎。

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今解】

可以貞定,沒有罪咎。《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意味自己本來就有了,所以貞定為吉,不需外求。

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

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今解】

意料之外的疾病,不用吃藥就會痊癒。

傳統解釋為不知原因的疾病,不要亂吃藥,病情自然會好。依虞翻應作「無亡之疾」,此為死不了的疾病。

《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與經文並不一致。意思為意外而來的藥,即不知來源的藥,不可以亂嘗試。不要亂吃藥的意思。

【字義】

无妄之疾:傳統解釋以「无妄」為「不虛妄」、「至誠」,於文義實在不通。因此另解釋為莫須有的疾病,不知原因的疾病,此亦通「無望」,即「意外」之義。虞翻則以「妄」為「亡」,「无妄之疾」就是不會死的病,死不了的病,意指病情並不嚴重。

勿藥有喜:不用吃藥就會痊癒。喜為痊癒的意思,如損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兌九四「介疾有喜」。侯果:「若下皆不妄,則不治自愈,故曰勿藥有喜也。」朱熹:「勿藥而自愈矣。」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今解】

意料之外的行程,有災難,無所利。

帛書作「无孟之行」,依帛本當作「无妄之行」。

或可解釋為無所期望的行程,對於此行沒有目標與期望,如此而往則有災眚,無所利。反之,若能有所望而往,則可免於災眚。

无妄行,有眚:突然而來的意外之行,這是在計畫之外,因此讓人不知所措。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這將讓人窮困,因而遇到災難。省,音同「節省」的「省」,人禍。

無攸利:無所利,無遠利。沒有任何好處。既然有災禍,當然就不會有益處。

【彖傳注】

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以卦變解釋初九主爻。无妄卦可能是從遯卦而來,遯九三下降之初,成為主爻,因此說「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周易原本以上面三爻為外,下面三爻為內,此卦的內外,是初與三的相對應關係。三為外,初為內。虞翻:「遯上之初。此所謂四陽二陰,非大壯則遯來也。」蜀才:「此本遯卦。」朱熹認為是從訟卦而來,可供參考:「為卦自訟而變,九自二來而居於初。」若以无妄為訟卦來,則大畜當是由需卦而來。訟變無妄為陽從坎中退至初而坎險不見,因此為不利有攸往。需至大畜則是坎中九五前行至上,為有功而涉大川之象,因此大畜說利涉大川。但為何要從需訟兩卦卦變?仍有待釐清與探索。

動而健:以上下二體卦德解釋卦義。无妄卦下震為動,上乾剛健,動而健之象。

剛中而應:九五剛中,為治卦之主爻,與六二相應。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解釋元亨利貞,大亨以正即元亨利貞。

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解釋經文「不利有攸往」沒有期望地前往,心中沒有目標,那麼是要到那裡?天命也不會保佑,如何能行?。鄭康成:「妄之言望,人所望宜正,行必有所望。行而无所望,是失其正,何可往也。」

 

易之義:無孟之卦,有罪而死,無功而賞,所以故也。[按:為災。]”?處似有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