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辭傳註解】繫上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

Jack 發表於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帛書】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過,以言乎近則精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夫鍵,亓靜也圈,亓勭也榣,是以大生焉。夫川,亓靜也斂,亓勭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肥天地,變迵肥四[時],陰[陽]之合肥日月,易簡之善肥至德。 

【今譯】

易,實在很廣很大!若談到它的玄遠之處,則完全沒有止盡。若談到它的切近之處,安靜而正直。若談到天地之間,易道可說是完備而無所不包。乾,安靜的時候是專一的,動作的時候則是陽剛而正直的,因此是偉大的創生。坤,安靜的時候是收斂聚合,動作時則開闢,所以能夠廣生萬物。坤的廣與乾的大,能夠比配天地,它們的變通則比配於四時的消息更迭。陰陽的義理則比配於日月,易簡的善,則比配於極至的德性。

【解讀】

此章進一步闡述第一章所論:「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並論述易道之廣大,以及乾坤之開闔與動靜。

【注釋】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易,實在很廣很大!若談到它的玄遠之處,則完全沒有止盡。若談到它的切近之處,安靜而正直。若談到天地之間,易道可說是完備而無所不包。

廣矣,指坤德;大矣,乾德,乾元至大。即後文說的乾「大生」,坤「廣生」。《彖傳》:「大哉乾元。」「至哉坤元。」

若以六爻卦象的三才架構來看,遠為五與上,即天位;近為初與二,即地位;天地之間則三與四,即人位。

禦:止盡也。不禦則沒有止盡。朱子:「不禦,言无盡。」蒙上九「不利為寇,利禦寇」,取的是抵禦、防禦義。帛書作「過」,「以言乎遠則不過」,言及玄遠之處也不會有過錯。

邇:近也,帛書作「近」,《釋文》:「迩,本又作邇,音尒。」《說文:「邇,近也,从辵爾聲。迩,古文邇。」

虞翻:乾象動直故大,坤形動闢故廣也。禦,止也。遠謂乾。天高不禦也。地謂坤,坤至靜而德方,故正也。謂易廣大悉備,有天地人道焉,故稱備也。 

孔穎達:「夫易廣矣,大矣」者,此贊明易理之大,易之變化,極於四遠,是廣矣。窮於上天,是大矣。故下云「廣大配天地」也。「以言乎遠則不禦」者,禦,止也。言乎易之變化,窮極幽深之遠,則不有禦止也。謂无所止息也。「以言乎邇則靜而正」者,邇,近也。言易之變化,在於邇近之處,則寧靜而得正。謂變化之道,於其近處,物各靜而得正,不煩亂邪僻也。遠尚不禦,近則不禦可知;近既靜正,則遠亦靜正,互文也。「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者,變通之道,徧滿天地之內,是則備矣。

《本義》:不禦,言无盡。靜而正,言即物而理存。備,言无所不有。

李光地:遠近是橫說,天地之間是直說。理極於無外,故曰遠。性具於一身,故曰近。命者,自天而人,徹上徹下,故曰天地之間不禦者,所謂彌綸也。靜正者,所謂相似也。備者,所謂範圍也。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乾,安靜的時候是專一的,動作的時候則是陽剛而正直的,因此是偉大的創生。

乾為陽,性情剛強而光明,當其安靜而不動則專一,如乾初九之「潛龍」;當其動作,則如天行之剛健而不息。

帛書作「夫鍵,亓靜也圈,亓勭也榣,是以大生焉」。鍵,乾也。帛書乾卦皆作鍵。圈,《說文》:「養畜之閑也。」即豬圈、牛圈之圈。引申為圓圈之圈。天圓地方,故曰圈。勭,動也。榣,搖也。

《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直:《說文》:「正見也。」引申為曲直的直。韓康伯解釋為剛直,孔穎達則解釋為正直。

《易之義》:子曰:「易之義誶陰與陽,六畫而成章。曲句焉柔,正直焉剛。六剛无柔,是胃大陽,此天[之義也]。」

宋衷:乾靜不用事,則清靜專一,含養萬物矣。動而用事,則直道而行,導出萬物矣。一專一直,動靜有時,而物無夭瘁,是以大生焉。

韓康伯:專,專一也。直,剛正也。

孔穎達:乾是純陽,德能普備,无所偏二,唯專一而已。若氣不發動,則靜而專一,故云「其靜也專」。若其運轉,則四時不忒,寒暑无差,剛而得正,故云「其動也直」。以其動靜如此,故能大生焉。

程頤:乾,陽也,不動則不剛。其靜也專,其動也直,不專一則不能直遂。坤,陰也,不靜則不柔。其靜也翕,其動也闢,不翕聚,則不能發散。

《本義》:乾坤各有動靜,於其四德見之。靜體而動用,靜別而動交也。乾一而實,故以質言而曰大。坤二而虛,故以量言而曰廣。蓋天之形雖包於地之外,而其氣常行乎地之中也。易之所以廣大者以此。

《朱子語類》:天是一箇渾淪的物,雖包乎地之外,而氣則迸出乎地之中。地雖一塊物在天之中,其中實虛,容得天之氣迸上來。大生,是渾淪無所不包。廣生,是廣濶,能容受得那天之氣。專直則只是一物直去。翕闢則是兩箇,翕則翕,闢則闢,此奇耦之形也。

又云:乾靜專動直而大生,坤靜翕動闢而廣生,這說陰陽體性如此,卦畫也髣髴似恁地。乾畫奇,便見得其靜也專,其動也直;坤畫耦,便見得其靜也翕,其動也闢。

胡炳文:乾惟健,故一以施。坤惟順,故兩而承。靜專,一者之存。動直,一者之達。靜翕,兩者之合。動闢,兩者之分。一之達,所以行乎坤之兩。故以質言而曰大,兩之分,所以承乎乾之一,故以量言而曰廣。

李光地:此節是承上節廣矣大矣,而推言天地之所以廣大者。一由於易簡,故下節遂言易書「廣大配天地」,而結歸於易簡也。靜專動直,是豪無私曲,形容易字最盡。靜翕動闢,是豪無作為,形容簡字最盡,易在直處見,坦白而無艱險之謂也。其本則從專中來,簡在闢處見,開通而無阻塞之謂也,其本則從翕中來。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坤,安靜的時候是收斂聚合,動作時則開闢,所以能夠廣生萬物。

坤為陰,本性柔弱而順從,當其靜也,則收斂凝聚,如坤初六之履霜堅冰,《象傳》說:「陰始凝也。」動則承順天道而廣生,《彖傳》所說:「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翕:收斂、聚合。《說文》:「翕,起也,从羽合聲。」段玉裁:「《釋詁》、《毛傳》皆云:翕,合也。許云起也者,但言合則不見起,言起而合在其中矣。翕从合者,鳥將起必斂翼也。」翕為鳥將起而斂翼合羽,引申為收斂、聚合。

闢:《說文》:「闢,開也。」段玉裁:「引申為凡開袥之偁,古多叚借辟字。」闢即開闢、開拓之義。相對於翕之為收斂聚合。

宋衷:翕,猶閉也。坤靜不用事,閉藏微伏,應育萬物矣。動而用事,則開闢群蟄,敬導沈滯矣。一翕一闢,動靜不失時,而物無災害,是以廣生也。 

韓康伯:翕,斂也。止則翕斂其氣,動則闢開以生物也。乾統天首物,為變化之元,通乎形外者也。坤則順以承陽,功盡於已,用止乎形者也。故乾以專直言乎其材,坤以翕闢言乎其形。

孔穎達:坤是陰柔,閉藏翕斂,故「其靜也翕」;動則開生萬物,故「其動也闢」。以其如此,故能廣生於物焉。天體高遠,故乾云大生;地體廣博,故坤云廣生。對則乾為物始,坤為物生,散則始亦為生,故總云生也。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易道的廣大能夠比配天地,其變通則比配於四時的消息更迭。陰陽的義理則比配於日月。易簡的善,則比配於極至的德性。

乾為天,坤為地;乾大生,坤廣生。因此曰廣大配天地。

《繫辭上》: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

《文言傳》: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豫卦《彖傳》: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

恆卦《彖傳》: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

荀爽:陰廣陽大,配天地。謂乾舍於離,配日而居;坤舍於坎,配月而居之義是也。乾德至健,坤德至順,乾坤易簡相配於天地,故易簡之善配至德。

虞翻:變通趨時,謂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壯、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觀、剝,配秋;坤、復、臨,配冬,謂十二月消息相變通,而周於四時也。

孔穎達:「廣大配天地」者,此經申明易之德,以易道廣大,配合天地,大以配天,廣以配地。「變通配四時」者,四時變通,易理亦能變通,故云「變通配四時」也。「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者,案初章論乾坤易簡,可久可大,配至極微妙之德也。然《易》初章易為賢人之德,簡為賢人之業,今總云「至德」者,對則德業別,散則業由德而來,俱為德也。

《本義》:易之廣大變通,與其所言陰陽之說,易簡之德,配之天道人事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