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48 井卦
井卦字義:
- 《說文》:八家一井。(井田制度)
- 水井,用以養人:傳統註解的主流。
- 㓝,通刑、型,法也:漢代註解採用此義。
- 阱,陷阱:當代學者開始採用此義。
傳統註解井卦取水井之義。井以出泉,泉以養人,貴在自清。比喻君子只要誠心養德,民將歸之。
井卦字義:
傳統註解井卦取水井之義。井以出泉,泉以養人,貴在自清。比喻君子只要誠心養德,民將歸之。
困是窮困,也是考驗君子德性的一卦,《繫辭傳》說:「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又說:「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窮困之時,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操守與修養,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夠堅守節操,因此得以窮中求通,所以卦辭說「困亨,貞,大人吉」。卦德險以悅也是君子處困之道,孔子困於陳蔡,擊木而歌,可謂險以悅的最佳註解。
占筮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我們明白《易》的義理,進而獲得「進德修業」的善果。所以無論我們使用哪一種占斷方法,只要它具有以上這些功能,那麼它便是一個好的占斷方法。
升卦卦象是木在地下,木以土為生,土中之木可逐步成長為大樹,因此以升為卦名,取其逐漸成長的意思。卦象下巽為漸入、逐漸進入,這也代表升的成長與上升過程是漸進式的,而不是跳躍式的。
升卦典故可能與古公亶父帶領族人從豳南遷到岐下有關。首先為卦辭說的「南征吉」,為遠行至南方的岐下。九二的禴祭,九三的「升虛邑」,以及六四的「王用亨於歧山」,至六五的「升階」,似乎都與古公亶父在岐下建立都城有關。
我認為《易》占不是定數,「有是德,應是占」,我們有其德,才能應其占,否則即使是「吉占」,最終結果亦可能為凶。
《說文》:「萃,艸皃。」萃原本意指草木叢生繁茂的樣子,引申為聚會、群聚。這也是傳統十翼所持的字義,如《彖傳》:「萃,聚也。」《雜卦傳》:「萃聚而升不來也。」《序卦傳》:「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高島斷易》所錄此占十分精彩,包含使用貞悔,運用卦德和爻辭解,運用《易傳》輔助解,取象。使用互體,使用「承、乘、應、比」的技巧,使用綜卦和綜卦爻辭,取綜卦之象等。應證事後的結果十分準確,故和各位易友、老師們分享。
姤卦卦名應當作「遘」,為偶遇的意思。在許多古書中也會作遘,《釋文》言姤卦:「古文作遘。」甲金文有遘無姤,因此卦名應以遘為正,姤假借為遘。
遘的本字為冓,是由冓字增繁演化而來。
冓為遘遇之義,後來又演生出從止、從ㄔ,從辶的不同字,除了作為遘遇之義外,金文中有「婚遘」一辭,即《周易》的「婚媾」。因此,冓、遘也有婚媾、媾合、交媾之義。冓的其他衍生字還有搆、溝、構、覯,都帶有交會的意味。
誠心而論,閱讀《高島斷易》,可以看出高島是一位「至誠如神」之人,所以他才能屢占屢驗,日人尊他為易聖。但也如蔡茂寅先生在其著作《周易時義》中寫道:「由於占筮仍不免含有推理的成分,因此主觀好惡過強即足以影響客觀判斷,占筮時最宜避免。」
所謂的「四隅」、「四正」,是將空間方向分為八個方位。東、南、西、北四個正向方位稱「四正」,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四個邊角的斜向方位則稱「四隅」,或「四維」。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周易》後天八卦圖的安排,乾坤兩個最重要的天地之卦卻置於四隅的位置,而不是東西或南北。而且乾在西北,似乎又與金沙遺址的「西北—東南」朝向偏愛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