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公告


胡瑗《周易口義》

Jack 發表於

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今江蘇南通如皋),因世居安定堡,故世稱「安定先生」,為「宋初三先生」之一。其說易以義理為宗,而不參雜象數。程頤教人讀易,要先讀王弼、王安石,然後就是胡瑗,朱子也頗推崇之。

【周易全解】55. 豐卦

Jack 發表於

豐卦卦義,孔穎達所說最為貼切:「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為豐。」
傳統多依《彖傳》及《序卦》將豐解釋為大,然而,豐之為大,是因為豐富,特別是指人的財富或道德。
卦象下離明而上震動,明以動,明和動相得益彰,可光可大,所以有盛大之象。
雷電齊發,自古有「執法」的意象,因此《象傳》說:「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4:《解義》與皇家易學

Jack 發表於

與《折中》相較,《解義》除了要在易學上樹立一個標竿,也意圖展現《周易》作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的經學地位。也因此,其解經援引大量《詩》、《書》、《禮》、《春秋》,以及《論語》、《孟子》的經文與政治哲學,另外也引用了大量的歷史典故。

【周易全解】54 歸妹

Jack 發表於

女子嫁人曰歸,妹為少女之稱。歸妹即家中少女出嫁,是關於商王帝乙嫁女兒的和親之事。帝乙是商朝亡國之君商紂的父親,在位時殷商已經衰弱,相對的周逐漸強盛。為了安撫周,帝乙將女兒嫁給了當時的西伯周文王,以和親之事避免戰事,此所歸之妹即周武王的母親太姒,而周武王也是後來討伐商紂的周王。

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3:康熙與易經,易經與數學

Jack 發表於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由於康熙好易,科場出題還有文人士子也會刻意投其所好。康熙也因此告誡出題考官,應該避免因此而產生弊端。
明末開始的西風東漸,也對康熙有很深的影響。他不只積極將西學引進中國,自己也是努力地汲取西方數學、天文學,以及科學的相關知識,也因此,他對於《易經》的看法與傳統儒家顯然有很大的差別。他很贊同易學與數學之間的關聯,甚至將《易經》與西方數學的算法相提並論。而他對於易理的思維方式,也是相當實證的。

文章分類

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2:經典是修身治世的實學

Jack 發表於

對康熙來說,經書所言,不是玄虛的教條,而是實用的學問。儒家經典顯然具有統治漢人的政治工具意義,這也可能是他努力學習的原因之一。但無論如何,至少他對於這些經典是真心喜愛的,經常讀到三更半夜。在深入閱讀中思考如何實際用於經世治國。其中,他最投入與喜好的,就是《易經》。

文章分類

【周易全解】53 漸卦

Jack 發表於

《序卦》:「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漸為漸進之義,孔穎達說的:「漸者不速之名也。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也。」卦辭以女歸為義,而爻辭講的則是以鴻鳥如何漸進為主軸,另也談到婦人之孕育子女。

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1:經筵日講的舉行與《解義》講章的編寫

Jack 發表於

《日講易經解義》是清康熙皇帝命令牛鈕、孫在豐等日講官,將經筵日講《易經》的講章內容編纂而成,是集結清初最頂尖經師所寫成的皇家《易經》課程講義。康熙不只要求講官文筆必須切要而務實,甚至對內容的邏輯架構與鋪陳,都有具體的指導。《解義》內容架構之所以如此嚴明,條理與脈絡清晰,每卦的卦、爻義定義清楚而切要,都是源自於康熙的嚴格要求與指導。

文章分類

《日講易經解義導讀》序

Jack 發表於

初讀《解義》令人相當震撼,如此鉅作,可說前所未有。於是花費四個月時間整理並校對原文。接著又以八個月時間潛心撰寫《解義導讀》。從初稿完成到準備送印,這一年半的沉澱期間,也經過幾翻的修改,並再次校對《解義》原文。為求原文校對的品質,也收集到文淵、文瀾、內府、摛藻堂薈要等不同的四庫全書版本,詳加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