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選擇時, 如何問卦?

taronwong 發表於
Forums

如果眼前有兩個選擇時, 比如說有工作A 跟B, 或感情A 跟B, 需要做選擇時, 未知各位前輩們會如何設定問題, 或會否卜兩卦, 再去對比所卜之卦好壞?

Taron兄:

據我所知,當有兩個選項卻又不知如何選擇時,A & B各卜一個卦,是常用的方法。也有人甚至會用反問法再卜問一輪。比如先問選A的吉凶,問選B的吉凶,然後又再問「不選」A的吉凶,「不選」B的吉凶。萬一吉凶兩相矛盾,因為無法判斷選哪一個好,所以只好再來一次.........

雖然很多人單純由卦示去選較吉的那一個,這卻不是好的方法,甚至很容易誤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不是不可以分別問,但最好不要全部被卦牽著走,卜卦是要藉由隨機,讓我們能從另一個全然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思考」是成為人類最重要的特質,能從「錯誤」中學習則是人類能進步的原因,所以只要認真思考,最後用自己的理智判斷選擇一個即可。

退一步想,當我們只能選一個時,不要說當時不知選對選錯,即使十年後回頭看,理論上,還是不可能能知當時是選對還選錯。

明白. 我最初是想說, 如果有兩個選擇, 有沒有可能單用一個卦, 不過就是想來想去都想不到怎麼用一個卦去問. 所以我也試了用兩個卦.

而卜卦的時間盡量拉開, 比方說卜完A吉凶, 一個星期後再卜B吉凶. 因為這樣卜完一卦, 可以先清空自己對這件事的感覺, 之後再卜, 感應也許會比較好.

Taron兄:

您的提議確實較佳。

1. 有沒有可能只用一個卦?有可能。占卜前如果占問者先盡可能把兩件選項的基本背景與未來的發展調查清楚,用理智先分析其中利弊,並依照現有收集的利弊得失,排出優先順序,這時一個原本以為有兩個選項的事情,就會逐漸聚焦到只有一個選項。如果再繼續針對選項A評估,這時就會了解不是吉凶的問題,而是「該不該去做」的問題,如果繼續深入,會只剩下要「如何去做」的問題,如果再繼續深入思考並開始著手佈局,再來會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感覺,最後只有在關鍵的時刻出現的那一刻,以一占決之。赤壁之戰吳國高層,充分展現出這種決策思考與成辦一件事特色,故能以寡擊眾。

因此在完成佈局前,就貿然去問此事吉凶,然後反過來決定要不要先做,這是因為怕浪費了收集資料,著手佈局的時間與精力。這樣功利的考量也不能說錯,問題是,收集資料、審慎思考、學習佈局是最關鍵的特質,是人最需要練習的部分,各何況這些是根本因,做一點,後面的果一定會變,如果是該做的事,卻因卜卦結果而不做,最後錯失是必然。顯然地,我們被占卜誤導了,結果我們還自以為占卜很準。

我一直在往這方面努力,在占卜前,盡可能地增加資訊,並用理性思考來做抉擇,此時不但占卜次數驟減,占卦解卦相應程度也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會過得更快樂與知足。

2. 上述只是我的目標,老實說,我也還沒做到。此時,如能像您說的,先卜A,過一段時日再卜B,讓自己淨空、沈澱、延長決策時間,讓理性能發揮作用,一定比同時占兩卦要來得好。(快思慢想中,我們的理性思考,需要時間也需要沈澱,因此把事情隔開,讓時間充分介入,是我們這種初學者應該要做到的)

其實我覺得用牌方便很多,直接抽兩張各代表一種狀況就好

另外,我以前一直覺得易經卜卦最常見的一種限制是我們要努力在簡單的一卦一爻之內看到所有窮盡的可能性,因此很容易做出過度解釋,因為如果不如此我就可能只有一個爻辭可以看,你也可以想像就是因為這樣才有人開始看互卦錯卦縱卦…

通常占卜的人會想知道更多,例如為什麼這件事情會是這個結果? 有沒有那些是我要注意的?等等

這時候可以稍微用類似塔羅的方式在同一個問題上面抽三到五張牌

來看見可能的狀況

甚至像我是把未來的發展跟自己的心態還有過去發生的事情這些要素拆開成三張牌來看

到目前為止都覺得方便又準確

會提出如此是因為看到你說想要用一卦展現兩種狀況,讓我想到學易的人都想要遵守簡易的原則,盡量在最簡單的變化裡看見所有的可能性,但是人是那麼複雜怎麼可能單靠一卦一爻就把所有狀況都顯現出來

因此我個人是覺得如果有更大的企圖心稍微去解構古法然後來做更靈活的運用其實是很棒的事情 

當塔羅不斷精進甚至可以從此窺視人的潛意識、人的動力等等各種面相,我們還是謹守在一種預測數上面的迷思而沒辦法順應人應有的彈性,我覺得是很可惜的事情。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都講得相當好。這裡個人依所學提供古法作為參考。

首先是春秋筮例孔成子立衛靈公卦例,由於衛國下任國君有兩個人選,所以分別為每一個人問一卦。再比較卦爻辭。但古代在決策時,也不會只以占筮做最後決定。該卦例其實還有占夢。很多情況之下,還必需經過占卜(就是用龜卜)。

另外,古代有枚卜之法,原本是用於卜法,但推論也很可能適用於筮法。

《尚書‧大禹謨》:「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孔安國注:「枚謂歷卜之而從其吉。」就是將所問之事的一切可能,逐一拿來問卜,最後取吉者。「枚卜功臣,惟吉之從」是一位一位功臣拿來問卜,挑其中最吉的一位。這很像我們民間廟裡擲杯選爐主,得最多聖杯的就是那一位。

至於得出一個卦可以解釋多少事情,解讀出多少有意義的資訊,這是每個人的修為問題,與用牌、或用揲蓍得的卦無關。關於這些基礎問題,建議閱讀春秋筮例系列文章,可以看到古人如何運用易經,以及八卦解釋事情的能力可以到那裡。

因為我自己學易經的關係,身邊其實有些朋友也引發了興趣想來學,但是他們占了幾卦以後發現自己根本看不懂,即便我很努力跟告訴他們一些基本原則,他們還是感到困難重重,後來就放棄了。

沒錯易經占卜能從一個卦象裡面看出多少內容是個人修為問題,但是當一套占卜工具需要修為夠高才能讓這個占卜來幫助我解決問題的時候,那這套工具本身就有一定的排他性。

面對易經裏頭很多似是而非卻又讓初學者感到不知所云的句子,只會讓他們退卻,最後願意來學易經的人越來越少,所以一句「個人修為」可以解釋很多事情,但是好像也對於易經推廣沒什麼幫助。

我不知道其他年齡層的狀況是怎樣啦,至少在我這個年齡層,大概剩下中文系的人會學易經了。我不知道是我們應該要繼續清高告訴大家修為夠高就能夠理解易經的精義,還是我們用一套有系統的方式來簡化易經讓初學者好上手,引發他們繼續追求裏頭奧妙的慾望?我不知道哪種比較好,但至少我覺得這是可以吸引其他人來接近易經的方式之一。

 

牌卡的簡易親民路線,和艱深研究的路徑,不會相互排斥,反而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牌卡可以讓人更容易進入易經的世界,也很適宜像處處這樣的勇於創新突破。這是好事。

所以我也設計了一套易經牌卡,也很樂於看到各種創新的應用。但很慚愧的,在簡易及創新應用上,非我所長,所以一直很少在此著墨。像處處這樣試著結合塔羅牌陣,就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應用。

艱深問題的研究是我較有興趣的,也是我的專長,所以也專挑這個點來回答。但這與牌卡之親民易用問題是兩碼子事,也不會相互排斥。有人是先學了易經牌卡,然後開始有興趣學易經,覺得知識不夠用,然後開始艱深問題的研究。也有人是先學難的,後來發現易經牌簡單易用,然後開始用牌卡。

所謂的修為,就如儒家講內聖外王,莊子講真人,這都是無法達成的目標,但卻是可以自我期許的。是我們在學習路上可以的一個很好選擇。

我們對於周易義理、八卦等基礎問題的期許越高,投入功夫越深,就可得到越多的智慧與事情的洞察力,雖然都是一個無止盡的歷程,但還是可以自我期許的。

 

TaronKHS兄的做法極好

頗認同KHS兄「收集資料」與Taron「延遲時間」的做法。

決定一件事情之前若貿然只為有一個答案而草率決定,這個決定應該是沒有意義的吧!所以事前的收集資料是很重要的步驟,且是不得不的方法,再者,在此間,必須藉由時間空間讓過程慢慢發酵,精華留下,渣滓去除,漸漸地結果應該就呼之欲出了。

 

吾人應該要練習控制當下衝動的情緒及培養收集資料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