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卦「乘馬班如」可能不是你想的那種騎馬

Jack 發表於

 

屯卦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通解意思大概是指求婚媾的人馬聚集,但女孩堅貞而不肯嫁。另有說法認為這是古代在搶親。

而「乘馬班如」一般通解以「乘」為騎乘,「乘馬」就是騎著馬。

事實上我們仔細去閱讀漢代至今的多數注解,都未明言乘馬是騎馬,但依文義脈絡來看,似乎這是一個不言而自明的解釋,所以沒有人去特別說明「乘馬」是「騎馬」的意思,但依文義來推理,就是騎著馬的意思。

「乘馬班如」每個易學家見解或有些不同,但大致意思就是騎著馬在原地打轉不前進。

本文要提出一些不同的見解供大家做個參考。本文取自易學網。

「屯如邅如,乘馬班如」講的很可能是馬在交配的過程。

乘馬為四馬=戰車

首先,先看《周易》以外的經典,其實「乘馬」比較是四馬的意思。

《周禮》「乘馬一師四圉」,賈公彥引鄭司農說:「四疋為乘,養馬為圉。」又說:「玄謂二耦為乘。」

《說文》:「駟一乘也。」段注:「《周禮》校人,鄭司農注云:四匹為乘。按:乘者覆也,車軛駕乎馬上曰乘,馬必四,故四馬為一乘,不必已駕者也。引伸之,凡物四曰乘。如乘矢、乘皮、乘韋、乘壺皆是。駟者、馬一乘之名。」

乘為四馬,但更精確來說是兩對。好像是因為古代兵車是以四隻馬在拉,所以乘馬就是四馬,並引申為馬車,或者泛指四個為一組的。另外《尚書》說:「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另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的傳說,這是以四隻馬拉的車為卿所乘的車。

無論如何,以四隻馬拉車,可能必須兩兩一對才好拉,所以鄭玄才強調是「二耦」,就是兩對馬。

「乘馬」在《詩經》出現多次,大致上也是這個意思。例如:「大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駕我乘馬,說于株野」、「路車乘馬」。

聽說古代君王田獵是乘著兵車的,「大叔于田,乘乘馬」講的是鄭桓公(周幽王的叔叔)乘著四馬兵車田獵的事。

依據這個解釋,那麼「乘馬班如」講的有可能是田獵之事,所以六三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這種很像在打獵的事。本文取自易學網。

鄭玄註解之腦補

但鄭玄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馬牝牡曰乘。」

牝牡就是用來當種繁殖用的母馬和公馬,母的就是牝,如坤卦說「利牝馬之貞」。公的就是牡。乘在古文中也有成對之義,如《揚子.方言》:「雙雁曰乘。」簡單說,鄭玄意思是「乘馬」就是一公一母成對的馬。

但鄭玄如何以此解釋整段經文?就沒更多的資料了。所以這一對公母馬要幹什麼?只能靠自己腦補。

《周禮》「中春通淫」鄭玄注:「中春,陰陽交、萬物生之時,可以合馬之牝牡也。」公馬母馬送作堆當然是要交配繁殖之用。所以後面以人的「匪寇婚媾」相呼應。馬要送作堆,人也要送作堆,就是《周禮》「中春通淫」,春光無限的概念。

「匪寇婚媾」的媾,本字是冓,易經有一卦叫做姤卦,姤這個字出現的很晚,不會是易經原本的卦名。很多古書會把姤卦寫作遘,這才是正解。冓同時也是遘的本字。所以姤的原始卦名很可能就是冓。本文取自易學網。

冓(媾)甲骨文畫的是兩隻魚,像是在親嘴的樣子,有古文字學家認為這就是我們說的「魚水之歡」。這樣子姤卦的「勿用取女」就有解了。簡單說啦,我們現在說的一夜情甲骨文就畫兩隻魚給你看,然後演變出了「冓」這個字,又演變出交媾、媾合的媾,邂遘的遘,構造的構。都帶有「有一腿」的意思。「構造」和有一腿有什麼關係?木材很有秩序的交叉堆積起來就是構造,和有一腿像不像?(說文:冓,交積材也。)(以上「有一腿」純屬個人腦補)

冓甲骨文請參考漢語多功能字庫

這麼純樸但帶有點情色的畫面你要儒者說出來或解釋清楚,等於是要他的命,因為這是在污辱聖賢。

重解屯九二

所以屯卦九二這段講的情節很可能是這樣:

卦辭說「利建侯」,諸侯國初建之時,要在某一地落地生根。初九說:「磐桓,利居貞,利建侯。」磐桓是磐石和大柱,先說結果,在此住定了,所以地基也打好了,房子也蓋了。再說原因,因為這是一個適宜居住下來發展的地方,所以利於建立諸侯國。本文取自易學網。

接著就是旺旺的問題:人丁要旺,六畜也要興旺。六二講一開始在這裡墾荒所遇到的這類困難,「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可能說馬在繁殖過程當中失敗了,最後竟然沒有生小馬,然後女人也不生小孩了。

為什麼沒有生小馬,不知道。我們只能透過文字的比對推理出古人遇到了這個困難。

「乘馬班如」的班原始意思是分開。兩邊是玉,中間一刀,就是把玉石一分為二。「乘馬班如」就是公馬和母馬分開了。馬交配然後分開了不必然代表交配失敗,那有交配一直黏在一起而永遠不分開的道理?但透過其他文字的對比,會強化「分開」沒戲唱的意思,這是電影拍攝表達手法的問題。後面「女子貞不字」既說女人不生小孩,也在說母馬不生小馬。基本上整段經文是以人與獸穿插對比在述事的,一下子用馬來比喻人,一下子談到人了也在比喻馬。所以馬遇到的狀況,也是人遇到的;人遇到的,馬也遇到了。

「乘馬班如」也可採另一個詮釋,公馬和母馬就是從頭到尾不肯在一起,所以「班如」,小兩口一直是分開而不交配,所以生不下小馬。就如女子貞定不肯與匪寇生小孩(女子貞不字)。

字就是生小孩。儒者通常把字解釋作「許嫁」。孔穎達則解釋作「愛」,我在猜,他的意思會不會是愛愛,或者是做愛做的事。本文取自易學網。

所以這裡的「乘馬班如」是在為後文的「女子貞不字」鋪陳。可能遇到的公馬功夫不行,所以母馬一直不理他,或者是沒有把事情辦好就不行了。就像來求婚媾的土匪一樣讓老娘很不爽…或者是有什麼狀況讓馬無法順利交配生小馬,諸如此類的。

屯如邅如新解

為什麼母馬不爽?可能問題出在「屯如邅如」這四個字上。

屯的甲骨文,像什麼東西就自己想了。

屯字《說文》解釋說:「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从屮貫一,一,地也。尾曲。《易》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屯就是小草剛剛穿地而出,很難長出來的樣子。各位可以想想,公馬的gg如果像這樣是不是會GG。「剛柔始交而難生」這句話也很值得玩味。

邅的話也通雙人旁加亶,《廣韻》:「走也,藏也。」邅有藏的意思。好不容易冒一點點,又「尾曲」又藏起來。講的是什麼狀況?

邅這裡還有其他脈絡可請大家自行想像,也順便看看能不能幫這馬找出問題。

邅可能在古本是作亶,《說文》引作「驙如」:「駗驙也,从馬亶聲。《易》曰:乘馬驙如。」段注:「周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馬班如。亶俗作邅,宋時《經典釋文》不誤,許所據易蓋上句作駗如驙如,乘馬二字當為誤文。」本文取自易學網。

亶《說文》說是「多穀」穀子很多像在形容什麼?《爾雅.釋詁》則說:「亶,厚也。」若假借做「襢」,就是赤裸裸、裸露。若是「澶」就比較鹹溼了,《莊子.馬蹄篇》說「澶漫為樂」,《莊子集釋》:「李云:澶漫,猶縱逸也。崔云:但曼,淫衍也。一云:澶漫,牽引也。」是不是這隻公馬有色但無能?就像那個土匪一樣...

總之,屯如邅如講的可能是馬在享魚水之歡的過程,而且帶的好像是Zoon In的鏡頭,也好像是在說那隻公馬不得其門而入的樣子。

與坤卦關係

母馬找公馬好像在《易經》某一卦也曾出現過。

回到屯卦的前一卦坤卦來看。卦辭開宗明義跟你說「利牝馬之貞」,又說「先迷後得」,這也像是在為屯卦做鋪陳。這個請大家參考彖傳注,在彖傳的宇宙論裡,屯就是乾卦巫山雲雨「雲行雨施」之卦,坤卦在與乾卦結合過程當中卻是「先迷後得」。屯卦好像也有「先迷後得」之義。九二講的像是這「先迷」,這隻母馬還沒找的她的 Mr. Right,所以就不想巫山雲雨「雲行雨施」幫助生小馬了……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講的可能就是「後得」,後來得到 巫山雲雨「雲行雨施」,就婚媾交合了。有人可能會說,不是「乘馬班如」分開了?分開的過程和氣氛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你懂的....像上六的「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又是另一種分開法。

前文提到《周禮》說的「中春通淫」,依賈公彥疏:「按《月令》,季春乃合累牛騰馬,遊牝於牧。彼注云:此月可以合牛馬,毄在廄者。其牝欲遊,則就牧而合之。」本文取自易學網。

意思是說,中春的時候,馬母該交配生小馬了,但母馬要到野外(牧)玩才有「性」致,所以就得把她放到野外到處趴趴走,等她覺得老娘高興想愛愛了為止……這好像有點像坤卦預告的情節。所以春天郊遊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

《詩經》有一首名為〈鴛鴦〉的詩注解可能要修改一下了: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鴛鴦自古象徵的是什麼就不用多說了吧!前面講鴛鴦在飛,後面講「乘馬在廄」,這個乘馬好像用牝牡馬來解釋比較好,這詩顯然是叫「乘馬」快點出去外面走走,就好比君子要結伴去踏踏青,這樣才有「性」致增產報國,賈公說的「毄在廄者。其牝欲遊,則就牧而合之」,這樣君子才能夠子孫滿堂,福壽萬年。

那麼「乘馬班如」到底該怎麼解釋?

本文目的並不是在否認傳統的解釋,只是提供更多可能與上古生活有關的詮釋方式。所以,這裡原本就只是提出一個新的解釋方式,和傳統解釋並不衝突,也不相互排擠。本文取自易學網。

《周易》是占筮之書,什麼是占筮?解讀鬼神透過卦象所傳達出的話,基本上易經就是鬼話連篇「神諭」之書。所以語言很隱晦而一語多關,這是周易語言的基本特色。

所以不要試圖用單一的語義來解釋或理解周易經文,也不要聽那種「全世界都錯,只有我對」的鬼話。但在讀周易時,一定要多試圖想想,在古代的生活背景裡,什麼才是比較會出現的場景。這代表我們對於當初時代背景下一些文字的基本用法,還有一些生活情境要有所了解。

總之,傳統解釋應該還是最好的解釋。只不過,這當中或許有些上古原始生活的描繪已湮滅在更為精緻的周易解釋之中了。本文只是試圖找出這些上古的生活情境。

恰好最近正好也在細讀這個屯卦,看了站長的最新闡釋實在很令人腦洞大開。郭兄能開前人之未開,考證有據,解說成理,更難能可貴的是行文卻又如此幽默詼諧。這真的是一篇奇文,實在令人佩服之至!當然正如郭兄所言,這只是另外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經之道。易經的闡發也是與時俱進,當時先人作易經時或許就是有這樣的考量,經後世不斷地豐富和延展易經的內涵使之更為博大精深,後來的解釋在此基礎上有新的改變和提升也是不足為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