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方圓圖

Jack 發表於

羲皇八卦圓圖、卦位,天地列上下之位,日月行天地之中。雷動于地下,風吹於天上,澤上仰天,山下附地,天地反覆,有陰有陽,山澤通氣,有生有成,風雷相薄,有升有降,水火相射,有寒有暑,此八卦之象也。

天地爲包羅,日月行造化,日自左旋而陽氣升,故震一陽,兌二陽,亁三陽,在左;月自右退而陰氣生,故巽一陰,艮二陰,坤三陰,在右,此八卦之氣也。氣行而六十四卦即生矣。

六十四卦,即八卦相蕩,變化而生者,氣行於內者也,象見於外者也。但八卦氣行之序,亦逆道也。有逆方有生,不逆不能生。順生即在逆退之中。

圖圓者,圓以象天,天之爲運,一氣上下,周而復始,迴圈無端,太極之象,未生出者也。未生之道不可見,可見者,生出之卦。已生逆回,則未生者,即在其中,故卦位震一陽,在左至下;離二陽一陰在左中,兌二陽,在右近上;乾三陽,在左至上。其序則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卦位自下而上,卦序自上而下,以示逆中有順,順中有逆。其乾一、兌二、離三、震四之逆來者,即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

一氣順上,則爲震、兌、離、乾之陽;一氣逆下,則爲巽、坎、艮、坤之陰。陽退即陰生,陽進即陰退,陰陽總是一氣變化。非一氣之外,別有陰陽。

但一氣生機,總在一逆之妙,惟逆故來,逆來則陽氣收斂歸根,而仍得生,故《繫辭傳》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可知先天太易,全在逆上也。

卦位順生,卦序逆序,其意深哉。不特八卦如是,即六十四卦方圓圖,亦無不如是。圓圖即八卦相蕩之道。相蕩者,一卦蕩而行八卦之氣,八卦相蕩,而行六十四卦之氣,非八卦之外,別有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無非八卦運用,八卦總是一陰一陽運用,一陰一陽運用,總是一氣逆順運用耳。

圓圖方圖,仍是八卦之氣,惟方圖乾西北,坤東南,以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斜行。二圖似不相同,但圓以象天,方以象地,上者爲陽,下者爲陰。地,西北高而東南低,高即陽,低即陰也。方亦以亁一、兌二序之者,易道之逆道也。千變萬化,總是一逆,無有二理,妙哉!

邵子移方圖於圓圖之中,大得羲皇心傳矣。蓋羲皇圓圖,仰觀於天而畫,方圖俯法於地而畫,地本無爲,因受天之氣而有爲。天之氣五運也,地之氣六氣也,天運入於地氣之中,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行於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位;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化而爲風、寒、暑、濕、燥、火矣。

圓以外運之,方以內生之,天氣動而地氣靜,一氣往來,以乾坤爲包羅,以六爻爲變化。陽逆則陰生,陽順則陰退,四時成而百物生,先天造化之道,於此了了。但這個內方外圓、天動地靜之道,還有秘密難言處,羲皇不能明示於人,只以六十四卦列爲方圓二圖而已。邵子亦不能筆書於人,只以方圓二圖,合爲內方外圓一圖而已。羲皇非不欲示也,示之不過以卦爲圖,其於不可卦、不可圖者,不能示也。邵子非不欲書也,書之不過以內方外圓圖之,其於不能方圓、不拘方圓之所以然者,不能書也。

然有卦有圖,其不能示、不能書者,可於卦圖推之。方圓八卦,交錯十六卦,十字正中處"X",即是太極,爲陰陽出入之門戶,陰亦在此生,陽亦在此生,四象和合在此,五行攢簇在此,故震、巽一陰一陽,卦居中。如圖書中五之義,惟其有此太極,故陰陽有生有成,有分有合,有動有靜。

陽自西北而逆退於中央,生氣在中也;陽自中央而順往于東南,陰氣在外也。陰爲賓而陽爲主,以陽統陰,以陰順陽,陰隨乎陽之進退以爲進退,此方之義也。

圓圖左陽升、右陰降,陰來交陽,一陰生於天上;陽來交陰,一陰生於地下。陽生、陰生,皆在圖之正中。圖像天之一氣上下,上而陽,下而陰,象一氣運陰陽。" ① "其中陰陽相交處,即太極一氣也。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以體言,則爲太極,以用言,則爲一氣。時陽則陽,時陰則陰,時上則上,時下則下,陽而陰,陰而陽,一氣活活潑潑,有無不立,開闔自然,皆在當中一點子運用。這一點子" ① ",即是造化爐、陰陽窟。羲皇不能明示者,即此。邵子不能明書者,即此。學者能于方圖十字當頭上知其根由,圓圖乾坤交代處,悟得實迹,即于十字當頭立定腳根,於當中一點子修持性命。方以治內,圓以應外,以太極一氣爲體,以四象八卦爲用。圓中有方,方外有圓,方圓不拘,吾身自有羲皇六十四卦。

方圓二圖,不必泥文執象,可以得意忘言,活活潑潑的矣。但方圓著重處,總在能逆,逆則生,順則死,順中之生有限,逆中之生無窮,有生則不生,無生則長生,一逆一順,天地懸遠。羲皇序出逆數之象,宣聖釋出逆數之理,邵子注出未生之卦,其易爲逆道也無疑。

古經云:"五行順生,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世之盡性至命者,舍此先天逆道,別無他術矣。逆者何?逆即逆回于父母未生以前本真耳。

人秉天地陰陽五行之氣而生,天之陽氣至健,結而爲命,地之陰氣至順,凝而爲性。有生之初,健順相合,性命一家,性不離命,命不離性,性即命,命即性,所謂天命之謂性。當此之時,渾然天理,流行不息,先天主事,後天未發,萬有皆空,諸塵不染,一動一靜,皆在太極中運用,故其性動而不至於暴燥,動而巽緩,巽而不過於懦弱,巽而果行,類動合一,亦如雷風相薄也。

明而不至於自用,明而似陷,陷而不至於昧真,陷而能明,明陷合一,亦如水火不相射也。

和而不流於僞妄,和而止所,止而不落於空寂,止而能和,和止合一,亦如山澤通氣也。

陽也,而有陰藏,陰也,而有陽藏,陽健陰順,陰陽渾成,空空洞洞,中懸黍米寶珠,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所謂率性之謂道也。

道者何?即太乙含真氣,不假作爲,從容中道,真空妙有,至善無惡之謂。至善無惡,則是善之極,無滲漏,無內外,無人我,無修證,無配對,一靈真性,炯炯不昧,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無,即有即無,色空如一,有無不立,純是天機,絕無人機,生氣常存,雖有仁義禮智之性,而無仁義禮智之形,不仁而至仁,不義而至義,不禮而至禮,不智而至智,即仁、即義、即禮、即智,一善可以該四德,一氣可以該萬法,更何有五物、五賊之滓質?此所謂未生出者也。未生出者,天真在內,未散於外,即本來面目,即聖賢種子,即仙佛懷胎。這個面目、種子、懷胎,人人具是,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聖凡同途,及其先天氣足,後天潛生,陰氣用亊,精、神、魂、魄、意俱起,聖凡即分矣。於此,而能保守此本來面目者,惟天縱之聖人能之,一切常人未有不棄真入假,自傷其性命者。

古來聖師,大慈大悲,以抱一無爲之道,留于後世,蓋欲人人成道,個個了真耳。一者,先天真一之氣,即陰陽混合不二之氣,即性命凝結不散之氣。此氣在人身中,四大不著,五行不到,無形無象,至?至靈,活活潑潑的,號日"谷神"。此神主宰萬象,掌握陰陽,所云谷神不死,是謂元牝。元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心。抱者,持守也。抱一者,即持守此一氣,綿綿常存而不失.所云"守黃庭、養谷神"也。但抱一非空空無爲之說,乃逆退先天真陽,不爲後天假陰所傷也。逆退真陽,自有真陰溫養,真陰真陽相會,健順合,元牝交,動不離靜,靜不離動,自有天然真火,爐中赫赫長紅,先天漸凝,後天漸化,谷神堅固,即成無漏真人,所謂"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元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屋,一顆靈光永不離"也。真精、靈光,皆谷神之別名。靈光不離,即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則得長生矣。

是谷也,在圓圖,則乾坤中?處是;在方圖,則十字中分處是;在人身,則四象和合處是。是神也,在圓圖,則乾坤交代處是;在方圖,則十字交接處是;在人身,則四象動靜處是。有谷則神存,失谷則神亡,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陰生在此,陽長在此,古人號曰"生門"、"死戶"、又曰"造化爐"、"陰陽戶"。儒曰"道義之門",釋曰"不二法門",道曰"衆妙之門"。總而言之曰"這個"而已。

若有上智者得遇明師,指示這個端的,逆而修之,聖胎現成,不使陽極生陰,直登彼岸,再加向上工夫,煉神還虛,逆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打破?空,跳出陰陽之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矣。

噫!順去死,逆去活,往往教君尋不著,不遇真師,逆之一宇,豈易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