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該不該讀經(易經、四書五經、佛經…)?

Jack 發表於

最近頻繁與一些有心推展儒家經學教育的機構、團體接觸,對談的都是一些有關經學教育的議題。

因為易經是「群經之首」,所以易經教育當然也是這個議題的核心之一。

本文主要是要將近來的感想做個紀錄,以系列文章的方式將它寫下。

因為只是「感想」,所以當中也沒什麼道理可說可爭的,多數見解只是我個人人生觀的呈現而已。

兒童該不該讀經?

兒童讀經現在在兩岸有逐漸流行的趨勢。很多喜愛經學或者有宗教信仰的家長,會把小孩送去讀經班讀經,台灣有家很有名的讀經機構,還在對岸推展得相當具有規模。

讀經班有很多種形式,也有各種不同的形態與內容,很難一概而論。為簡化問題,我們可以學習時間長短來說,略分為短期的與長期的。短期的那種幾天體驗的,並不在此列。這裡所談的比較針對長期那一類。

兒童讀經班似乎多數以朗頌加背頌為主要模式,因為大人們自己都知道,小孩子並沒有理解經文的能力,更不可能有什麼人生體悟能夠對經文有所感受。

之所以讓他們背頌,可能認為長大之後就可以用得出來,對於各種經典朗朗上口,然後很自然的變得「很有學問」,很能夠引經據典。甚至有些就是很樸素的認為,讓孩子在經典的薰陶下能夠改變孩子的氣質或心性,培養道德情操。而之所以在小時候就背頌,是因為小孩子記憶力比較強,長大之後(例如可能13歲或上了國中之後),腦力開始主要發展理解力。

聽說有讀經班還保證,小孩多久可以背頌出20萬字的古文,甚至有30萬字保證的。

主要看小孩興趣

像那種短期幾天的讀經體驗沒什麼反對的理由,但那種長期,系統性的讀經,我個人認為,主要還是要看小孩子是否有興趣,不該逼小孩子去做這件事,不然反而造成反效果。

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該不該送讀經班的選擇,就把讀經班當一般才藝訓練來看就好,小孩喜歡爵士鼓,學著喜歡,當然讓他去。如果他喜歡讀經,當然沒什麼反對的理由,畢竟長大之後對於經典能夠順口捻來,的確也可當作一種才華。但小孩子不喜歡,就沒必要逼迫他去讀經。

現在讀經班其實發展得相當完善,很多課程設計也的確會努力讓小孩喜歡上讀經。我們也不能用網路上一些反對者的觀點,武斷的說小孩子一定不會喜歡。若想知道小孩會不會喜歡,就送短期班看看小孩的反應就好。不要馬上送去長期班。如果小孩真的喜歡,沒有反對的理由。

家長送小孩讀經之後,通常可以看到的效益,例如,網路上有家長宣稱,小孩專注力變好了,心比較能夠靜下來,記憶力可能也會越訓練越好。然後連帶的可能也強化了未來的閱讀能力。

網路上自稱的「家長」,所宣傳的這些效益到底是真的家長體驗,還是讀經班的置入行銷宣傳,建議家長們還是小心判斷為宜。

除此之外還要思考一個問題。若就單一面向來說,小孩子「靜」得下來,變得比較「專注」看似都是優點,但是若再從一個「全人」觀點來看,這些「優點」背後有沒有缺點?或者違背了小孩本性?例如,小孩本質如果比較屬好動的,那麼你硬是讓他變靜了,到底會成為一個「中庸」的平衡作用,還是揠苗助長的戕害作用,這是家長要思考與拿捏的。相反的,小孩如果本來就很靜,都不肯運動,你讓他「靜」下來有何意義?是該鼓勵多運動來均衡他,還是讓他更靜而「適得其所」呢?

不是有個說法,聰明的小孩子都比較好動,你硬是讓他變靜了,有沒有可能小孩也變笨了?原本有個聰明小孩,你為了自己管教方便,然後努力讓他變笨,值得嗎?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讀經會讓小孩子變笨,這裡只是用一個省略之後的邏輯讓家長知道,很多看似優點的「宣傳」,你要好好的想想,每種事都有正反效果,你不能只看可能的好的一面,不看可能的壞的一面。

在我所知的很多狀況下,家長很可能是帶著自己的「宗教信仰」讓小孩子去讀經的。在這裡,包括讀「四書五經」我也認為是一種宗教信仰,這有點像「儒教」,只是差沒把孔子的偶像供在家裡焚香拜拜而已。如果這種情況,可能也多了一個問題。未來世界的競爭重應變力,而從小就讓他接受教條式的教育與思維模式,對小孩好嗎?

這邊沒有一定的答案,只是希望家長不要看到網路的分享,或者是讀經班的說法,一廂情願的認為那一些不確定會不會發生的所謂「效益」一定都是對你的小孩子很好。在重視小孩興趣的同時,也要多關心讀經對他產生的人格與性情的影響,而不是把讀經班當作安親班,反正有人幫我收留照顧小孩子就好。

真喜歡假喜歡?

另一個問題,如果小孩子覺得痛苦,或不喜歡,然後家長逼他去讀經,這當然很糟糕,大家應該也會贊同這時不該讓小孩讀經。但有些家長可能會說,他的小孩覺得背頌經文很有趣,讀經有什麼不好?這種狀況,我仍然要提醒家長,你確定你的小孩真喜歡讀經嗎?

很可能小孩只是在應付或滿足大人的想法與要求,或者只是習慣於苦中作樂,習慣於討好父母歡心...。我相信,只要是在「順其自然」的條件下,多數正常、有真正自由意志的小孩,比較不會真正喜歡上讀經。唱歌、跳舞,玩遊戲,找小動物....這比較像是小孩子天性會喜歡的。通常家長感受到的小孩喜歡讀經,很多恐怕不是真心的,我聽到的一些情況,甚至讓我懷疑其實是因為父母有意無意中會用一些獎懲來讓他假裝「喜歡」。

在這方面我比較是一個自然主義者,情願讓我的小孩無所是事的享受快樂童年就好,甚至不會主動讓他們去參加包括讀經在內的任何才藝班:除非他自己要求。大人所當做的,至少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幸福與快樂,因為這不就是每個人一生所追求的?人越長大煩腦就越多,幸福與快樂只會越來越難,何必在童年一開始就將他剝奪,然後讓幸福快樂永遠都只是像那根騙驢子繼續往前走的胡蘿蔔:一直近在眼前但永遠遙不可及。對我來說,不管是讀經或者是才藝班,讓小孩子真的有興趣、然後不要去破壞他們的天真(例如讓他們假裝學得很快樂),剝奪他們的快樂幸福,應該都要視為金科玉律。

另外,當代教育應該重「適才適性」,小孩是一個無限可能的個體,大人不必要用自己的主觀信念把他限縮在一個狹礙的範疇裡,這個範疇當然包括四書五經,還有佛經、道德經……。若用逼迫方式讓他去背頌這些經典,在上面花過多的時間與精神,恐怕會讓經學的教育適得其反之外,也將限縮小孩生活經驗的廣度。

經文蘊含的都是一些政治或人生智慧,這些智慧往往都需要人在成熟之後才有所體會,這種體會多數人會在中年之後才開始浮現,所以一般人會主動想要讀經的年齡,通常都是在三、四十歲以後最多。我認為的最好讀經時間,應該是一個人在對經文義理有發自內心的感受之後。通常是在上大學之後才開始具備這樣的心智年齡,有些早熟的則可能在國中或高中就開始,而到中年之後甚至成為一種自然會有的心靈需求。

所以讀經,對於一個小小心靈來說,完全不屬於他的生命頻道。小孩還是讓他專心長大,廣泛認識與感受這個世界,自然的、人文的、知識的、美學的、娛樂的、體育的…讓他有越豐富的生命體驗越好,這不但能夠刺激他的好奇心與求知心,也代表他有更大的機會在未來找到真正屬於他生命的東西,也就是可以真正陪他走一生的興趣。如果你把讀經也當做童年中的一個小小體驗,喜歡了就讓他多參加,那麼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若把這樣的課程放得太重,逼迫他一直去讀他不懂的文字,甚至追求什麼20萬字、30萬字,小小年紀就逼他去做經學家,這絕對是不智之舉。

那麼,易經呢?

偶爾都會有朋友或學生來請教我,問說小朋友適不適合學易經?

易經有個特殊情況,他不像論語中的一些文字,可能小孩子長大之後自然就懂孔子所說的某些話,然後對他突然有所啟發。或者像詩經,就算不懂,至少可以像唱歌那樣朗頌,有韻律,有節奏,這個你說小朋友會喜歡,我相信,因為小孩子天性會喜歡唱歌跳舞,讀詩經對他們來說有可能和唱歌是一樣的事。

但易經呢?這本書很艱澀,既沒有詩經的美學,又不像論語中充滿簡單易懂的人生智慧。很多本身是讀中文系的家長可能都還不懂了,小孩叫他背了有何用?

事實上我學易經快三十年了,經文從來就沒辦法全本背出來。經文全部背下來對於研究或學習易經當然有幫助,但學易經和背易經是兩碼子事。就像學英文不會是以背字典的方式來做一樣。

所以若是一般讀經班那樣,叫小孩「背易經」,我覺得那會比背論語、詩經更糟糕。

但若是「學易經」的話,要看怎麼去定義與設計了。通常來說,小孩子還是不適合學易經的。試想,那有小孩子會對易經產生興趣?但或許可以透過一些教學設計重新呈現易經的原理。

記得我的易經牌打樣剛出來時,剛好遇上家族旅行,同行的幾個國小小朋友見到大人玩易經牌覺得很好玩,然後也學起了易經牌的玩法,自己亂問事情,然後亂套答案,也玩得不亦樂乎。但他們對於易經的接觸也僅止於此,接下來要跟他們說點什麼道理,門都沒了。

但假設能夠再更深入把一些易經原理弄成牌卡遊戲,讓他們玩得更深入,例如設計一個八卦卦象牌卡的聯想遊戲,真的讓易經寓教於樂,從遊戲中讓他們學習到邏輯與聯想,從中得到樂趣,再從樂趣進一步產生興趣,若有這樣的易經學習方式,我是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