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筮法》研究的常見誤謬

Jack 發表於

高深問題的研究,經常意味著要違反一般人認為理所當然的「常識」。例如易學中大家常談的陰陽、變爻等基本概念,若理所當然地用於年代可能更早的出土資料時,就會造成嚴重的誤解。

清華簡《筮法》是目前為止全世界唯一一套具備系統化數字卦占筮法的文獻,除了如何揲蓍起卦還是一個謎團之外,全簡已揭示出一個相當有條理的數字卦占解方法學。

更奇特的是,這套占筮法顯然與世傳的《周易》不一樣,有可能就是失傳的歸藏易。不管它是不是歸藏易,都是研究上古占筮法,以及周易起源的寶貴文獻。也為周易還有占筮法的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

2013 年底至 2014 年初陸續對外公布並出版專書以來,全球學術界對於清華簡《筮法》的濃厚興趣下,相關研究也紛紛出現。

然而,近年來在研讀與《筮法》相關的論文或著作時,經常會見到一些武斷而錯誤的立論,不但無助於世人了解《筮法》,反而增加更多的煙幕障礙。這些錯誤,經常不只關乎清華簡《筮法》的解讀,也和各種與占筮、數字卦有關的出土文獻研究有關,例如包山簡、王家台秦簡、上博簡、歸藏,還有帛書....。

這些問題多數是屬於周易或占筮法的一些基礎議題。而且,某些觀念用一般人的標準來說並不算錯誤,甚至有些還可能是一般人認為「理所當然」的「常識」,例如「變爻」觀念。但這些基礎觀念沒仔細釐清,在解讀這些出土資料時會產生「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結果。

錯誤一:清華簡《筮法》無變卦

正解:左為本卦,右為之卦(變卦)

目前學界的定論認為,《筮法》的卦象,十二個數字是個別獨立演算出來的。

如以下卦例,每組卦是由十二個數字所組成,左邊六個數字,姑且稱左卦。右邊六個數字,姑且稱右卦。並請注意,左卦下邊有多一個黑點。左右兩個六畫卦到底存不存在類似於周易的本卦和之卦(變卦)關係?這是解讀清華簡內容之前第一個要先確認的事情。

這個解讀結果,將影響後續全簡內容的解讀方式與方向,因此可說至關重要。

學界打從一開始就普遍認定,一組卦的十二個數字全都是獨立揲蓍演算而成。這意謂著左卦和右卦之間不存在類似於《周易》的本卦和之卦關係。因為如果有本卦和之卦的分別,那麼就只有本卦的六個數字是揲蓍而成,之卦的數字是依據某些數字變化的原則從本卦數字衍生而來。

之所以會有這種見解,是因為一開始大咖學者在未破解出左右兩卦之間的數字關係,就妄下定論,後進者可能礙於學術倫理,或者方便其事,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學界有人懷疑這個太早下的定論,反而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理論和證據來支持這個錯誤的定論。

這個定論無論如何都犯了很嚴重的武斷錯誤:即使現在還沒找到左右兩卦的關係。未發現數字間的關係,理應存疑,而不是鐵口直斷說數字卦間不存在互變關係。

事實上,2014年我就將這些數字的關係破解出來,確定左邊為本卦,右邊為之卦。另外也確立了六個數字間可能如何互變的原則。

關於如何破解,以及數字間如何變化的規則,請參考此文。 清華簡《筮法》數字卦解密

易學網對清華簡的研究不但已破解出數字變化,還已經建立起可以模擬這套揲蓍法結果的起卦法,並發明了對應的太極丸。今年年初的課程裡,已經有將近二十個學員使用這套方法起卦,並實際用清華簡的占筮法來占解了。

有機會,希望把當初的錄影寫成占例文章。

另一個與這個錯誤有關係的錯誤是,有很多學者為《筮法》的起卦法做逆向工程,設計起卦法。但由於沒有破解出這些數字之間的關聯,所以這些工作也變得毫無意義。

也有人努力在計算這些數字的機率分配問題。同樣的,沒有研究出那一些數字是原生的,那一些是衍生的,也就是解讀出本卦和之卦的關聯之前,這些統計數字的意義也不大,不敢說沒意義,但解釋力就會差很多。

錯誤二:暗陰陽!

陰陽是後出的概念,在這些上古出土資料裡,筮數才是原始的概念,就算裡面已經隱含陰陽概念,頂多也只能是「暗陰陽」或「前陰陽」,而不是現代意義下的陰陽。

但學者在研究諸如清華簡等上古數字卦資料時,常會急於把後出的陰陽還有伴隨陰陽而有的各種後出概念,如變爻,帶進那些很可能不屬於它們時代的竹簡之中。

張政烺的數字卦理論可以說是當代易學的一大突破與發現。該發現讓易經起源問題有了更早與更清楚的來龍去脈,對於陰陽的發展歷史也幾乎提出終極的解答,顯然陰陽是從數字的奇偶演變而來的,而不是早期有些學者臆測的什麼男女生殖器官,然後坎卦是男人那根放到陰道裡的男女交媾重點特寫符號。

不好意思,這裡過於鹹溼,但真的有知名學者這樣詮釋,這裡我只是轉述。

張政烺當時發現數字卦,以假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然後將考古資料中出現的六個數字符號和易經六十四卦對應起來,確立了那些以數字組成的「奇字」就是卦象。而後來越來越多的的發現也證明了易經卦象與那些數字符號之間的緊密關聯。數字卦從早期被視為一種假設,現在則早已成定論。清華簡《筮法》則是首次有出土文獻系統性的記載了一套數字卦的占筮法。

但讓張政烺發現數字卦的這個方法,同時也犯一個錯誤,應當是後來的研究者可以避免的。

雖然陰陽是從筮數演化而來,但陰陽畢竟是後出的觀念,筮數才是原初而更早的概念。所以站在研究的立場,不能輕易或隨意將後來演變成的陰陽觀念帶進筮數的解讀之中。無論如何,在詮釋筮數時,一定要和陰陽保有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避免筮數資訊遭到後出觀念的污染。

當時張政烺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並嚴守兩者的區別,一直到現在還有一些學者在研究相關議題時也跟著沒有嚴守這樣的區別,而急於將數字卦轉為陰陽符,第一步都是努力在證明清華簡筮法中的六與七筮數就是陰陽符號,或者直接將數字卦的奇偶與陰陽等同起來。這也讓後出的陰陽觀念混淆與污染了更早的數字卦資訊。

這種細微的差異很容易造成解讀原始資料的錯誤。例如後面將討論的「變爻占」與「筮數占」兩者的重大差別,部份起因於陰陽觀念的僭越與混淆。變爻占是從後出的陰陽觀念演變來的。你用這個概念去解讀清華簡還有其他戰國竹簡時,會產生很多誤謬。

雖然說「易以道陰陽」,但即使在周易,陰陽觀念也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那麼早。陰陽觀念在易學發展上是在十翼形成過程當中慢慢外加進去的。

翻遍周易450條繇辭(卦爻辭再加上乾用九和坤用六),整本易經經文是沒有任何陰陽觀念的。只有在中孚九二「鳴鶴在陰」提到陰字,沒有陽字,更沒有陰陽對舉。也沒有近似於陰陽內含的用語,像是彖傳中的剛柔。

再到十翼。《彖傳》只有在乾坤兩卦陰陽對舉,但陰陽指的是乾坤兩個八卦,這和清華簡《筮法》一致。《筮法》也曾經出現陰陽對舉的文字,第二節有「作於陽,內於陰」的卦象,是以三畫卦的坤為陰,乾為陽。

彖傳的剛柔,相當於我們現在談的陰陽。陽爻皆稱剛,陰爻皆稱柔。禮記中也可見到剛柔對舉的用語,意思亦可視為現今的陰陽。因此已經可以說陰陽觀念的確已經被帶進周易被用以取代筮數,陰陽也不只是數字上的奇偶,這時只差還沒有正式與陰陽兩字對應起來,形成與後來一致的,固定的用語。因此這可視為是陰陽觀念確立的關鍵過渡期。就這時期的資料來說,把剛柔和陰陽等同起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的確只是象徵符號的演進而已。

到繫辭傳、說卦傳,及文言傳則有清楚的現代意義下的陰陽了,特別是繫辭傳。但這並不意謂著這幾本易傳內容是較後出的。因為基本上這三本易傳應該都是編纂性質,所以其時代的跨度可能較大,而能夠包含比較後出的陰陽觀念。就編纂、成書的時間來說可能是較晚的,但就其個別的片段內容來說,則不見得。

陰陽和周易之間的關係都如此遙遠了,那麼,被視為比周易更早的《歸藏》易呢?還有,許多學者也認同清華簡《筮法》很可能就是歸藏,或者是比周易更早的另一種占筮法,所以它與陰陽的關聯和距離會有多少?

我們細讀《筮法》全簡會發現,筮數的確已有清楚的奇數與偶數之別,同時最常見的取象是男女,奇數可能聯想到男,偶數可能聯想到女。這樣的概念為何只能說是「前陰陽」而不能說是「陰陽」?

從某種觀點來說,你要說奇偶與男女就是當時的陰陽觀念,只是符號的不同,就如《彖傳》裡的剛柔兩字一樣。就這點來說我並不反對,如果你能夠把觀念表達得很清楚而從頭到尾都不混淆的話。我之所以會比較偏向反對直接用陰陽來稱述清華簡中的相關觀念,有兩個原因。

一來,清華簡還停留在一個具象思考的階段,六與七以及八卦卦象,很可能還只是停留在奇偶數、男女的樸素具象思考上,這雖然已具備後世認為的陰陽屬性,或者是演進為陰陽的重要因子,但根本還沒有後人認為的那般抽象意義的陰陽二元論。二來,陰陽從古到今已發展為一個很綿密而複雜的宇宙論,這背後的哲學思想絕對是清華簡中所沒有的。學者把陰陽觀念帶進去時,幾乎無一幸免的,全都會用後來的陰陽思想的相關概念理解清華簡,然後錯誤可能就從這裡開始,話開始就講不清了。

這和有人在寫論文時急於把數字卦符號轉為陰陽符號是同樣的情況,數字卦改成陰陽卦之後,然後原本的資訊全都消失了,陽到底是九還是七還是五都不知道了。然後數字卦就完全失真走味。

如果非不得已而必需用陰陽來稱呼清華簡中相關觀念時,至少也當注意,當中的分際與差異。

 

錯誤三:變爻占與不變爻占

較好的說法:筮數占

「變爻」在《周易》裡是個理所當然的常識。但這個概念與數字卦及清華簡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這是有待從根本上去釐清的。根本不能直接把相關觀念用在數字卦與清華簡上。

在研究清華簡《筮法》時不可能不談周易,甚至很多時候是以《周易》中已知的知識來推理與比較。但這當中,學者經常會拿比較晚出的周易占筮原則來解釋與框架數字卦,還有清華簡。其中,「變爻」與「不變爻」又是最常見的。

雖然細節上可能大家會有不同看法,但一般人的理解,還有學者們所闡述的《周易》占法大概都是這樣的:起完卦之後,就找變爻,然後以變爻來占解,占解時就找到周易中相對應的卦爻辭。而所謂的變爻,另一種說法是老陰六,還有老陽九,因為老陰會陰變陽,老陽會陽變陰,所以稱變爻。

如前所述,變爻是立基於晚出的陰陽觀念。這個觀念若只停留在《周易》不會有什麼問題,但若偷渡到清華簡筮法或其他的數字卦,甚至所謂的「歸藏易」上,那麼問題就大條了。要討論清華簡問題,這真的不能不計較。

這邊的關鍵在於,「變爻」在清華簡中只存在於成卦法裡面,並不是占解的原則。《周易》的特殊占筮設計裡把六、九這兩個占筮數設定為「一定會變」之後,「變爻」的成卦邏輯與作為「占筮數」之用的占解原則變成合而為一。但是在數字卦還有清華簡等其他的占筮法中,這兩個邏輯不見得是合一的。至少清華簡是分開的。這時用周易的變爻占概念來看清華簡或其他數字卦,就會出大問題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做為嚴謹的論文來說,與其說周易是變爻占不如說是筮數占,再加上八卦占。這樣才能夠把成卦邏輯和占解原則區分開來。變爻是成卦法,筮數占則是占解法。

就占解法來說,周易和清華簡一樣,都有爻象和卦象。爻象是以占筮數來解釋吉凶,清華簡中具有爻象的數是四、五、八、九等四個數,因為這些數有占解功能,因此我稱它「占筮數」或「占數」。占者視吉凶也,拿著這些數的爻象,就可解釋吉凶。例如,有時候五(x)代表死亡,這個占筮數如果出現在乾卦中間,代表父親會死亡,如果乾卦全部由五所組成,代表將被滅族。四五八九這四個數都個別有他們的象。

至於周易使用的占筮數則只有六、九。就是一般說的「用六」、「用九」的概念。但周易的占筮數使用法又是另一篇故事了,在此不贅述。

說周易是變爻占或筮數占還會有什麼差別?

當我們用「變爻」觀點去看清華簡筮數的占解法時就會發現到,不只完全沒有意義,甚至一定會造成錯亂。因為在成卦過程當中四、五、六、七、八、九這六個筮數都可能變,可能不變。不像周易的設計,只有六九會變,七八不會變。這就是關鍵所在:「變爻」在清華簡裡只是做為一種成卦的邏輯,其占解法根本與爻之變與不變無關。但在周易裡,爻之變不變的邏輯與占解法是合一的,會變的爻同時也是拿來占解吉凶的爻,不會變的爻就不拿來占解。因此當我們把周易的變爻用到數字卦與清華簡時,就會把原本不該牽扯在一起的成卦法和占解法兩種觀念給混淆了。當我們說周易是筮數占時,就可以把筮數在成卦法和占解法上的不同功能與角色區分開來,解讀清華簡就會比較明析。

我們另外就學者們普遍錯誤的解譯來看這個問題,也可看出誤用《周易》變爻占理論還可能造成什麼誤謬。

學界普遍認為,清華簡的數字卦(其實有些看法還把更多出土的數字卦包括進來),一組十二個數字都是獨立揲蓍而來的,換句話說,他們所認為的筮數是不會變的,所以理應清華簡完全不可能有「變爻」,那麼也不能有所謂的「不變爻」,因為當我們在談「不變爻」時是立基於有「變爻」的設計。那麼問題來了。首先,周易和清華簡及數字卦,從一開始的成卦法就存在了本質上的極大差異,占解法更不用說了。那麼你怎麼能夠用周易的變爻與不變爻占的理論框架它?不過這又是站在另一個錯誤基礎上,錯上加錯。

比較有趣的是,經常有學者會說周易和歸藏的差異是周易以六九變爻為占,歸藏是以不變的七八為占。如果這時又把清華簡攪和進來,就完全不知這些學者在說什麼了。

如果清華簡就是歸藏易,這個學界常見的主流看法就不攻自破。要知道,清華簡的確是目前為止最有可能是歸藏易占法的文獻資料。

對清華簡稍有研究的人一定知道,先不管成卦法裡這些數字間如何變化。換句話說,即使你不贊同我所破譯出的數字卦變化法則,這個問題一樣存在。純就竹簡上可以確定的占解法來說,七和八在清華簡裡是屬性不一樣的兩個數字,反而八和九是屬性一樣的筮數。七和六做為他們所謂的陰陽符號,比較近似於他們所說的周易中的不變爻。八和四五九同屬具有爻象占筮功能的占筮數,比較近似於他們所說的周易的變爻。所以,若是硬要以變爻、不變爻的觀點來談數字卦和清華簡、歸藏的占解,都必需先確認那一些筮數是屬於會變的,那些是屬於不變的。但還是有很多學者一廂情願地用六九為變,七八不變來解釋這一堆問題。即使清華簡出來了,清楚揭示另外還有四、五兩個筮數,不同占筮系統對於每個筮數的屬性都有不同定義,清華簡中八和九屬同一類,六和七同一類,與他們說的周易的六九一類(變爻),七八一類(不變爻)是完全兩碼子事。

如前面所言,這裡所談的「變爻」把成卦的邏輯與占解原則混淆在一起,所以整套理論就是呈現一片混亂,不知所云。以上也只是就學者們使用變爻占產生的內在矛盾勉強來說。

因為變爻屬於成卦邏輯,在周易中該邏輯與占解法是合一的,所以混在一起講不會有問題。但是在清華簡,或者可能在其他數字卦的占解法裡,成卦邏輯和占解邏輯比較可能是彼此獨立的,混在一起就是會出大問題。例如,清華簡裡,你硬是用周易的占解法觀點來看,說六、七是不變爻也不對,是變爻也不對。反過來,說四、五、八、九是變爻也會有問題。因為這六個數字都可能變,也可能不變。但當六、七兩數就算變了,他們還是不具有占筮數的功能。反過來,四五八九等數,即使它們沒變,還是具備占筮數功能。

在把成卦的變爻概念與占筮數兩個觀念分清之後,周易和清華簡《筮法》前後相承的脈絡和演進痕跡就很清楚了,同時我相信,對於其他數字卦的研究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些筮數的變化和運用模式,《周易》和清華簡《筮法》完全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可以看出周易在方法學上清楚的「精簡」進化過程:更加精妙而簡要。

簡者,筮數從六個變四個(四五六七八九→六七八九),占筮數從四個減少為兩個(四五八九→六九)。精者,筮數雖然變少了,但原理更加靈活而能夠解釋更多的事情。

錯誤四:周易是以卦爻辭占解,似乎不屬八卦占

正解:卦爻辭占解是形式,八卦占才是本質

嚴格來說,並沒有看到學者否認周易的八卦占特性。但從普遍的行文會發現,有些學者所強調的都是周易以「卦爻辭」和卦名為占,因此《筮法》中沒有六十四卦卦名也成為很重大的一個特色。這裡要注意,清華簡的六十四卦卦名是在另一名為《別卦》的七支小竹簡上,這是不同的竹簡。但在《筮法》這套竹簡裡,只有八卦卦名,是不存在任何六十四卦卦名的。

強調《周易》以卦爻辭為占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沒能意識到周易之為八卦占的內在特性。甚至有人在談到八卦占時,直接跳過周易,認為這是漢代易緯所特有的。

這種「忽視」其實相當於間接否定了周易的八卦占特性,不只造成許多詮釋上的偏差與錯誤,也完全無法掌握到《周易》與清華簡《筮法》之間一脈相承的關聯和發展脈絡。

至於《周易》到底屬不屬於八卦占,也就是利用八卦卦象來占解?請仔細想想《說卦傳》是幹什麼用的?難道是垃圾?《大象傳》還有《彖傳》如何注解經文?

然後再讀讀《左傳》、《國語》的春秋占例。

 春秋筮例總覽

注意一下這些春秋時代的筮史、卜官們都如何解卦的?用的不是八卦卦象是什麼?甚至在某些占例裡,像重耳親筮得晉國,司空季子的解卦法彷彿有那麼一點點清華簡四位法的味道。當然了,我們不能說那是四位法,他只是把本卦和之卦之間上下左右四個八卦穿插使用取象。舉這個例子只是要強調,只要了解到《周易》本質上是八卦占,就知道兩種占筮法有多大的相似度。

還有,好好思考一個問題,周易卦爻辭可能怎麼來的?漢易象數派易學家如何註解周易,他們這些註解方法學如果回歸與落實到《周易》的原始占筮功能上不是八卦占是什麼?

事實上「象」絕對是周易經文的源始,「卦爻辭」為占的說法並沒有錯,但若停留在此,就只是在表層的形式上看周易,未能進入周易靈魂。

隱藏在《周易》經文之下的,內在的占解法則,都是關乎「象」的:而且和清華簡《筮法》一樣,都包括了爻象與八卦卦象兩種象。差別只是爻象和卦象的使用法則不一樣而已。

透過詳細的比較,還可以看出《周易》有很多八卦卦象承襲自《筮法》,另一方面也將《筮法》中的一些爻象轉移至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