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12 否卦

Jack 發表於

12    否卦 天地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六三,包羞。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卦辭  初六  六二  六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彖傳注

【卦名】

今本:否 帛書:婦 歸藏:否 秦簡: 清華簡:啚 海昏:負

否為閉塞不通,帛書作「婦」,意味這是屬於婦女之卦。清華簡作「啚」,則是吝嗇之義。

否、、不

《說文》:「否,不也,從口從不。」徐鍇:「不可之意見於言,故从口。」依徐鎧之說,否為以言語表達出不同意,即否定、否決之義。

「否」字甲骨文未見,從金文才有,首見於西周末毛公鼎,作。推理「否」應當源自於「不」字。甲骨文不、丕、否通用,都作「不」。因此否可視為文字發展過程當中從「不」字繁化演變而來。現代出土的楚簡中,可見許多文字如此的繁化演變,如清華簡中竺字多一土字邊,复和旅多一辵字邊或彳字邊,而震卦則下方多一口或日。不字下多一口即否,若加日即秦簡中的。秦簡的可視為否的異體字。

《說文》:「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依許慎,「不」字是象鳥往上飛不下來,這個說法受到現代許多古文字學者的否定。甲骨文中「不」作,但解釋相當歧異。學者或認為象植物生長受阻無法破土而出,下三畫為植物發育期之根部,上面一橫為地面。或者認為是象花苞無法形成,相較之下「帝」(蒂)則是花苞得以形成。或認為這是象殘蕊萎敗之狀。總合來說,無論那一種解釋,「不」的造字都有生長受到阻礙之意味。

《周易》則以否為閉塞不通的意思,如《彖傳》說「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此與「不」字的甲骨文造字意思相符。

啚、鄙、嗇

清華簡《別卦》卦名作「啚」,「啚」為「鄙」的古字,卑鄙或吝嗇之義。亦通歰(澀),不滑順之義。

《說文》:「啚,嗇也。」「嗇,愛瀒也。从來从㐭,來者㐭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嗇夫。」段注:「水部曰:濇,不滑也。凡鄙吝字當作此,鄙行而啚廢矣。《論語》鄙夫、《周書》鄙我周邦,皆當作此。」「嗇濇疊韵,《廣韵》引作歰。歰與濇皆不滑也。」「嗇者多入而少出,如田夫之務蓋藏,故以來㐭會意。」

依《說文》,啚通嗇,嗇字從來從㐭,㐭即廩(倉廩)之古字,意思是凡進來的就將他藏起來,所以現在我們形容一個人對於財物只進不出,只納藏而不付出,就是「吝嗇」。「嗇夫」通常用以指「田夫」,因為他們會將作物收藏起來。

依段注,啚為鄙的本字,即鄙吝之鄙,後來鄙字流行之後啚字就沒人在用。嗇濇疊韻,啚亦同於嗇與歰,嗇與歰都是「不滑」的意思,也就是「泰」的相反。《說文》:「泰,滑也。」

泰本義為滑,而啚為不滑。泰引申為通達,而啚為吝嗇,即不通達。與泰卦比對之後,「啚」字似乎比現今的「否」字更像是古卦名的「本尊」,這或許可以用以解釋為何現在「否」卦都讀作「鄙」而不是「缶」。

段注「嗇者多入而少出」,就卦象來說,本卦為坤在內乾在外,坤為多,乾為寡,即「多入少出」之象,此亦為啚(嗇)的字義。而這個取象,還具有比《周易》更早的傳統。

清華簡中有「數出」及「數內」之象,第四節〈更〉:「凡更,數而出,乃述。」「凡更,數而內,乃復。」意思是說,若是問更都之事,得「數出」之象則遷都順遂,「數內」(數入)之象則無法遷都。與《周易》上下二體不一樣的是,清華簡看卦象有「四位」法。但與《周易》一樣的是,它的「四位」也有內外之位。乾在右下(室內),坤在左上(外之位),即為「數出」之象,為事情順遂,相當於《周易》的泰卦,遷都將順遂。如果是坤在右下(內),乾在左上(外),即為「數內」,代表不能遷都,相當於《周易》的啚(否)卦,閉塞不通。

再比對「啚」(嗇)「多入少出」字義,其實就是「數內」之象。數者眾也多也,「內」者,即納入也。

帛書本卦名作婦,學者多數認為婦為否之假藉,應解釋作「否」。

實則帛本很清楚的「婦」即做「婦」解釋,不當做「否」,因帛書「婦」卦經文中也多次出現「不」(否),其用法顯然「婦」與「不」有清楚的區別,以兩個不同的字義在使用。

例如卦辭說「婦之非人,不利君子貞」今本作「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上九爻辭「頃婦,先不後喜」今本作「傾否,先否後喜。」

另一方面,除否卦之外,今本《周易》其他作「婦」者帛本亦同樣做「婦」,今本為「否」者帛本則皆作「不」,這也是帛本婦、不有別,不能混而為一的證據。例如蒙九二「納婦吉」、大過九五「老婦得其士夫」、恒六五「婦人吉」,家人九三「婦子嘻嘻」、漸九三「婦孕不育」、九五「婦三歲不孕」、既濟六二「婦喪其茀」,這些爻的「婦」字帛本亦皆作婦。師初六「否臧」、遯九四「小人否」、鼎初六「利出否」中的「否」字帛本皆作「不」。

甲骨文中婦、歸、帚同源,皆作帚,泰卦六五「帝乙歸妹」,即在隱喻泰極而轉婦,因女歸之後即成婦。

泰卦為小往大來,為通泰、寬裕,此為君子之道。否為大往小來,為婦人、小人之道,引申為閉塞不通,此是就君子的立場而言,然就婦人或小人的立場來說,否卦才是讓其自在而快樂之道,因此卦辭只說「不利君子貞」,而初六之陰爻還說「貞吉亨」,六二甚至說「小人吉,大人否亨」。因此以「婦」為卦名,亦有其道理,更能顯其卦義。

海昏簡《易占》卦名作負,曰:「負者負也。」

《說文》:「負,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

清華簡卦名作啚,通鄙,《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鄙有邊鄙、邊防之義,似乎也通負恃的注解。

《史記‧高祖本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為阿負。師古曰:古語謂老母為負耳。 」負在古代似乎意思為老婦或老母,通婦。

 

【卦義】

閉塞不通,溝通不良。吝嗇簡約,婦人之道。
 

就卦象來看,否卦為乾天陽氣停留在上,坤地陰氣停留在下,天地陰陽之氣無法交流融和,萬物閉塞不通,政亂而人不和之象。這是君子退散,小人得勢,天下混亂的時候,《象傳》說:「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下坤順而外乾健,陰氣回到裡面,陽氣被逼到外面,陰陽不和。內坤為眾,外乾為寡,眾進而寡出,吝嗇簡約之象,此即《象傳》所言「君子以儉德辟難」。

就卦氣來看,泰卦為春天一月建寅之卦,主生,萬物茲長繁茂。否卦則是秋天七月建申之卦,主殺,萬物開始凋零。陽氣從復卦之後開始回來(一元復始),一月泰卦為陰陽最為調和的時候(三陽開泰),四月乾卦是陽氣增長的頂峰,五月姤卦陰爻回來,陰氣開始用事,遯卦陰氣增長,君子開始逃離,到否卦則已是小人當道,陰陽無法交流而天地閉塞。

否卦屬婦女、小人之卦,凡得否卦,不盡然會萬事不順。小事、私密之事,不需與人溝通、閉門造車之事,是可以有所為的。但如果所問之事為公事,大事,那麼恐怕將閉塞不通,要以儉吝之道渡過非常時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 序卦: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 雜卦:否泰,反其類也。
  • 易之義:婦者[陰]陽姦矣,下多陰而紑[閉也]。

【今解】

閉塞不通,慘無人道的時候,不利於君子的正道。君子大人離去,小人回來。

天地閉塞不通的時候,萬物凋零,天下慘無人道,仁人君子的貞正之道完全不可行。君子離去,小人當道。陽為大,比喻君子。陰為小,比喻小人。

帛本作「婦之非人」,娶得的婦人身體殘障。

【字義】

否之匪人:傳統解釋認為這是天下閉塞的時候,沒有人道。否,閉塞不通。匪人即「非人」,意謂不人道,指時局之亂。朱熹:「匪人,謂非人道也。」程頤:「天地不交,則不生萬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謂非人道也。」《詩經.四月》:「先祖匪人,胡寧忍予?」言先祖過著慘無人道的生活,不然怎麼忍心讓我受難呢。來知德以「匪人」為「天道」,否之匪人,否道乃因天道使然,不是人道所為:「否之匪人者,言否之者非人也,乃天也,即大往小來也。」《莊子‧養生主》公文軒見右師,「知其天也,非人也」,即是此義。帛書作「婦之非人」,意思為所娶之婦身體有殘障。古代以身體有殘障的人為「非人」,此非人之婦即歸妹初九的「歸妹以娣,跛能履」之娣。《左傳》昭公七年記載孔成子筮問立衛靈公的故事,因為「孟縶之足不良,能行」(此即跛能履),史朝向孔成子解釋卦象時說「孟非人也」,「弱足者居,侯主社稷,臨祭祀,奉民人,事鬼神,從會朝,又焉得居。」此可證明古代以「非人」指人之身體有殘障。《禮記‧王制》:「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對比之下六四「休婦,大人吉」為有婦休美,因此大人吉。朱熹懷疑「之匪人」是衍字:「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誤也。《傳》不特解,其義亦可見。」此處應該無衍字的問題,《彖傳》亦引述了「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貞:有多種不同讀法,一是五字為完整一句,二是讀為「不利,君子貞」,三是「不利君子,貞」。「不利君子貞」意思是否卦為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正道不可行的時候,不利於君子的貞正(指正道),也就是君子正道不可行。孔穎達、程頤、朱熹採之。來知德讀「不利,君子貞」,意指否卦為萬物閉塞不通的時候,「不利」為整卦的吉凶判斷。「君子貞」,此時君子當退守正道。以來氏讀法,貞亦可解釋為貞定,有退避隱居之意,符合《象傳》所說的「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的意思。這兩種解釋各有優劣,於義理也都互通。另外還可讀做「不利君子,貞」,否卦乃不利君子的時候,告誡人此時應當要安定守正。

大往小來:《易經》中凡「大」皆指陽、君子;小則指陰、小人。卦在外為「往」,離去之義;卦在內為「來」,歸來之義。「大往」指三個陽爻離去,喻君子之道消,大人退去,正道不行。「小來」指三個陰爻回來,喻小人、婦女之道長,小人得志。反之,泰卦則是「小往大來」,小人道消,君子道長。蜀才以否卦為自乾卦而來,乾卦下體陽去為大往,陰氣來為小來:「此本乾卦。大往,陽往而消。小來,陰來而息也。 」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居閉塞不通之時,君子當以節儉之德,避開危難,不當追求食祿的榮華。依虞翻注,「榮」作「營」:「巽爲入伏,乾爲遠,艮爲山,體遯象,謂辟難遠遁入山,故不可營以祿。營,或作榮。儉,或作險。」孔穎達:「言君子於此否時,以節儉爲德,辟其危難,不可榮華其身,以居祿位。若據諸侯公卿而言,是辟時群小之難,不可重受官爵也。若據王者言之,謂節儉爲德,辟陰陽厄運之難,不可自重榮貴而驕逸也。」

【春秋筮例】

《國語‧周語下》單襄公論周子將得晉國

晉悼公名周(或作「糾」)又名周子,當時周子在周國時,事奉單襄公,襄公重病時交待他兒子,一定要好好對待周子,因為他認為周子一定會成為晉國的下一任君主。他所持的理由,除了對於周子這個人的觀察,認為這個人具有11項為君的美德之外,還有他所知道的一些占筮和占夢的典故。

單襄公聽說當年晉成公被迎回晉國繼任君位時,晉國筮了一卦,得到乾之否,說是「配而不終,君三出焉」。再加上成公母親夢見成公只能傳位三代,三代之後晉國國君將改由晉襄公驩的子孫接任,因此預測周子一定會是下一位晉國君主。後來果然晉厲公被殺之後,周子被迎回晉國,成為晉悼公。

乾之否是一個三爻變的卦例,依〈重耳筮得晉國〉貞屯悔豫的占例來看,三爻變是同時看本卦和之卦。對照今本乾卦和否卦卦辭,並沒有符合「配而不終,君三出焉」的卦爻辭。而從「君三出焉」這樣的語法來看,不像卦爻辭,比較像是占筮者的自由創作。

〈董因筮重耳返晉〉得泰之八,占曰:「是謂天地配亨,小往大來。」泰卦說「天地配亨」,與泰卦成對而相反的否卦說「配而不終」應該算是有些道理的。泰否兩卦都是天與地相配,差別在於泰卦天地交流而相配,否卦天地配而不交,萬物閉塞,也就是「配而不終」,意指天地雖配在一起,但無法有好的結果。

今本《周易》否卦說「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大往小來」則近於「君三出焉」。這可以從兩種卦象的理解方式來看。

首先就上下二體來說,大往意指三陽在外。外卦乾為大,內卦坤為小。陽為君,在外即出,那麼三陽在外就是「君三出焉」。

另一種理解方式則可將乾卦納入考察。在十二消息卦中,若從乾卦開始算起,到姤卦為一陰進一陽出,至遯卦為二陰進二陽出,至否卦則為三陰進三陽出,因此「乾之否」就是三陽出,陽為君,因此乾之否為「君三出焉」。

雖然「配而不終,君三出焉」今本《周易》不存,但我們透過易象的探索,可斷定那講的就是否卦。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

  •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今解】

拔茅草的根,一拔就一整串的同類根根相連、牽連而出。貞定則吉而亨通。

傳統註解認為,否卦之所以貞吉,因初爻否道邪惡未成,小人貞正則可成君子。

如王弼:「居否之時,動則入邪,三陰同道,皆不可進。故茅茹以類,貞而不諂,則吉亨。」朱熹「 三陰在下,當否之時,小人連類而進之象,而初之惡則未形也,故戒其貞則吉而亨。蓋能如是,則變而為君子矣。」陳夢雷:「初之惡未形,故許以貞則吉亨,欲其變爲君子也。」

另一看法認為,初六是想要棄暗投明的第一爻,首先發難與上面陽爻相應。一旦首先發難,就有如拔茅草一樣,根根相連而同類群起。一人帶頭,群起而呼應。如來知德:「貞者,上有九五剛健中正之君,三陰能牽連而志在于君則貞矣。蓋否之時,能從乎陽,是小人能從君子,豈不貞。」

此段爻辭與泰卦初九幾乎一樣,但泰初九言「征吉」,為適於出征;此言「貞吉」,為不宜出征,反而應該貞定。這是陰陽之別,因泰初九,陽爻主動;否初六,陰爻主靜。

此比喻人當慎於始,一開始做對了,接下來將成連鎖效應,同類相牽引而出。《象傳》說:「拔茅貞吉,志在君也。」君指與初六相應的九四,陽為君子,故稱君。初六之所以貞吉,是因為坤陰之道以貞定為吉,其志在於與九四相應,順承於乾陽。此坤卦卦辭所說「利牝馬之貞」、「安貞吉」。但程頤則認為,否道為陰陽隔絕不相通的時候,因此上下相應不具意義,志在君意指小人貞固其節,志在於成為君子。

以上為傳統之解釋。此外亦可解釋為:拔茅草做餵馬之草料,取茅草的莖以做草料之用,貞定為吉。

【字義】

拔茅茹,以其彙:拔茅草的根,同類相連一起拔出。茅,茅草。茹有多種解釋,王弼認為是茅草相連之狀:「茹,相牽引之貌也。」虞翻認為是根:「茹,茅根。」《說文》則以茹為餵馬之草料:「飤馬也。」彙,類也,帛本作「胃」或「」。《釋文》:「彙,音胃,類也。」「古文作。」其彙,指同類。「彙」也可解釋作「莖」,則「以其彙」為「以其莖」,意謂拔茅草的根時是從莖部拉起,或者指拔茅草作餵馬之草料,且取茅草之莖以為草料之用。高亨泰卦注曰:「彙有草莖之義…拔茅飲馬必用茅莖者,蓋拔茅則連根,連根則帶土,帶土則馬不食也。拔茅茹以其彙,是養其所需以備取用之象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今解】

包容而承順,小人吉,大人則閉塞不亨通。

六二為下卦之中爻,為包。下卦坤三爻承上卦之乾陽,二為下卦之主爻,故於六二曰「承」。《周易》陰下陽上為「承」,陰順於陽,承順之象;反之陰在陽上為「乘」,陰逆於陽,叛逆之象。

蒙卦九二包蒙,虞翻注以坤為包,證諸整本《周易》實在不符。泰九二虞翻注:「在中稱包。」二、五為中爻,在中爻為包,證諸整本易經多數符合。《周易》除否六三「包羞」,姤九四「包无魚」非屬中爻之外,其餘如否六二「包承」、蒙九二「包蒙」、泰九二「包荒」、姤九二「包有魚」、否九五「繫于苞桑」,姤九五「以杞包瓜」,都屬中爻,非二即五。而三、四爻取象包者,或是例外,或是偶有取互體之中爻者。荀爽則是以陰在陽內為包,也可參考:「二與四同功,為四所包,故曰包承也。」

以上為傳統之解釋。否卦講的是小人與婦女的儉吝之道,此爻講的當是包裹祭祀的脀肉用餐,小人如此可以飽餐因此為吉。大人重禮儀與排場,因此無法用餐,不得亨通。 

【字義】

包承:包為包容,承為承載、順承。包承指既包容又承順。六二居下卦之中,為下坤卦的主爻,是代表三個陰爻承載上卦三陽者。二為臣位,六居中得位而上應九五,是符合臣道者,因而為吉。然而畢竟此為小人之道,所以大人居此則閉塞不通。否卦本為小人亨通之時,而六二又是三陰爻中唯一得位而中正者,對小人來說乃吉中之吉。王弼:「居否之世,而得其位,用其至順,包承於上,小人路通。」朱熹:「 陰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高亨認為,「包承」應作「包脀」,脀為祭祀時宴饗時所升之肉,「包脀者以茅葦包脀肉也。」「祭祀宴饗所升之肉,宜實於鼎俎,小人包脀,雖無鼎俎,尚有脀肉,是小裕之象也。大人包脀,雖有脀肉,已無鼎俎,是大貧之象也。故曰: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即享字。」

大人否亨:有多種不同解釋。依王弼註解,小人道行,大人能夠阻隔,因此而亨通:「包承於上,小人路通,內柔外剛,大人否之,其道乃亨。」孔穎達:「大人否亨者,若大人用此包承之德,能否閉小人之吉,其道乃亨。」宋明儒則多數解釋為,大人在否世安守其道而能夠亨通。如程頤:「唯自守其否而已。身之否,乃其道之亨也。」朱熹:「大人則當安守其否,而後道亨。」帛本作「大人不亨」,否原本就是由不字演化而來,至西周末期才出現。亨原義為聚餐。承上「包承,小人吉」,將祭祀之肉包裹起來,小人得以飽餐,因此為吉,但於君子則有吝而不能用餐。此亦有大人不亨通之義。

六三,包羞。

  •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今解】

所包容的是羞恥之事。

或可解釋為將進獻的食物包裹好。

帛本作「枹憂」,疑是姤卦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的簡文。姤九五帛本作「以忌枹苽,含章,或塤自天」。「有隕自天」依上博簡可改訂為「有憂自天」。姤九五可能作「以杞枹瓜,含章,有憂自天」,簡文即「枹憂」。

【字義】

包羞:羞,羞恥。孔穎達:「所包承之事,唯羞辱也。」六三已經是否卦小人當道即將結束的時候,也是「小人道長」的頂點,接下來則要轉為君子之道。楊萬里:「小人銳于初,壯于二,窮于三。」三可以說是小人之道窮的時候,而且不像初六有帶頭作用,六二又是實際的首領,六三只能當跟隨的小嘍囉,為小人中之小人,因此為「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言六三因為不當位,所以包羞。

羞亦可解釋為進獻,或進獻的食物。《說文》:「進獻也,从羊。羊,所進也。」《爾雅》:「羞,餞,迪,烝,進也。」《周禮》、《禮記》中皆作進獻或所進獻之飲食,如薦羞、膳羞、共祭祀之好羞。包羞,將進獻之物包裹起來之後再進獻。高亨:「獻肉謂之羞,因而肉類皆謂之羞。」「包羞者,以茅草包熟肉也。此有所饋獻之象。」初言「拔茅茹」,因此高亨認為「包羞」是以茅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今解】

有命令則不會有罪咎,同類可沾附其福祉。

小人之道已消退,君子開始救濟閉塞的時運。然而處於多懼又沒有權力的位置,雖然有能力改變局面,但無法主動行事,必需等上面來的命令,才能行動並免於罪咎。而同伴也將因為九四之志行而共同享受福祉。

九四居互體巽卦之中,巽為命令,故曰有命。

【字義】

有命无咎:有命令則可無咎。命令指的是來自九五之君的命令,得到命令而行事則無咎;反之,若無來自君上的命令就行事則有咎。此誡問筮者,權力與命令都當歸諸君王。《九家易》:「巽爲命。謂受五之命,以據三陰,故无咎。无命而據,則有咎也。」程頤:「若能使動必出於君命,威柄一歸於上,則无咎,而其志行矣。」

疇離祉:同類同蒙其福祉。疇,類,指同類,同伴。意指後面三個陽。離,與離卦的「離」同義,為麗,附麗、附著的意思。祉,福祉。王弼:「有命於小人,則消君子之道者也。今初志在君,處乎窮下,故可以有命无咎而疇麗福也。疇謂初也。」程頤:「能使事皆出於君命,則可以濟時之否,其疇類皆附離其福祉。」朱熹:「疇類三陽,皆獲其福也。命,謂天命。」疇或可解釋作田疇,所治之田地。《說文》:「耕治之田也。从田,象耕屈之形。」如《左傳》所說「取我田疇而伍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疇離祉,所治之田可得福祉。疇也可作「誰」《爾雅》:「疇,孰,誰也。」疇離祉變疑問句,誰附得其福祉?意思為問筮者當得其福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 《繫辭傳》: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今解】

否道休止,大人吉。但應當有國家滅亡的警惕,就好比依賴茂盛而不牢靠的桑樹維繫國家一樣的危險。

否道已經即將結束,小人之道停止滋長,具有陽剛中正之德的君子,得以為亂世之中流砥柱。然而否道畢竟還沒有結束,國家仍維繫於不穩固的基礎上。

依帛本,「休否」作「休婦」,娶得美善之婦,因此大人吉。但國家大事不可依賴美善之婦,因此以「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警惕。

【字義】

休否:否道停止。或否道中之休美者。休有兩種解釋,一是休息、停止。二是美善。鄭玄:「休,美也。」休否可解釋為否道停止、休止。或解釋作「美麗的否道」,意指這是閉塞的亂世裡難得的美麗時光。帛本作「休婦」,或可解釋作美婦、好婦。娶婦美善,因此大人吉,對應於「婦之非人,不利君子貞」。或者解釋為休掉非人之婦,卦辭說「婦之非人」,因而不利君子貞,此爻言「休婦」,為將非人之婦休離,故大人得吉。

其亡其亡:國君自我警惕國家隨時可能滅亡,應當努力圖強。

繫於苞桑:繫,捆綁、維繫。苞桑有多種不同的解釋,一是認為苞桑是柔弱之桑樹,繫於苞桑是綁在不牢靠的桑樹,非常危險,與「其亡其亡」皆是自我警惕之語,言現在休否只是暫時,隨時仍有滅亡的危險,眼前的太平,有如綁在茂盛但不堅實的桑樹上一樣的不牢靠。如來知德:「以國家之大,不繫于磐石之堅固,而繫于苞桑之柔小,危之甚也。」俞琰:「桑之方苞柔弱而不可係物,以此為戒而防其亡。」第二種說法認為,苞桑相當穩固,繫於苞桑為綁在穩定牢靠的叢生桑樹上,繫於苞桑是自我激勵,要奮發圖強。此以苞為植物叢生狀,形容桑樹的根部盤根錯節,能讓樹穩穩長在地面。程頤:「其繫于苞桑,謂為安固之道,如維繫于苞桑也。桑之為物,其根深固。苞,謂叢生者,其固尤甚。」陸績:「包,本也。言其堅固不亡,如以巽繩繫也。」鄭玄則以苞為植,苞桑即種植桑樹,以固國本。鄭玄:「苞,植也。否世之人,不知聖人有命,咸曰其將亡矣,其將亡矣。而聖人乃自繫于植桑,不亡也。」這些解釋當第一種為佳,一者,桑之言喪也,因此以苞桑為喻,是告戒有亡國之危機。在古禮中即有以桑喻喪的習俗。如《禮記.雜記》「枇以桑」鄭注:「枇,所以載牲體者。此謂喪祭也。」正義:「以其用桑,故知喪祭也。」再如《儀禮.士喪禮》「鬠笄用桑」鄭注:「桑之為言喪也。」二者,比較其他爻辭,如泰九「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以及姤九五「以杞包瓜」,包瓜即「匏瓜」,為繫而不食者,顯然「包」之隱喻都是指事物不勞靠,不足以做為穩固的依靠。蒙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否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亦可見「包」之為吉,只可小事,不足為大事,利小人婦女之貞,不利於大人君子。其三,《詩.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肅肅鴇行,集于苞桑。王事靡鹽,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嘗。悠悠蒼天,曷其有常。」正義:「鴇之性不樹止,今乃集於苞栩之上,極為危苦,喻君子之人當居平安之處,今乃下從征役,亦甚為危苦。君子之人既從王事,此王家之事無不攻緻,故盡力為之。既則罷倦,雖得還家,不復能種蓺黍稷。既無黍稷,我之父母當為何所依怙乎!」《詩》以「集于苞栩」、「集于苞桑」比喻君子處於危苦,而全詩又在說君子苦於征役而無能力奉養父母,因此「繫於苞桑」應解釋為所繫者無以為依靠。「苞」為形容桑樹繁茂、茂盛的樣子,又有暗諷事物中看不中用之意,觀以上所舉各爻亦皆有此隱喻。鄭玄:「猶紂囚文王於羑里之獄,四臣獻珍異之物而終免於難,繫于苞桑之謂。」鄭玄以文王繫囚於羑里做比喻,有君子之道不行之義。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今解】

傾覆的否道,先是閉塞,最後有喜。

否道已經要結束,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否極要泰來的時候。先是閉塞不通,但馬上會否極泰來,喜事來臨。

帛本作「頃婦,先不後喜」,頃者頭不正,頃婦即頭不正之婦。歸妹九二「眇能視」,履六三「眇能視,跛能履」,竊疑當初帝乙嫁至周的女子中有一跛腳者,有一少目者。眇原意為偏盲,只剩一眼能視物,或許因此而看物經常都是歪頭的,所以說是「頃婦」。先不後喜者,原本要拒絕這位女子之嫁入,後來終於還是辦了這個喜事。

【字義】

傾否:否道傾覆。傾為斜,引申為傾覆、終結。泰卦上六為泰道傾覆,說城復於隍,因上爻為一卦的演變結束,物極必反的時候,泰極否來,否極泰來。否卦上九也是閉塞的亂世即將傾覆結束的時候,故曰傾否,《象傳》所說的「否終則傾,何可長也」,言否道不可長。帛本作「頃婦」,頃者頭不正也,頃婦即頭不正之婦。

【彖傳注】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重述經文。否卦為乾陽在外,坤陰在內。乾陽為大,在外為往。坤陰為小,在內為來。因此說「大往小來」。朱熹認為否卦是漸卦卦變而來:「又自漸卦而來,則九往居四,六來居三也。」依朱熹,大往是漸卦九三往居四(陽為大),小來為漸卦六四來居三(陰為小)。此說不可取。因天地為造物之始,若否卦由漸卦而來,意味乾坤由巽艮而來,乾坤乃由物所造,先有萬物再有乾坤。否卦由乾坤二卦所組成,是所有三陰三陽之卦卦變的開始,所有三陰三陽之卦都是由否卦而來,如此才符合乾坤造物的理則。因此漸卦則是否卦六三往四,九四來居三而成。大往小來當指乾坤兩卦。蜀才則是以否卦是由乾卦而來,乾卦內卦離去為大往,坤來居內卦為小來,此說也可供參考:「此本乾卦。大往,陽往而消。小來,陰來而息也。 」反之,泰卦則是坤卦而來,坤內卦離去為小往,乾來居內為大來。

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以上下二體卦象解釋經文。乾為天,坤為地。乾天尊貴而停留在上,陽氣未能下降。坤地卑而停留在下,陰氣未能上行,此為天地不交之象。天地不交則萬物閉塞不通,這是就天道來論否卦。否即閉塞不通之意。天尊地卑,天地不交即上下不交,此就人倫而言否道,上下不能交,則天下大亂而無邦。

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此進一步發揮闡述否卦之上下二體卦象。坤陰在內,乾陽在外,故曰「內陰而外陽」。內坤卦為柔順,外乾卦為剛健。內坤卦為眾為小人,外乾卦為君子,故曰「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內、外亦可做為動辭,內為接納,外為排斥。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此就陰陽消息而言否卦卦象。否卦為陰長陽退而來。遯卦再增一陰而成否,因此否卦是陰氣增長,陽氣消退之卦。陽為君子,陰為小人,此為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象。否卦也是三陰三陽之卦卦變的開始。

 

包亦是胞的古字。

所以這個看法的確值得探索。一方面周易的詮釋不應定於一言,可有多面向的解讀。

但另一方面,若要立論來詮釋整卦,那麼應考慮的面向會更複雜一些。願聞discboy的進一步見解。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沒什麼好說的。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包可作胞,胎兒;承即受也,可能講的是接生的場面,小孩子產下來了,孕婦平安。

“六三,包羞。”或許指的是不守婦道,未婚先孕的事情,所以是羞恥的。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疇在卜辭中有祝禱的意思,離,獲得,祉,從泰卦可知其有生育義。可知此爻有祈禱生產平安的意思。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是否講的是有關早產流產?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好象有流產徵兆,但最後還是順利生產。

 

是否是這樣,只是小弟在郭兄論述基礎上的管見,但請郭兄批評指正。

請問按照帛書解釋,否卦卦義為「娶得的婦人身體殘障」,那麼九五解釋為「休掉非人之婦」是否較「娶得美善之婦」文理通順?另外,上九若以帛書帝乙嫁女解釋,那麼為什會在「休非人之婦大人吉」的九五之後又娶非人之婦?尤其卦義為「婦之非人,不利君子貞」,或者這兩爻並無連貫關係?由於我習慣思考爻與爻之間的連貫性所以有此問題。希望版主可以指點,謝謝

卦爻辭原本都是很片斷的文字,所以之間的關聯,只能隨人自由聯想了。不過「休婦」注解為休掉非人之婦有個問題,古代把女人娶進來可能稱「取」,或稱「納」(通「入」),休掉的話是稱「出」。例如《禮記‧內則》:「子婦有勤勞之事,雖甚愛之,姑縱之,而寧數休之。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關於「休之」孔穎達疏:「寧可數數休息此所愛子婦,不可移此勤勞於他不愛之子婦也。」「子放婦出」:「子被放逐,婦被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