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辟卦(12消息卦)

Jack 發表於

十二辟卦又稱十二消息卦,或十二月卦,是指主掌一年十二個月的十二個卦。





























大壯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   息卦(陽卦,陽長陰消)  --
--   消卦(陰卦,陽消陰長)   --

在孟喜的卦氣理論架構裡,以易經中的六十四卦來主掌一年的節侯時序,其中震、兌、離、坎「四正卦」分主春夏秋冬四季,震為春,兌為秋,離為夏,坎為冬。四正卦共有24爻,每爻則又分掌一個節氣。最後則又以四正卦之外的六十卦分掌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而有六日七分之說,也就是六十卦每卦分掌6日又7分,也就是6又7/80日。

而十二辟卦則是以十二個卦來分掌一年十二個月,這十二卦總共有七十二爻分掌七十二侯。

之所以叫「辟」卦,辟是指「君」,或「法則」的意思。《爾雅.釋詁 》:「林,烝,天,帝,皇,王,后,,公,侯,也。」孔穎達疏曰:「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爾雅.釋詁 》又曰:「柯,憲,刑,範,,律,矩,則,也。」所以辟卦可以理解為十二主卦、十二君卦,或是十二法則卦。

而之所以稱作「消息」卦,是因為這十二法則卦代表著一年十二個月的陰陽消長。息為生長,消為消退之意。前六卦從復至乾為陽之「息」,所以稱為「息卦」,也可稱為陽卦。而後六卦為陽之消,也是陰之息,所以稱作「消卦」,也可稱為陰卦。

以下分別說明這十二卦:

 復卦:十一月建子,一陽復生於下,雷動藏於地下。「一元復始」的吉祥語就是源自於此。只是「一元復始」正是冬至最為寒冷之時,此時陽氣才方歸來,生機(下卦之雷動)還隱藏於地下,乃萬物冬眠之象。所以復卦《大象》說:「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所以,看來和「一元復始」比較應景的時節應是冬至吃湯圓時不是春節春暖花開時。

 臨卦:十二月建丑,陽氣漸長,浸逼於陰,因此稱「臨」,臨就是近逼的意思,也是陽剛之氣開始增長以近逼於陰。《彖》傳曰「臨,剛浸而長」,剛也就是陽。

 泰卦:一月建寅,陰陽通泰調和。新春時門聯常有人寫「三陽開泰」,典故就是由此而來,意指下卦三陽歸來而成泰。卦辭說「小往大來」,「小往」指三陰爻在外,「大來」指三陽爻在內。《彖》曰「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因泰卦地氣原在下今由下而往上,而天氣原在上,今由上而往下,因此天氣與地氣相交流。《彖》又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因泰卦就卦氣來說,是陽長陰消之卦。

 大壯:二月建卯,陽爻大壯,雷動於天上。《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指陽,「小」指陰,「大者壯」指的是陽氣壯盛。「剛以動」的剛指的是下三爻所成的乾卦之德性,動則為上震卦。

 夬卦:三月建辰,陽決陰。夬的意思是「決」,解決、處決的決,意謂五個陽爻準備要解決掉一個陰爻,則成純陽之卦。《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虞翻則註曰「乾決坤也」。

 乾卦:四月建巳,純陽之卦。

以上六卦為息卦,因為陽氣增長(息)。以下六卦則為消卦,因為陽氣消退(消)。

 姤卦:五月建午,陰長之始,女壯用事。虞翻曰「消卦也,與復旁通」,又曰「陰傷陽,柔消剛,故女壯也。」

 遯卦:六月建未,陰漸長,陽卦消退之時,故為遯。卦辭曰「小利貞」,虞翻注曰:「小,陰,謂二。得位浸長,以柔變剛,故小利貞。」陰卦漸長,代表小人漸得勢,因此君子順時而退避,所以陸績注曰:「陽氣退,陰氣將害,隨時遯避,其義大矣。」

 否卦:七月建申,陰陽之氣否塞不通。否卦與泰卦為相反之兩卦,泰卦曰「小往大來」,否卦則曰「大往小來」。泰卦《彖》曰「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否卦《彖》則曰「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否卦地氣(下方三陰爻)停留在下,天氣(上方三陽爻)則停留在上,天地陰陽之氣無法交流,因此萬物為之否塞不通。

 觀卦:八月建酉。

息卦中,四陽為「大壯」,意謂陽氣壯盛。但在消卦之中,四陰之卦也就是觀卦並不說女壯,反而是一陰才剛開始生長,也就是姤卦時就說「女壯」,陰傷陽,而到二陰浸長時,也就是遯卦,君子就要紛紛遯逃以避難,蓋因「防微杜漸」之觀念,也因此坤卦初六(也就是在姤卦的第一個陰爻)說:「履霜,堅冰至」。至於否卦則已是天地陰陽閉塞不通的最壞時機,至於觀卦呢?

觀卦雖然眾陰增長,但五為君位,九五以一陽高高在上,反而有以一統眾(陰為眾)之象。觀《彖》曰「大觀在上」,李鼎祚則注曰:「柔小浸長,剛大在上,其德可觀,故曰大觀在上也。」

 剝卦:九月建戌,陽氣即將剝盡。夬卦為眾陽準備解決掉最後一陰,而剝卦則是最後的陽氣準備剝盡的一卦。《彖》曰:「剝,剝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鄭玄曰:「陰氣侵陽,上至於五,萬物零落,故謂之剝也。五陰一陽,小人極盛,君子不可有所之,故不利有攸往也。」

 坤卦:十月建亥,純陰之卦。

以上的論述以及圖示,雖較易於表達消卦和息卦的區別,但是實際上陰陽的消長應該是一種始卒若環,無始無終的過程,不能以我們當今慣於思考的「一月」,或是古時習慣的「十一月」或任何一個月當做開始與結束,因此我們再以圓圖來表示陰陽的消長循環。圖中,由於一卦中爻的演進是由內而外,因此以下每一卦都是由圓心(內)往外看的方向。

在下面三個圖中,左一是單純將十二月卦依十二月令的位置排列出來。圖二中,我們若以藍色代表陽氣,紅色代表陰氣,並把陰陽的分布以圓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可清楚見到陰陽的消長。第三個圖則是來知德所畫的圓圖,經過比對可清楚見到,來知德的圓圖與此卦氣圖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來式圓圖就是依此而來。

圖一:將十二辟卦依月令位置排列成圓圖。

圖二:分別以紅色和藍色來代表陰陽則可清楚見到陰陽的消長。

圖三:來知德的圓圖,是否很像這樣的陰陽消長圖?

孟喜的整套卦氣理論,對於後世不管在曆法或是命理,或是做為「占驗」之用的易經來說,都有相當重大的影響。不過在做為經學的《易》之中,相較之下於四正卦與六日七分說的值日法,後儒採用十二辟卦更為普遍,我們經常可見以十二辟卦的相關觀念在注解易經者,蓋因十二辟卦對於陰陽的消長的確表現出一套相當容易理解的架構與邏輯。只是十二辟卦再演變至各爻分主七十二侯,則又變得相當繁瑣而難以記憶。

七十二侯圖

 

文章分類